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漳县磨坪贡茶重新绽放它的“味芳美”

2021-03-01 16:12:38热度:140°C

“磨坪贡”源于唐代,享誉于清代乾隆。由清代遗留下不到1亩的茶树,到如今的800亩生态茶园。“磨坪贡茶”历经沧桑,终于重新绽放它的“味芳美”。“磨坪贡茶”被农业部认定为“无公害农产品”,上月初成功入围南漳县评选的第二届“十大名牌”农产品。

濒危重生

“磨坪贡茶”因产于南漳县李庙镇磨坪寺村而得名。同治版《南漳县志》(疆域篇)记载:“磨坪寺,原名相国寺,创于唐中宗时,岩石幽雅,四周拱秀,产茶,名磨坪茶,为时所珍,惜其不广”。民国版《南漳县志》(宗教篇)记载:“寺旁有茶树十数株,味芳美”“历来敬贡于朝廷享用”。遗留到现在还存有清代老茶园约近1亩。

1988年,磨坪寺村实施多种经营基地大开发,在遗存约近1亩老茶园基础上,新建起300亩茶园。由于投入匮乏、管理粗放、设备老化,大片茶园荒芜,效益极低,每年能采茶面积仅有80多亩,年产茶仅500公斤。1998年春,磨坪寺村决定将茶园整体对外发包。

在大多数人都不敢接手这个“烫手芋头”的时候,李庙街道经营副食百货的个体户姚明军接过这一担子。当时,姚明军年仅26岁。除了年青有创业激情,姚明军有着自己的想法:“自己曾在李庙镇天池山茶场当过两年学徒,学得了过硬的制茶手艺。更重要的是,磨坪贡茶有着超群的品质和悠久的历史,总有被市场认可的一天。”

接手茶园后,姚明军拼凑10多万元资金,重新添置了杀青机、烘干机等设备。除此外,姚明军把全部的精力投放在茶园管理和基地恢复上。春季填埋农家肥、修枝,夏季除草,冬季松土,一直坚持了3年,300亩茶园全部恢复生机,“磨坪贡茶”年产量达到1200多公斤。

走出山门

以前,“磨坪贡茶”主要是在李庙镇内自产自销。如何使这一优质产品让更多的消费者认可?在生产步入正轨后,姚明军骑着摩托车、背着茶叶,来到南漳县城,逐家农副产品店推介,常常是鸡叫出门,夜深而归。

功夫不负用心人。很快,市场向“磨坪贡茶”敞开了怀抱。谈起秘籍,姚明军底气十足:“品质是磨坪贡茶走出山门,在激烈的市场中抢占一席之地的利器!”

为让“磨坪贡茶”保持“味芳美”,这些年,姚明军一直坚持茶园只埋农家肥,从不追施化肥。由于独有的生态环境和四周环山的地貌,茶园基本没有发生过病虫害,从未打过农药,或生物农药。

李庙镇是个劳务大镇,每年春节前后,大量农民工返乡。姚明军抓住这一时机,为“磨坪贡茶”打开外销窗口。在外务工的农民工纷纷将“磨坪贡茶”作为地方特产,带往外地。

如今,“磨坪贡茶”不仅在襄阳、南漳畅销,还远销到上海、广州、武汉等地。

做大品牌

有了市场,仅有300亩茶园的“磨坪贡茶”很快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

2012年1月,南漳县春天里茶叶合作社正式成立,姚明军成为合作社理事长。合作社在“磨坪贡茶”茶场的基础上,吸纳15户茶农,实施全程标准化种植生产,共同做大“磨坪贡茶”。目前,茶园面积扩大到800亩,年产量增到4000多公斤,年销售额达100万元。

2012年11月初,第九届中国(武汉)农业博览会在武汉国际会展中心隆重举行,南漳县参展的“磨坪贡茶”引人注目,以高山无公害、新、奇、特、优,脱颖而出,获得农博会金奖。

2013年2月,在农业部的产地环境检测和产品检测中,“磨坪贡茶”各项指标全部达到无公害农产品标准,被正式授予“无公害农产品”。

谈到未来,姚明军信心满满:“今冬明春,合作社将进一步扩大规模,再吸纳15户零散茶农入社,把‘磨坪贡茶’茶园面积扩大到1200亩。同时,将积极申报襄阳知名商标和富晒茶申报送检,让更多的人品尝它的‘味芳美’!”

中国茶网资讯兰坪茶叶临安大洋茶叶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