勐海茶业:云南族群的商业化生存

2021-03-01 16:36:47热度:141°C

中国茶网资讯:“像我们这种人啊,就是见不得银行账户里有钱,一有钱就要上山去收购。”勐海县万隆茶行老板解万权笑道。

勐海有世界上最古老的树龄达1800多年的巴达野生茶树王,有世界上最大的4.6万亩百年以上栽培型古茶园。对于解万权而言,拥有一手寻茶鉴茶的好本领,将采购来的古树茶转卖给全国的茶庄,是一门好生计。按今年3200元每斤的毛茶价格,进入京沪广的茶庄,再转卖给达官商贾,一斤一万自然不稀奇。

解万权是拉祜族人,勐海全县人口为31.86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就有27.27万人。他们大多和解一样从事茶产业。据统计,全县有茶叶专业合作社133家,涉茶人口28万人,其中茶农达21万人。这其中成长了一批如大益普洱、陈升号、七彩云南等等茶业品牌,成为全国一线茶企的标杆。

勐海人依赖其世代养护下的古树茶园,从现代化商业中获取物质回报,充分保障了各个族群的生产发展。

千年传承的茶事

勐海茶产业的发达,起源于不同民族对于茶的种植栽培与传承。

“这里的茶叶,和各个民族的繁衍发展是休戚相关的,都有特定的事茶传统。”解万权所在的拉祜族,在云南,是一支可以猎虎的民族,但同时又有着古老的烤茶传统。

“烤茶就是先将小土陶罐放在火塘上热烤后,放入茶叶进行抖烤,待茶色焦黄时,就冲入开水煮,茶水的香气味道浓烈,这便是典型的猎虎民族的饮茶方式。”

“而勐海县内世居的傣族、布朗族、哈尼族、拉祜族等民族,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就形成了勐海特定的种茶、制茶、饮茶的历史。”勐海县外宣办主任王海全告诉记者,王海全是哈尼族人,哈尼族特定茶传统为“土锅茶”,将茶业放在火上烤香,然后在土锅中煮开,敬予客人享用。

布朗族也是勐海境内主要的一个事茶民族。拥有“古老茶农”之称。一般都会在那里种下茶树,开始新的生活。所以现在他们居住的村落几乎都有古茶树。在勐海著名的南糯古茶山,最早种茶的也是布朗族。

“布朗族的酸茶,是把茶叶像酸菜和泡茶一样吃。”王海全介绍道:“布朗族的人勤劳,以前进山劳作的时候带点酸茶到山里吃,现在的婚礼中,要没一坛酸茶,这个婚是不可以结的。”

不仅如此,世界上最古老的种茶的布朗山寨班章村委会老曼峨村,至今已经有1400年历史。直至现如今,布朗山的老班章古树茶,为茶中至上精品,每年春茶茶客追逐其中,就是为了寻求其独特的班章“霸气十足的香气”。

班章的古树茶就是“勐海茶韵”的典型,尤其是老班章,在普洱茶界被认为具有“茶王”的地位,每每冲泡开来就有强烈的山野气韵,汤色金黄明亮,头几道喝下味道偏苦,慢慢冲泡开来,后几道清甜之味渐渐散开来。一般冲泡十几二十道不在话下,饮后数小时外,依旧存齿留香。

民族茶企

勐海县政府提供本报一份材料显示,勐海“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多雾日、光热充足、雨量充沛”,尤其适合普洱茶树生长。2012年末,全县茶园面积为42.2万亩,毛茶产量1.8万吨,成品茶产量2.65万吨,实现工农业总产值28.6亿元。

目前在涉茶人口28万人的勐海, 经工商局注册的制茶企业1065户,其中初制所(厂)853户,精制厂212户,这些数据都是云南省县级第一。

而每个民族的茶叶发展至今,传统的茶俗渐渐融入了近现代的茶加工与商业化路径,勐海就逐渐诞生了一大批知名茶企。

在勐海最著名的勐海茶厂,王海全指着街头一些花白头发的老人说道:“我从小也是在这个茶厂里头长大,这里的很多老人,都是拥有几十年茶叶手艺的老茶师,他们看似都是平平凡凡的老人,但都是对中国的普洱茶叶作出了很大贡献的人。”

1940年,茶叶专家范和钧建成佛海茶厂,这是勐海茶厂的前身,是云南较早的规模化机器制茶企业。1989年,勐海茶厂注册“大益”茶叶商标,其后成立的云南大益茶业集团已是当前中国首屈一指茶业集团,2012年生产成品茶已达7641吨,实现产值9.75亿元。

“名企对于勐海的名山名茶贡献非常大,他们用现代化的商业方式,种植技术等。将这里的好茶推销出去。”勐海县副县长何青元表示,“这也是我们未来会加以推动的方式。”

“而将老班章的茶叶推销出去,也就是勐海著名的陈升茶业造就,此前班章茶虽好,但是在种植推广上难以科学运作。后来陈升号介入后,与班章的茶农签订了收购协议,在种植养护加工上都给予指导,锁定原料源。” 王海全表示,“这个品牌名气就慢慢做出来了。”

班长村里一段8公里的山路,就是由勐海陈升茶业有限公司捐资100万拓宽和修缮的,也方便茶农茶人的来往运输。

勐海县政府提供给本报的材料显示,目前除了大益、陈升号等之外,八角亭、七彩云南、庆沣祥、兴海、福海、朗河等普洱茶著名品牌,也已经蜚声海内外。

关于茶叶知识贴牌茶叶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