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阳市“茶叶生产专业村”:清茶一杯也醉人

2021-03-01 15:19:30热度:178°C

中国茶网资讯:漫步在宽阔整洁的村庄大道,徜徉在幽静舒适的园小路,放眼望去是成片的茶树,呼吸一口是满鼻的清香。慵懒午后,沏一壶茶,品一杯香,静静闲趟。

茶树遍野、茶香四溢,茶文化弥漫,这里就是东阳市佐村镇宅口村。

宅口村,共有672户、1952人,几乎每家每户都种茶。该村耕地面积1517亩,建立了千亩精品茶园基地,各类制茶设备近2000套,茶叶经济收入占全村整体经济收入的近80%,是东阳市有名的“茶叶生产专业村”。

从茶叶集市到茶叶品牌

宅口村种植茶叶始于1958年,当时种下的品种就是木禾。村里的老茶农告诉记者,现在很多的木禾茶树还是当年种下的。

  “最早我们只是采茶叶,然后几毛钱一斤卖给大队,由大队集中炒、统一卖。”今年70岁的茶叶大户金义信说。

1983年,因为品质优、口感好,盛产龙井的杭州梅家坞炒茶师傅慕名来到宅口村,收购茶叶的同时也在宅口村设点、招徒,教授炒茶技艺。

  “当时杭州师傅教炒茶是不准让其他村民参观的,我们就在教室外面偷看偷学,后来买了锅自己开炒。”金义信说,“1985年,我到杭州和绍兴的建筑工地打工,身边的同事喝了我带去的茶叶都说好,我就开始将茶叶卖给他们,240元/公斤,这在当时是很高的价格了,比当地茶市价格都要高。”

后来,杭州、山东等地的客户纷纷前来买茶叶,1994年,佐村工商所在宅口村成立了一个茶叶集市,刚开始只有七八个摊位,金义信的妻子郑仁花就是其中一名商户。

  “那时候每天早上会有农户将自家刚摘的茶叶拿到集市上,我们负责收购,下午再把收购的茶叶卖给客户,我们相当于是第一批茶叶市场经纪人。”郑仁花说,“有时我们也会去附近的村庄和县市收购茶叶,当时一天能收几百斤,好一点的茶叶卖三四百元一公斤,普通的一百五六十元一公斤。”

第二年,茶叶集市摊位达到六七十个,之后最多时达到上百个,郑仁花说:“摊位根本不够,每天集市上都是人头攒动。”

现代农业靠的是品牌,品牌农业靠的是文化。从2000年开始,佐村镇政府开始引导茶农们树立品牌意识,实现茶品牌文化与茶产业化的融合。

目前宅口村自有品牌4家,包括龙盘玉叶、木禾、双禾、东岘峰,构建了“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组织模式。从卖“茶篮子”到建“茶园子”,实现了种植、加工、销售跨越式发展。

以茶为名 传扬文化之风

1957年到1970年,宅口村开发400亩茶山,建造能灌溉90亩的水库,1986年安装自来水,1993年修水泥路,2008年硬化道路,2011年建广场舞池和文化活动中心……

借着文化礼堂建设之风,2013年,宅口村以茶文化为主导,整合原有的农村文化设施,将村文化活动中心改建成文化礼堂。

400平方米的文化礼堂,侧边进去是200平方米的文化讲堂。礼堂+讲堂,以后村民家的红白喜事,村里的节庆典礼、文化活动、村民大会,还有村民的道德讲座、农普培训等都将在这里举办。

文化礼堂的墙上,挂着一块块展示板。“这几天都在收集村里的文化文物遗存,历史沿革、历史传说、先贤故事、历任村干部、道德模范、能人名人等村史村情、乡俗民俗。”村书记金正时说,“对村庄历史、村落文脉进行重新梳理、挖掘,这些内容之后都会放上展示板,让大家感受到村文化。”

金正时表示,展板中还包括90岁以上老人的寿星板,为的是传承“孝顺”孝文化。

文化礼堂的二楼将设立陈列室,一台台从古至今的制茶工具,一套套茶叶栽培的技术,一组组茶叶知识的介绍,一段段茶叶加工的历史……在这里,你能看到宅口茶文化的发展之路。 (原题《宅口村:清茶一杯也醉人》)

溯源茶叶山茶叶作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