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市风向:生态套种让普洱茶戴稳“绿帽子”

2021-03-01 16:20:24热度:146°C

中国茶网资讯:普洱市因得名,最出名的莫过于普洱茶,半米高、整齐划一的翠绿色茶树在山坡上随处可见,连片的茶园也成了普洱的标志。

茶业是普洱的支柱产业。作为中国最大的产茶区之一,普洱的茶园也成了全省最大的茶树种植地,当茶价开始上涨时,大面积单一性的茶园迅速在普洱涌现。为提高鲜叶产量,一些茶商人为地使用化学肥料、农药、除草剂及其他措施,虽可高产稳产,但同时也带来了污染水源、大气的问题。

2011年开始,普洱采取茶—林、茶—果、茶—药等模式,普洱市政府提供技术支持和种苗补助,结合当地实际和农户意愿选择的树种和药材,开始了大规模的生态茶园改造。

现场访点

单一茶园 自然调控功能遭破坏

7月正是雨季,刚下过雨的早晨,空气十分清新。尽管春茶已过,茶农吴大姐还是早早起来到茶园采茶。从小在茶园长大的她跟着家人上山采茶已有20多年了,每天都挎着大筐穿梭在整齐划一的茶园里。吴大姐说,近几天的茶叶不算嫩,嫩一点的春季大都采摘过了,雨后的茶叶叶片比较大,味道较为苦涩,一天最多能采四五筐。

“今年的茶叶没前几年好了。”作为经验丰富的采茶人,吴大姐最直观的感受就是茶叶的生长一年不如一年。“以前采茶时嫩叶很多,被虫吃的较少。现在叶子常被虫吃,很少采到长得好一点的茶叶,茶园里连草也不长了。雨水少了,土壤不肥沃,茶树也没遮阴的,自然也就长得不好。”放眼望去,在吴大姐工作的茶园里,几乎没大树,满满的都是半米高、修剪得整整齐齐的茶树,在太阳直射下生长着。

前几年普洱茶价格一直居高不下,作为普洱市的支柱产业、普洱市的品牌,当地居民大多以普洱茶为生。2005年开始,漫山遍野的现代茶园一窝蜂地出现在普洱地区,人们开始单一、大面积、密集地在台地茶园种植茶树,使茶园植被的更替能力、土壤的肥沃能力下降,破坏了土壤结构,影响了茶园自然调控功能,生态环境趋于简单化,易流行、扩散茶叶病虫害,茶叶产品中农药残留,茶叶产品风味下降。在“速成效应”的催化下,茶叶品质越来越差,价格也持续跌落。

茶、树套种 寻求生态恢复之路

在普洱茶中,品质好一点的都是古树茶,卖价也很高。可古树茶面积有限,仅占两成左右,很多茶商都希望台地茶园种出的茶叶能达到或接近古树茶的品质。

据统计,目前普洱市茶园面积有332万亩,其中生态茶园143万亩,野生古茶群落118万亩,古茶树18万亩,茶树林53万亩。2011年开始,普洱市政府、企业、科研部门和茶农们开始了大规模的生态茶园改造建设,变革以往满山遍野、整齐划一的现代茶园建设模式,三年内将全市136万亩现代茶园全部改造成生物多样性立体生态茶园。

政府通过和当地一些国企合作,先在国企的茶园实施套种树木技术。通过套种树木的模式,一方面保持了水土,一方面也滋养了茶树的生长,生态环境中的生物多样性得到了更好地保护。“这几年生态种茶,我们的茶叶品质得到了很大提升,这两年生态茶叶的价格要比一般茶园高出许多,成效十分明显。”普洱宣传部长赵联涛介绍,采取生态套种模式后,已有100万亩茶园初见成效。

推广生态种茶的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困难。砍掉茶树种杂树,不让施肥、放荒……刚开始很多茶农都不接受这种反其道而行之的改造;现在,茶农们看到生态茶园尽管产量减少,茶价却高了十来倍,总收入提高了,便主动配合这种生态种植模式。

咖啡种植 也要走生态路线

普洱栽培咖啡已有100多年的历史,1988年开始产业化、规模化种植。2012年,普洱市咖啡种植面积已达65万亩,产量3.65万吨,分别占全国的61.44%和58.6%,成为中国小粒咖啡种植面积最大、产量最高、品质最优的主产区和咖啡贸易集散中心,目前主要为欧美顶级咖啡企业提供咖啡源。

个体经营户咖啡农李胜说,2009年开始,不少茶农看到种咖啡赚钱,便改种咖啡,砍伐森林开发种植的现象比较突出。一些咖啡农采用化肥、杀虫剂等方式提高咖啡产量,污染特别大。李胜在种植咖啡的过程中发现,自家咖啡种植面积虽大,产量也多,但真正算得上品质优秀的咖啡很少。“普洱是种植咖啡的黄金地带,我们的咖啡都是高品质,早在2007年,我们的咖啡园里就套种了台灯树、香樟树,用来保持水土。套种树还有一个最大的好处就是遮阴,这样咖啡就不会裸露,品质也才会提升。”

在自己的咖啡园套种上了树后李胜发现,有了大树的庇护,树阴下种植的咖啡,品质得到了一定提升。现在他的咖啡园里还种了坚果,“坚果的经济价值也挺高,在咖啡地里套种另一种经济作物,不仅保护了生态环境,还可以实现共赢。”(编辑:贺小磊)

茶农卖茶叶福益茶叶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