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溪举办茶瓷历史主题文庙茶会
2021-03-01 13:13:37热度:146°C
2021-03-01 13:13:37热度:146°C
文庙茶会上共品香茗。 刘伯怡/摄
安溪生产的古瓷标本。 林丽敏/摄
泉州市博物馆馆长陈建中解密安溪茶瓷。 陈永坚/摄
中国茶网资讯:8日,以“安溪茶瓷历史”为主题的第三期“清溪雅集”茶文化活动——文庙茶会,在安溪千年文庙举办。
此次茶会将目光锁定享誉世界的两大宝贵遗产——“茶”与“瓷”。为期半天的活动,由敬茶礼、品茶会以及最后的参观文庙组成。文史工作者、民间收藏爱好者、专家学者、媒体、学生等,在千年文庙浓厚历史文化氛围和安溪铁观音的圣妙茶香中,透过一件件珍贵的陶瓷文物,茶瓷对话,解密安溪茶瓷历史。
敬茶礼 千年文庙演绎茶道礼俗
“宇宙洪荒,蒙昧未开。孔圣先师,教而化之。建庙兴学,开启民智……”上午9时30分,悠扬婉转的古乐响起,县第六小学学生穿着古典服饰,肃立大成殿前,齐声诵读《礼孔颂文》,文庙茶会拉开帷幕。
而后,伴随庄严肃穆的礼乐,市博物馆馆长陈建中、县委宣传部副部长谢文哲、县博物馆馆长易曙峰在主礼嘉宾引导下,双手奉茶杯,举过头顶,向孔子圣像敬奉安溪铁观音清茶,现场数百名与会者双手悬于胸前,向孔子圣像行礼。三鞠躬过后礼成,人们对于敬茶礼——这一古朴仪式有了更直观的感受。
安溪县博物馆馆长易曙峰认为,茶礼表达仁爱、敬意、友谊和秩序。孔子是万世师表,至圣先师。以茶祭孔,是对至圣先师的致敬,也是对“礼”这一优秀儒家文化的践行。他说:“安溪铁观音传递出的文化讯息与儒家倡导的核心思想是相契合的,皆体现了‘中庸之道’,将二者结合而生的铁观音茶礼孔仪式,即将‘恭敬’,‘谦卑’寓于茶艺中,将‘德’‘礼’蕴在敬茶之际,在仪式中,体会传统儒家文化以及茶文化的博大精深。”
带领学生参加该活动的县第六小学傅建林老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茶俗的弘扬,传承是关键。”将茶文化与拜孔文化相给合,采用严格规整、庄严肃穆的仪式,拜孔圣,行茶礼,使学生印象深刻,有助于传统茶俗更持久地传承,并且在传承发扬传统茶文化的同时,形成独具茶乡特色的儒家文化。
许多观看敬茶礼的市民则表示,这是第一次在千年文庙看到铁观音茶礼孔仪式,叫人又觉新奇,更觉欣喜。“敬茶礼让我们立马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无穷魅力。”
据了解,中国茶道主导思想是儒家思想。儒家思想溶入茶文化的一个显著特点是茶礼的形成。中国被称为“礼仪之邦”,礼已渗透到中国人生活的每个角落,茶文化中也吸收了“礼”的精神。南北朝时,茶已用于祭礼,唐以后历代朝廷皆以茶荐社稷,祭宗庙,以至朝廷进退应对之盛事,朝廷会试皆有茶礼。时至今日,安溪百姓家常礼节,仍重茶礼。
品茶会 烹茗赏瓷解密茶瓷渊源
崇圣殿外,细雨初歇。大殿内,6桌典雅茶席错落摆开,分别放置的北宋、南宋、明、清、近现代等不同风格茶器争奇斗艳,北宋(青白瓷)、南宋(青瓷)、明(青花瓷)、清(青花瓷)、近代等六个时代瓷器标本,玲珑剔透,幽雅静穆。与会的各界人士团团围坐,美人烹茗,童子诵读,茶人媒体再续茶缘,众人席间赏瓷……一派和谐与安然。
茶,是安溪人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瓷,曾经是安溪的重要产业。茶与瓷,都曾是安溪历史上最重要的外贸商品之一。今日文庙茶香瓷辉,相映成趣,历史上,二者之间又有着什么样的渊源?泉州博物馆馆长陈建中,为参观者缓缓讲述尘封于陶瓷文物中的安溪茶瓷历史。
他说,安溪茶瓷渊源,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在这片热土上,考古工作者通过历次的考古调查,发现了新石器时代遗址,采集了这一时期的陶器。经过考证,能够知道,在远古时期,茶叶作为药物的替代品,被置于陶器内煮沸。在人类文明刚起源的远古时代,陶器的产生、茶叶的出现,为当时的人解除一些病痛。
