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关曲江罗坑镇发展茶叶产业奏响茶乡变奏曲

2021-03-01 15:19:25热度:185°C

农在制作秋茶。潘文敏 摄

原题:茶乡变奏曲——曲江罗坑镇发展茶叶产业见闻

中国茶网资讯:金秋时节,记者时隔5年再访韶关曲江罗坑,在离镇街不远的一片茶园里,记者见到了在此种茶20余年的袁茂波父子。与5年前手工采摘茶叶不同,现在袁茂波采茶已经用上了采茶机,同行的罗坑人笑言,他家的“鸟枪换炮”正好是罗坑茶产业快速发展的缩影。

手工茶抱团闯关

走过种满茶树的缓坡,记者一行来到袁茂波家茶香四溢的制茶作坊。只见刚用机器采摘的茶青在地上堆起了小山,工人正埋首挑拣里面的杂质和粗叶。袁茂波从茶仓里拿出今年的春茶和刚刚制成的秋茶,热情地招呼大家喝茶。在热水烧开的咕咕响声里,一行人拿起茶杯,春茶醇厚、秋茶香浓,在橙红发亮的汤色里倒映出罗坑茶人红红火火的幸福生活。袁茂波拿起手边写着“罗坑红茶”的鲜红产品袋说,他所在的罗坑原生态茶叶产销专业合作社的50多个社员,都统一使用这种包装,现在市面上罗坑手工茶基本都是这种包装。而且每个社员还把自己的联系方式印在包装上,产品可追溯,质量有保障。

品牌茶市场走俏

喝过袁茂波家的手工红茶后,记者一行来到位于中心坝坪岗岭下的罗坑猴采红茶叶有限公司厂区。罗坑镇委书记黄华说:“这几年除了通过茶农结成专业合作社抱团营销外,让罗坑红茶真正走向高端市场,让罗坑茶农致富的,是由罗坑籍乡贤创办的两家茶叶加工企业。”

在上门送茶青的茶农中间,记者见到了拿着半袋茶青的茶农林细娇。打开她手中的编织袋,一阵叶芽的清香扑鼻而来。林细娇随手捡起一撮茶青在掌心轻轻搓揉,绿色的汁液从叶片里渗出,记者凑上前一闻,香气更甚,有些醉人。林细娇说,以前种不划算,茶青才几元钱1斤,不少茶农砍掉了茶树改种其他经济作物。现在好了,茶厂收购我们的茶青,每斤十多元,好的品种每斤几十元。好多茶农又开始种茶了,多的一家种几十亩。而茶青收购价看涨,正是得益于罗坑高端品牌茶叶市场的壮大。记者在罗坑制茶企业猴采红、雪花岩的宣传册页上看到,不同品质、不同香型的茶叶已经形成了具备自身特色的中、高端红茶产品系列。在今年7月举行的广东省第十届名优茶质量竞赛上,该镇出产的红茶分别获得赛事的最高奖项特等金奖和金奖各一个。

茶乡里茶香远播

此时,太阳已经徐徐降落到山坳间,橙黄的阳光勾勒出罗坑山水茶园的迤逦轮廓。黄华指着眼前的景物对记者说,罗坑茶之所以有如此好的品质,与茶叶的生长环境、加工技术改良有很大关系。原来,为了让罗坑传统种茶业焕发生机,近几年,当地党委、政府结合区域内山高林密,云雾缭绕,土质肥沃,气候湿润,具备茶叶生长独有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制定发展规划,完善茶叶基础设施,积极协助茶农和茶厂联合成立了茶叶合作社和茶叶协会,引进茶叶龙头企业,引导茶叶产业向规模化、组织化发展,加快茶叶产业发展。同时,着力改善茶叶品质,先后帮助茶农引进金观音、翠玉、单丛、黄金桂、金萱等优质茶品种,并邀请茶叶专家对茶农进行技术指导。如今,罗坑茶的种植面积已逾1万多亩。漫步在罗坑镇上,“罗坑茶”无处不在,除了店面里销售的茶叶外,醒目的茶产业宣传画,家家户户桌上的茶具,还有罗坑人迎客时第一句说的:“来,尝尝我们的罗坑茶。”无不展露着21世纪的罗坑茶乡已经奏响了茶产业发展的变奏曲。

佛手茶叶茶叶自产自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