崂山:低产“酸土地”变成绿色“聚宝盆”

2021-03-01 14:51:51热度:148°C

绿茶,又称不发酵,含有的茶多酚、儿茶素、叶绿素、咖啡碱、氨基酸、维生素等营养成分,对防衰老、防癌、抗癌、杀菌、消炎等具有特殊效果。1959年第一株茶树从南方移居到崂山太清宫附近,因崂山卓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环境,出产的茶叶片厚、味浓、耐冲泡,成为青岛乃至全国的著名好茶,到如今历经半个多世纪,崂山的茶叶种植面积已突破800公顷。扩大的是种植面积,改变的是山里人的生活,不变的是崂山茶始终如一的优秀品质。

酸性山地种粮不行

来到崂山王哥庄街道,眼下正值秋茶出产前的 “秋季封园期”,在这个特殊时期里村民们不再随便采摘茶叶,只是一心地浇水施肥,期盼在出产日到来时能有一个好的收获。也正是因为这个难得的“休闲期”,漫山的茶树长势喜人,置身山地间,看着眼前成片绿油油的茶树,深深地吸一口气让人感觉身心放松心旷神怡。据街道办工作人员介绍,没种植茶叶之前,这里并不是这样一番景象,光秃秃的山头,一阵狂风吹过到处是飞沙走石,连眼睛都很难睁开。
在附近的马路上走着,记者偶遇在路边卖茶的村里人吴大姐,面对前来问价的陌生人,吴大姐总是毫不吝啬地用正宗的崂山水给问价的人泡上一杯自家产的崂山茶,不管买与不买都能收获卖茶人的一张笑脸。
“俗话说,买卖不成仁义还在呢,这不也是在宣传我们崂山吗?”吴大姐告诉记者,20年前他们家还在种粮食,可千辛万苦开辟出来的山地往往一年到头也收不了多少粮食,甚至有一年山上的土石塌下来砸到了地里,结果落了个颗粒无收。街道办工作人员解释,这是因为崂山地界多为山地,土壤并不肥沃且多为酸性,因此种植普通的农作物根本不行。

历经波折引茶成功

种植传统农作物效果不好,如何保证当地农民的生活?因此在20世纪50年代,当地政府第一次提出“南茶北引”的设想,崂山三面临海,气候温和湿润,水质优良,崂山的土壤多呈酸性,不适合传统农作物的生长,何不引进适宜在酸性土壤生长的茶树呢?1957年冬,青岛市园林管理处开始茶苗移植试验,引种的绝大多数是皖南、浙江的良种。第一次从黄山运来两年生茶苗5000株。由于茶苗启运时间不当,根部损伤较重,第二年春天培植无一成活。1959年,从南方远道而来的“客人”又落户在太清宫小广场前,当时播种了5万多株,但由于管理不善,约存活五分之一。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到90年代初,茶叶种植有所发展,但是种植技术不普及,特别是制茶技术只有几个人掌握,上市数量有限。90年代中后期,崂山茶获得大发展,政府制定扶持政策,提供资金支持、技术指导,鼓励农民打破传统的种植结构,改粮为茶。大部分农户的承包地种上了茶叶。茶叶种植面积年均增加30公顷左右,崂山绿茶注册商标增加到几十个。山东茶叶加盟茶叶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