新石器之后的历朝历代,茶与瓷再续不解之缘。今天文庙展出的瓷器标本,有龙门的青瓷,魁斗的白瓷,还有明清时龙涓、金谷、湖头一带的青花瓷,这些展品,有不少是茶叶的包装材料。宋代,瓷器与茶叶结合出现了茶盏,龙门、魁斗等古窑址都有考古发现。陈建中说:“这种种发现,足以证明历史上,安溪茶与瓷曾经相辅相成,制瓷业曾是安溪另外一个辉煌的产业。”
清末,在整个国家风雨飘零之际,安溪制瓷业走向衰落。现场一媒体人揣测,瓷业衰微,除社会动荡、外销之路中断之外,与茶业崛起也不无关系。他说,茶是一种经济效益非常好的植物,近现代以来,安溪致力发展茶业,茶产业形成规模以后,陶瓷产业没有得到应有的足够重视。
既然安溪茶与瓷渊源深厚,曾经交相辉映,那么如今,茶、瓷能否再次牵手,再创辉煌?颖昌茶厂负责人张颖聪认为,安溪瓷文化资源底蕴丰富,制瓷业历史悠久,安溪现有茶资源更无须赘言,今后茶、瓷配套发展,潜力巨大。
陈建中透露,近期,市博物馆启动水下考古,在泉州境内421公里海岸线上的每一个村落进行考古调查。一些土质、图案具有非常鲜明安溪特征的古瓷器,得以重见天日。这些珍贵的文物,犹如时代碎片,记录下每一段兴衰岁月,像是时间密码,包藏安溪发展历史上最宝贵的秘密。“还有更多文化、文明的密码,静待后人去挖掘,解密,领悟。”
游文庙 同游同乐期待雅集再续
“为爱清香频入座,欣同知己细交心。”这厢茶香飘堂,那厢墨韵传情。活动现场,县书法家协会成员王乃通、苏少民和黄健等,也纷纷泼墨挥毫,阐述自己对于礼俗茶道的理解,也让大家一饱眼福。
人群中,最引人注目的当属来自县第六小学的小朋友们。《论语》、《三字经》,活动中,他们绘声绘色诵读儒家美文经典,手书茶文化对联,令人印象深刻。“早在2009年,学校就编写国学诵读教材,开设诵读课堂,一系列活动营造了浓郁的茶乡文化氛围。”带队的傅建林老师说。据悉,县第六小学前身为凤城上山小学,2009年获得升格,学校践行“自爱爱人,择善而行”校训,提出“沉浸书香,快乐成长”理念,营造了浓浓的传统文化氛围。
活动期间,与会人员还兴致勃勃地观赏了文庙独特的建筑艺术,以及其间展出的刻字展。作为中国古建筑中的瑰宝,安溪文庙不仅仅体现在布局方面,其精美的石雕、木雕、砖雕、剪瓷雕塑等装饰艺术,引起国内外专家的注目。不少参观者凑到近前,仔细观赏,忍不住轻轻触摸。
临近正午,一缕阳光照在文庙屋顶黄色琉璃瓦上,为期半天的文庙茶会进入尾声。人们意犹未尽,抓紧最后的时间,与茶席、瓷器、文庙合影留念,期待下一次的清溪雅集。
东亚文都泉州的茶瓷渊源
中国素来被称为“瓷国”,自瓷器在这片大陆上被创造出来后,三千年来,各种瓷器精品层出不穷。中国的英文是China,而china之意便是“瓷器”,可见瓷器曾是中国在世界上最具代表性的名片。中国陶瓷文化与制瓷技术在世界范围传播与发展,早已成为华夏文化同世界文化沟通的载体和见证。
获评国内首个“东亚文化之都”的泉州,历史上曾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而泉州港,则是世界千年航海史上独占鳌头四百年的“东方第一大港”。正是这座港口,宋元时期给泉州带来了“市井十洲人”、“涨海声中万国商”的繁荣景象,也正是这座港口,促使泉州成为当时世界最大的都市之一,成为今时的千年文化古城。
在泉州港对外贸易处于鼎盛时期的宋元年间,瓷器、丝绸、茶叶是最主要的对外出口商品。万国商船从九日山下起航,携带陶瓷、茶叶等商品,前往海外贸易。《宋会要辑稿》记载:“国家置市舶司于泉、广,招徕岛夷,阜通货贿,彼之所阙者,丝、瓷、茗、醴之属,皆所愿得。”其中,除丝绸由江浙一带主要供应以外,瓷器与茶叶则较多产自本地。海外市场的扩张伴随泉州港的兴盛,有力带动了本地瓷业及茶业的蓬勃发展。
此时的外销茶叶,当之无愧以安溪茶为魁。至今,仍有众多史料可为力证:“茶法自政和以来,官不置场,收卖亦不定价……”古代安溪每年秋天,必然上演“生意动林济,衫茶遍户栽”,“千里贱栽花,千村学种茶”的繁忙景象。安溪茶的外销历史从未中断,直至今天,安溪铁观音仍然领军中国茶业,勇拓海外市场,扬名世界。
