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县茶产业亟待开发成特色效益农业
2021-03-01 16:24:16热度:153°C
2021-03-01 16:24:16热度:153°C
近日,记者在忠县白石镇打泉村海拔1000多米的高山上,被一片郁郁葱葱的茶园所吸引。
“这片茶园有2000多亩,按照一亩5000元的价值计算,这片茶园的年产值将超过1000万元。”重庆茗兰茶业发展有限公司老板杨晓兰介绍,“我们的生态有机茶园,这里的茶叶获得了有机茶认证。”
不难看出,茗兰茶业发展有限公司的茶叶,从一个侧面折射出了忠县茶叶的良好品质和经济效益。
背景:忠县茶叶生产可追溯到千年之前,名优茶的研制与开发取得过显著成果
旧县志记载:蜀汉时期,忠县余家岩、周家岩(现望水寺一带)、高盈山(现大岭一带)盛产茶叶,距今已有千多年的历史。
上世纪五十年代,全县茶叶年产突破50吨,七十年代初达100吨,七十年代末达250吨以上。1975年,忠县被列为四川省茶叶生产基地县,1979年被列为四川省红碎茶生产基地县。到1981年,全县拥有354个茶场,茶园面积达15108亩,年产干茶288.6吨,是忠县茶业最鼎盛时期。
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所有村、组联办茶场变集体经营为分户经营,致使生产管理每况愈下,毁茶抛荒现象日益严重。进入九十年代后,由于市场各种饮料的出现和茶叶流通环节的制约,茶叶生产受到强大冲击。截至2002年底,全县仅有茶园面积4287亩,产量11.15吨,产值仅有50余万元。
此外,忠县在名优茶研制开发方面也取得过辉煌成绩。九十年代,忠县研制的金华茗绿、金华松针、金华银峰等金华系列名优茶分别在原万县地区农业局举办的第一、二、三届名优茶评比会上,荣获万县地区名优茶称号;忠州寿星眉、金华茗绿、金华松针三个地方名茶分别在四川省原农牧厅举办的第二、第三届“甘露杯”名优茶评审会上被授予四川名茶称号;2003年,忠州寿星眉在重庆市茶叶学会举办的“三峡杯”名优茶评审会上被评为重庆市优质名茶称号。
现状:茶树种植总面积不大,规模化种植少,零星种植多,但效益不错
据统计,目前忠县茶树面积仅有4000多亩,主要分布在白石打泉、新生望水、黄金大岭等地。除茗兰茶业发展有限公司在白石镇打泉村采取规模化种植外,其余均为零星种植。
“目前,忠县部分乡镇的茶园面积都不大。”忠县农委相关人士介绍,因无人专门加工经营,一家一户自己采制,管理也未跟上,“茶产业又步入到一个低谷时期。”
忠县茶产业的品质和经济效益如何?记者以茗兰茶业发展有限公司为例来作一下分析。
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杨晓兰自学种茶技术。2004年6月,杨晓兰在白石镇打泉村承包了2200亩山地种茶,首先在200多亩山坡上种植了福云六号、丹桂、春波绿三种茶苗共43万株。2010年,她又购买了300多万株茶苗,将剩余的2000亩土地种满了茶树。
2011年5月,中国国际茶业博览会在重庆举行,杨晓兰送评的雀舌茶获得了金奖。在这次茶博会上,她自己公司生产的茶叶送去北京普尼测试中心进行有机茶检测,检测结果符合标准。同年10月,她的茶叶获得了北京中安质环认证中心颁发的有机转换产品认证证书,2200亩茶园中866亩茶园获得有机茶生产资格。专家表示,她的有机茶价格不应低于3000元一公斤。
“目前,我的茶园可供采摘的仅有200亩茶树,但明年春天,866亩有机茶树和1100多亩普通茶树均可开始采茶,那时候的收入将成倍增长。”杨晓兰如是说。
杨晓兰介绍,最保守地估算,一亩茶园也能收入5000元。目前,她的茶叶销路很好,主要批发到山东,也有一些销售到北京、上海等地。
前景:应进行科学规划,把引进良种茶苗,发展新茶园作为主要内容来规划建设,重抓茶叶生产、加工和销售
“茶叶是一个效益可观的朝阳产业,亟待开发和发展。”忠县农委相关人士表示,忠县应做好规划,加大投入,大力发展,以此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忠县茶叶该如何发展呢?这位人士称,首先是科学规划。忠县应将茶叶作为“一镇一品”、“一村一品”的特色效益农业来发展,在适合茶树生长的乡镇,有选择地建立几个1000亩以上的示范茶园,并完善道路配套设施。
其次是加大投入。在茶叶生产上, 政府要加大资金、政策的投入和扶持力度,尤其是在荒山开发、退耕还林、生态农业等重点项目中,应把引进良种茶苗,发展新茶园作为主要内容来规划建设,将茶叶生产、加工项目纳入全县重点产业化项目来抓,实施公司+农户的产业化生产经营模式;相关部门要按照无公害、绿色和有机茶叶的技术规范进行宣传指导,生产无公害茶叶和有机茶叶,有针对性的引导民间资本投入到茶叶行业中来,多方筹措资金,推动新茶园建设。
三是争创品牌。要加大宣传,辅助企业打造品牌,增强市场竞争力。
上一篇 : 福州茶企玩小包装、低价策略
下一篇 : “泛珠三角区域”茶产业大联合势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