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峰:我和茶的这辈子

2021-03-01 13:39:44热度:133°C

中国茶网资讯:他说,他这一辈子,庆幸是与结缘了。

他说,茶最重要的是一种精神,这种精神叫奉献。你看,一棵茶树,要求不高,只要有一定的阳光、雨露、土壤、气候,它就源源不断地供人采摘、饮用。

从事茶业工作40余年,长期处于茶叶流通领域的管理与领导岗位,上世纪80年代就在全国倡导和推广茶文化,并一手创办中国茶叶流通协会的梅峰,说起茶,总是先说这两句话。在外人看来,他与茶的时光是一段光辉岁月,因为他为中国茶行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而在他自己眼里,茶则代表着奉献,并始终怀揣感恩之心。

都说人生若茶,在梅峰端起茶杯的刹那,仿佛正是他为茶钟情,为茶奉献的一生。

与茶结缘

缘分仿佛是默默种下的。如今再去回顾自己的茶缘,梅峰轻易就找到了痕迹。

出生在浙江金华的梅峰,村里并不种茶,但乡民们也有原始的制茶方法。采回山野路边的野茶树的嫩叶,放到陶罐里,再将陶罐放置在干燥通风的烟囱上,客来,便取来冲泡,茶就这样为乡民所用了。对茶最深刻的记忆,还来自于每次干完农活回家,在凉亭里歇脚时,那碗免费提供的茶水。“现在想起来,那碗茶水里,仍有着浓厚的感情。”

不过要说起真正与茶结缘,还得追溯到梅峰的志学之年。

得益于国家政策,决心通过知识改变命运而重返课堂的梅峰,作为贫下中农子女被推荐到浙江农业大学。“当时也不知道学什么好,就‘听从组织安排’进了茶学系。”梅峰笑着说。可就是这样的“误打误撞”,让他与“茶”这个朋友一交就是一辈子。1964年毕业后,梅峰被分配到北京,先后在中茶总公司和商业部、全国供销合作总社从事茶业工作。

紧扣茶业脉搏

时间是一种见证。梅峰从事茶业工作的这40余年,既是中国茶产业发展的参与者,也是见证者。

“上世纪60年代,茶业发展主要解决生产问题。”梅峰回忆说,那时,茶叶不愁销路,但产量低,主要是作为农副产品用于出口。而且茶叶多产于山区,当地农民年收入的百分之七八十依靠茶叶。茶叶的产量和出口量直接关系到国家和农民的收入。“搞好茶业,利国利民”,梅峰当时这么想,也更加坚定了他投身茶业的决心。

时移世易。上世纪80年代,全国茶叶出现积压。而此前,我国茶叶产销一直处在供不应求的状况,每年增产的茶叶优先供应出口,对国内市场采取限量供应。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发展茶叶生产,号召大力开辟茶园,到改革开放时,全国茶园面积已达100多万公顷,为我国茶叶产量的快速增长奠定了基础。1981至1982年,茶叶生产的增长已远超过出口的需求,因此全国茶叶出现大量积压。

此时,在国家商业部茶叶畜产局主管茶叶的梅峰感觉到,茶产业要进一步发展,光靠出口是不能解决问题的,必须开拓国内市场。为了开拓国内市场,引导消费,茶叶畜产局开始组织各地大力开展茶知识宣传,扩大茶叶销售

与茶业共命运

在梅峰一生的茶事时光里,他认为最重要的两件事,一是主持在全国范围内开展茶文化宣传,二是筹建了中国茶叶流通协会

“在我国计划经济时期,茶文化虽然没有得到大力弘扬,但是茶文化是传统文化,又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因此茶文化在人们心目中仍然是存在的。改革开放后,思想的解放为茶文化的弘扬提供了环境和机遇,它像不可压抑的泉水一样喷涌而出。”梅峰这样解释当年茶文化宣传在全国引起轰动的社会背景。

1989年,“首届茶与中国文化展示周”在北京民族文化宫举行,全国有120余家茶叶主管企业参加展出,有8支茶艺表演队参加了演示。日本、美国、英国、摩洛哥、突尼斯、巴基斯坦、毛里塔尼亚等国家和中国香港、台湾地区的多家企业应邀参加贸易洽谈。“这次展示活动,集全国茶界之力,文化内容突出,反应强烈,震动很大,为中华茶文化的复苏吹响了号角,茶文化的复苏则进一步拉动了茶叶经济的发展。”梅峰这样总结。

对茶的热情,促使着梅峰不断寻求创新。1985年,他发起组建了全国茶叶经济信息网,通过举办各种类型的信息会、交易会、展览会、经验交流会、论坛等活动为茶企牵线搭桥,传递信息,提供咨询,使分散的经营者有了一个交流平台。这,正是中国茶叶流通协会(以下简称“协会”)的雏形。终于,1992年,协会正式成立,为全行业服务的理念,引领和维护了茶产业健康、快速发展。梅峰亲任首届会长。“协会起到一个中介组织作用,是政府与茶企之间的纽带,”梅峰说,“这样既维护了茶企的利益,又促进了行业的规范化。”

一杯茶,一世情

“茶,关系着几千万茶农的利益,关系着少数民族同胞的生活,有益于广大人民的身心健康。”山间一片叶,手中一杯茶,看似简单,却倾注着梅峰浓厚的感情。

在多年的全行业管理工作中,梅峰积极建议国家调整茶叶价格、减免税收、出口管理、边销茶以及茶叶扶植政策,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促进行业的持续稳定发展。特别是争取了边销茶的优惠政策,稳定了边销茶市场。

梅峰还记得,1977年冬,内蒙古许多地方遭遇百年不遇的大雪灾,为了解决牧民的饮茶问题,他紧急调茶,及时为牧区空投了茶叶。“在我国不能一日无茶的少数民族地区,边销茶的供应与品质至关重要。”就是那一次紧急救援的经历,梅峰倡导并组织了边销茶储备工作,并果断地将储备库建在销售区,而不是产区,保证了特殊情况下边销茶供应的及时性。

一杯茶,一世情。多年来,梅峰养成了每天起床泡一杯茶的习惯,茶,成为了他一生最亲密的伙伴。“从事茶业工作是幸运的,为其服务终生更是值得自豪。”梅峰说,因为茶,他拥有了健康的精神和健康的体魄,一生受益。说着,梅老又斟了一杯茶,在袅袅香气中,继续着他与茶的这一生。

在梅峰一生的茶事时光里,他认为最重要的两件事,一是主持在全国范围内开展茶文化宣传,二是筹建了中国茶叶流通协会。

茶叶的冲泡方法一叶情茶叶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