而外销“三大件”中的瓷器,也以本地供应为主。宋元时期,随着泉州港外贸的繁荣,本地陶瓷业达到了空前的程度,从沿海到山区,窑烟四起,遍布城乡。处于高地山区的三个县:安溪、德化、永春,都成为外销瓷重要的生产基地。这其中,最为有名的是德化白瓷“中国白”,因其“薄如纸、白如玉、声如罄、明如镜”,风靡欧亚,成为各国王室贵族竞相购买收藏的奢侈品。
然而,在德化白瓷享誉世界的璀璨光环之外,人们不知,另一个地方出产的瓷器,亦是泉州港主要的外销品,这个地方便是安溪。安溪在福建省制瓷史上亦有着相当重要的地位,其陶瓷文化对于全面了解“东亚文化之都”文化内涵亦是意义重大。
安溪制瓷小史
安溪瓷业始于五代,兴于宋元,明清鼎盛,清末衰颓。瓷系丰富,从青瓷向青白瓷、仿哥青瓷、青花瓷、釉下印青花瓷演变。印青花瓷在福建而言,以安溪为最,其次才是德化。
安溪盛产高岭土,瓷土质量上乘,历史上一直是福建地区主要的瓷土供应地,日本文献《支那古瓷器手引》中记载:“建窑之青瓷以泉州为本,陶土以安溪采掘为主”。除了向周边地区输出瓷土,安溪的民间制瓷业亦十分发达,自五代迄清,历代烧造不绝,是福建古代民间重要制瓷区之一。近年的考古发掘成果显示,安溪的烧瓷窑址遍布全境,截至今日已发现自五代至清代青瓷、青白瓷、青花瓷古窑址160多处。
安溪瓷业之所以经久不衰,除了自身条件的优越,更是源于外销的影响,与泉州港的兴衰息息相关。考古发现,宋元时期的安溪古瓷窑的规模、数量以及集中程度,远远超出本地的需求;多年来,宋元时期安溪古瓷窑生产的青瓷、青白瓷等瓷器在东南亚、日本和东非等海外多地不断被发现,以此可推断,安溪应是泉州港出口外销瓷重要的生产基地之一,许多陶瓷是为外贸而生产的。
史料显示,在泉州港对外贸易鼎盛的南宋末年,安溪参与外贸瓷的家庭达到2300户,从事外贸瓷产业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15%,仅次于德化县(18.3%),是当时福建省第二大瓷器生产地。
到了明、清时代,安溪瓷业全面鼎盛,窑址几遍全境,生产规模宏大,产品数量繁多,工艺技术已臻成熟,制作精细,产品高档,是青花瓷最辉煌时期。至此,安溪成为福建省内烧造釉下青花瓷最多的一个县。乾隆《安溪县志》载:“入海货诸东南夷人”,安溪生产的瓷器产品大量远销亚非国家和地区。
直到清末,在整个国家风雨飘零之际,安溪制瓷业由于社会动荡、外销之路中断,走向衰落。
安溪文庙
安溪文庙,亦称孔庙,位于福建省安溪县凤城镇(县城)东南隅。始建于北宋咸平四年(1001年),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原在县治西南隅,宣和六年(1124年)迁县治东,南宋绍兴十二年(1142年)迁今址。自始建至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的900年间,历经迁建、重建、重修、增建达30多次。
安溪文庙集古建筑综合艺术之大成,为江南现存同类物中最完整的古建筑艺术群,素有“安溪文庙冠八闽”、“秀甲东南”之誉。其建筑法式曾传播日本,是中日文化科技交流史的重要例证。2006年6月,安溪文庙被国务院核定、文化部确定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作为中国古建筑中的瑰宝,安溪文庙不仅仅体现在布局方面,其精美的石雕、木雕、砖雕、剪瓷雕塑等装饰艺术,同样引起国内外专家的注目。值得一提的是,在文庙一处照壁上,镶嵌有建庙时的画砖,砖上雕刻的是一幅古代茶席图。可见安溪饮茶的风俗从宋朝时就已存在。
茶叶枕芯银春茶叶上一篇 : 余姚河姆渡镇助茶农做好春茶采前准备
下一篇 : 今晚到明天下雨降温 龙井头茶3月20日左右开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