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致安吉白茶受损严重 茶农通宵9天为茶树浇水
2021-03-01 15:58:08热度:235°C
2021-03-01 15:58:08热度:235°C
中国茶网资讯:8月13日下午4点半,安吉县溪龙乡黄杜村的张志强与妻子程华珍赶到离家几分钟车程的新塘水库,没卷裤脚就下到了水库中央。
不到72小时,这座存水量不少于1万立方米的水库水位线已经下降了20厘米以上,抽水机开始打不上水了——为了保证用水,张志强不得不把抽水机挪到更靠近水面的岸边,以方便开始第9天的通宵浇水。
连续9天通宵浇水
能救一亩是一亩
“安吉白茶第一村”黄杜村位于安吉县东北部的溪龙乡,每户村民平均分有几十亩山地,1999年前后开始大面积开荒种白茶,只要勤快点,人均收入基本在10万以上,村里的洋房几乎都是10年内新造的,村民家中的车也都是20万起步。
因为种植白茶而改变生活的黄杜村村民怎么都想不到,这一回干旱的情况还没打破1994年连续45天不降雨的纪录,可是连日的高温,却加速了地表水分蒸发,一向挑剔生存环境的安吉白茶,成片成片被晒死了。
站在村道中央抬头看两边茶地,被成片晒死的茶叶地分布不太均匀。这是因为黄杜村山上的茶地都是由荒山开辟出来的,有些就算是几米的距离,土质就有天壤之别,而分到村民手上的地往往分成好几处,优劣均有。
相比较而言,土质较差的茶地,原本出产的茶叶价格就不高,或是离水库较远(灌溉成本太高),在人力紧缺的情况下,村民往往会择优拯救土质好、品质好的茶地,或是离水库较近的茶地,能救一亩是一亩。
可安吉连日来都是40℃以上的高温,有村民甚至开出一小时10元的价格,包吃包住包接送,也找不到愿意来浇水的外地农民工。
“第9天了,我们只能绕着太阳走迂回路线,它不出现,我们就上山浇水。半夜在山上一束束移动的灯光,都是我们戴的头灯。”张志强说。
就这样,原本晚上9点多就安静下来的白茶第一村,现在成了“不夜城”。
投入5000元买设备 先保12亩土质好的茶地
张志强一家一共有六七十亩茶地,一半是村里分的,一半是承包的,这次受灾后,至少减产60%。承包的茶地离家不远,但是土质一般,而自己家的茶地里其中12亩左右在近400米高的山顶上,那里的土质最好,茶树龄已经14年,往年产的茶叶多,也卖得最贵。
夫妻俩一商量,这块地应最先救,至少不能让它们枯死。“枯死了,地就‘瘦’(不肥沃)了,就算明年冒险种下新苗,要再过5年才能上规模,所以想让它们先保命。”
于是,张家花了2400元买了一个新抽水机,600元一卷的200米水管一下子拿下4卷,能照明10多个小时的头灯也买了2个,5000元花费是一笔不小的现金开支。
“心疼呀!但目光放远一点,这12亩的茶地能保住, 5000块就值了。” 程华珍说,“我们每天下午4点多开始上山浇水,一直到第二天早上9点才回家睡觉。17个小时,2个人轮流浇水,3天才能浇完12亩茶地,累了就在茶叶地上铺个蛇皮袋躺一会,也有邻居是直接在茶地支蚊帐睡觉的,睡醒了再起来浇水。”
张志强的茶地在一座叫里水潭的山丘顶上,8月13日晚7点,太阳落山之前,我们踩着60度坡度的山石一路冲到400米山顶。他所用的水都是从离山脚最近的新塘水库抽上来的,水管要接800米才能到茶地,中间还要有个抽水机过渡,抽水机是烧柴油的,两小时加一次水,所以他每隔两小时就要下一次山加水。
晚上7点35分,太阳的余晖渐渐消失,整个天际都暗下来了,而四周茶地的头灯、电筒的光就多了起来,最多的一个山头有10多个。
这在这场与时间的赛跑中,或许一开始就输了,可是每天浇水自救多一个小时,可能就输得少一点。
水库再撑两天就要“弹尽粮绝” 接下来要怎么办
大部分茶地都在山上,坡度使得地面上喜欢吸热的石头与茶树最底下的叶片很靠近,高温日复一日,靠近石头的茶树最先开始枯死,所以有时候看上去是绿油油的一片茶地,底下其实都已经枯萎了。
因为有史以来都没有遇到过这样的极端天气,村民并没有第一时间发现茶地有旱情,等到大家来抢救茶树时,有不少茶树已经注定减产,甚至“性命不保”了。
张志强一家是属于通宵上山浇水最早的一批人。夜间浇水期间,山上几乎都是悄无声息的状态,只有还带着余温的山水冲击茶树叶的声音,还有双脚踩在茶地枯叶上的声音。是的,茶树间都已经堆满了掉落的枯叶。
我们陪张志强浇水浇了一个晚上,看得出他是个很乐观的人,总想着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浙江茶叶品种观察茶叶的日记上一篇 : 铁观音之乡安溪入选全国“魅力新农村十佳县市”
下一篇 : 今日茗人:钟堰寺慈善老年施茶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