中国茶亦或陷低端过剩陷阱

2021-03-01 16:42:31热度:139°C

中国茶网资讯:一边是炒作气氛浓厚,一边是生产能力过剩,出口价格仅为世界平均价格的15%,中国业“七万家茶企不如英国一家立顿”现状,对不起悠久而辉煌的中国茶文明经过多年发展,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茶叶生产国,并成为全球茶产量持续增长的主要原因。但是,近日《瞭望》新闻周刊调查中发现,基于国内市场同质化竞争严重、出口市场增速放缓、茶叶进口国农药残留最大限量标准日趋严格等多重因素,业界警告中国茶叶生产或将面临产能结构性过剩的危险。

本刊记者了解到,尽管茶产业推行绿色有机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已从民间呼声上升为政策导向,但面对“七万家茶企不如英国一家立顿”的现状,中国从茶叶“数量型增长”向“质量型增长”转变已经刻不容缓。

出口增速持续放缓

中国茶叶出口增速实际上逐年放缓。2012年,我国茶叶产量175万吨,位居首位,成为带动全球茶叶产量持续增长的主要原因。而且,种植面积、产量均比10年前翻番,居世界第一位,茶叶出口30余万吨。其中,贵州、云南、福建、湖北、四川、浙江等省的新特色茶产区发展迅速。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茶叶学会名誉理事长陈宗懋分析,2000年至2012年我国茶叶出口量平均每年增加8000多吨,但2005年至2011年间平均每年增加出口5300多吨,“尽管目前我国茶出口达120多个国家和地区,但其中近70%的出口对象为欠发达国家和地区,尤以西北非国家传统市场为主。”

同时,中国茶叶出口均价偏低。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常务副会长王庆介绍说,中国虽为世界第一大茶叶经济体,但出口均价仅为2.75元/公斤,低于3美元/公斤(折合人民币18.37元/公斤)的世界平均水平,仅为出口均价最高的国家日本的1/9。

这背后也有全球消费习惯的差异。据了解,我国出口茶叶约70%是绿茶,但世界上80%的消费者习惯饮用红茶,对我国各类茶叶知之甚少。特别是对茶叶的人体保健作用更无了解,致使我国特种茶类在国际市场尚未形成消费热,甚至面临下滑。

产能结构性过剩之忧

比起出口增速放缓,让业内更为警惕的是,可能出现的产能结构性过剩。

中国茶叶流通协会联合多省茶叶协会发布的《2013全国春茶产销形势分析报告》预测,2013年全国茶叶总产量将达到185万吨,比2012年增加约10万吨,但“生产资料和劳动力费用的上涨将挤压利润空间,在成本上涨而销量和价格没有相应提高的前提下,严重打击企业和茶农的生产积极性”。

在茶叶种植面积、产量快速增加的同时,两种“不平衡”现象也逐渐凸显。陈宗懋认为,一是目前茶园面积大量发展引起的产能过剩和消费需求间的不平衡;二是名优茶的大力发展与茶资源高效利用、采摘劳力间的不平衡。

“未来三年将有700万亩茶园投产,按平均亩产40公斤计算,产量将增加28万多吨,消费量按5%至10%递增,未来三年内消费量最多增加20万吨左右,而茶叶出口量和茶叶深加工消耗茶叶量在未来三年内不会有太大增长,茶叶生产将面临产能结构性过剩的危险。”陈宗懋说。

中国茶产业联盟首席品牌顾问兰晓华日前在媒体上表示,现在全世界的茶叶已经供过于求,全球每年茶叶的总需求量约为300万吨,而目前每年的供给量已达350万吨左右,出现了茶叶产能过剩局面。

以茶叶种植面积和产量位居全国前列的云南省为例,2012年全省茶园面积580万亩,同比增10万亩,茶叶产量达27.35万吨,同比增3.52万吨,增幅达14.75%,其中10万多吨毛茶中很大数量是以“毛茶原料”卖到省外,提高茶叶精制率仍有很大的空间。

农残限量“门槛”高压

美国茶叶协会主席约瑟夫·西姆兰尼说,中国茶叶的前景非常好,在过去20年当中,中国茶叶产品在北美的销量从20亿美元增加到了80亿美元,保守估计今后十年当中,这个数据会翻倍。

“中国茶叶在北美的前景取决于两个重要条件:一是茶叶供应的种类;其次,中国茶的未来也依赖质量,我说的质量不是说口味,而是安全。美国人对食品安全的关注越来越高,新的法律正在出台,这让茶叶生意越来越难。”约瑟夫·西姆兰尼说。

尽管世界茶叶进口国纷纷对中国茶叶抛出“橄榄枝”,但农药残留最大限量标准日趋严格犹如一道越提越高的“门槛”,使得中国这个世界上最大的产茶国深受农药残留最大限量标准影响。“目前,欧盟针对茶叶农药残留制定的标准多达1135项,日本则有876项,这导致我国茶叶对欧盟、日本的出口数量减少。”陈宗懋说。

陈宗懋介绍,实验室中进行的研究表明,茶叶中的农药残留在泡茶时的浸出率与农药在水中溶解度密切相关。农药在水中的溶解度愈高,在泡茶时进入茶汤中的浸出率也愈高,在茶叶生产中使用水溶性高的农药,如啶虫咪、乐果、马拉硫磷、敌百虫和敌敌畏等,必然造成茶叶的食品安全问题,影响国内外消费信心。

3月1日起,中国《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正式实施,新标准对茶叶类别的最大农药残留限量标准由原来的9种增加到25种,菊酯类由以前的5项增加到8项,茶叶将面临更多监督和检测。

转型之路待启

业内人士认为,中国应尽快从茶叶“数量型增长”向“质量型增长”转变,中国茶叶目前的发展状况不容乐观,“七万家茶企不如英国一家立顿”,全国各级地方政府不能单纯追求产量和面积增长,而应围绕扩大效益和增收做文章。

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杭州茶叶研究院院长张士康认为,“现代茶业以茶树鲜叶、茶花、茶果、成品茶、半成品茶或是茶叶加工副产品等为原(辅)料,利用现代技术和工艺生产的食品、保健品、药品、日用品、建筑材料等非原茶形态的新型衍生产品,并有与之相关的产业运营活动,是现代分离、纯化及重组等技术集成应用的产物,是茶业的重要优化突破方向。”

陈宗懋也认为,精深加工将有效解决中低档茶出路,茶叶原料通过精深加工可增值10至100倍,“中国茶产业突围还要突破传统‘六大茶类’的束缚,利用工艺创新生产有花香、果香的红绿茶,蒸炒型绿茶等,以及低咖啡碱茶、减肥茶等各种功能茶”。

“中国茶的竞争者印度2013年开始在俄罗斯做营销活动,而且非常成功。中国的茶企应该提高红茶对俄罗斯的出口量,或者是努力改变俄罗斯消费者的消费习惯,让他们适应和接受绿茶。”俄罗斯是全球第一大茶叶进口国,该国茶叶咖啡协会主席拉马兹·恰托瑞亚认为,中国茶要提高对俄罗斯出口量,需要在3到5年内拟定实行国家层面上的推广计划,或者由能够代表大多数茶企的协会来实施。(编辑:贺小磊)

茶叶煮鱼若素茶叶价格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