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安溪:茶机具助推安溪茶产业转型跃升

2021-03-01 13:04:44热度:168°C

中国茶网资讯:近几年来,随着我县产业不断发展壮大,茶机具这个涵盖茶园管理机械、茶叶初制精制机械、茶叶包装机械、茶器具生产等方面的涉茶大行业,从茶园到茶杯的产业链,日渐壮大,推动着茶产业向前发展,转型跃升。

田间管理

茶耕作:推广生物和物理防治技术

日前,记者在虎邱镇双格村的高建发茶叶庄园看到,基地中间插满整齐的小黄板,与绿色的茶树、勤劳的采茶人一道,构成茶乡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据了解,这些黄板便是茶小绿叶蝉信息素粘板,通过该粘板,利用昆虫信息素,来诱捕茶树害虫。信息素粘板一经插于茶园中,信息素引诱茶小绿叶蝉成虫等至粘胶板,并杀死这些成虫。

我县许多茶园还引入斜纹夜蛾诱捕器、太阳能灭虫器等先进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技术,来防治茶叶病虫害。太阳能灭虫器,采用弱光性(多晶硅)太阳能电池板,针对害虫的趋光性及昼伏夜出的生活习惯,利用最佳波长及光波共振原理诱杀电杀,有“不用农药的杀虫武器”之称。而斜纹夜蛾诱捕器采用的是昆虫性诱技术,利用昆虫交流的化学分子语言――昆虫信息素,将模拟自然界昆虫性信息素的性诱剂,通过释放器放到田间,来诱杀异性害虫。

目前,除了高建发茶叶庄园外,兴溪茶业在芦田、虎邱罗岩的4000多亩生态茶园基地,安溪铁观音集团的祥华基地、凤山基地等,也全力推广运用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技术。

兴溪茶业负责人王荣耀告诉记者,采用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的技术,不但降低茶园农药使用量和劳动成本,解决茶叶农药残留问题,改善了茶园生态环境,使茶叶产品达到出口日本等相关标准及国内的绿色食品标准,有部分甚至达到有机茶标准,而且使用该技术,提高了茶叶产品质量安全和价格。

“我县茶园在病虫害防治方面的技术已有很大提高,但在茶树栽培管理方面的技术,还处于半机械化状态。”县农业与茶果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在这一方面我们可借鉴日本,日本茶叶机械化和自动化程度相当高,茶树修剪、采摘、加工、包装基本上都实现了机械化和自动化。

日本茶树栽培管理的技术水平非常高,茶园规范、茶行笔直、茶蓬整齐,完全实行了标准化、机械化生产。日本茶园耕作、茶树修剪、茶叶采摘,已实现了完全的机械化。茶园作业机械经过多次换代提高,已能够满足生产要求。

“日本茶园机械利用很到位,值得学习借鉴。”相关业内人士分析,今后,我们可以多借鉴日本茶树栽培管理机械化模式,推动我县茶产业更好更快发展。

茶包装:辐射全国各大茶叶市场

近年来,茶叶包装行业的大力发展,对于提高安溪铁观音的档次品位,增大茶产业附加值,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记者在走访调查中看到,我县茶叶包装行业已形成较为成熟的产业链。

产品推陈出新

我县茶叶包装从上世纪90年代的家庭手工作坊开始,到2006年,实现了半机械化、半手工业化的发展,经历了包装印刷业新旧交替时期。近年来,我县开始引进先进生产线,实现包装印刷生产的机械化和现代化。目前,全县包装企业有30多家。其中,专门从事茶叶印刷包装的企业有10多家,规模较大的有广福、怡龙、天家禧、金鑫龙等企业。

1996年,仅靠一间店面的家庭作坊开始做茶叶包装,到2005年,建成占地40亩的现代化标准厂房,再到2010年初,茶叶防伪包装技术被列为市级科技计划项目……怡龙包装工贸有限公司的发展过程,见证了我县茶叶包装行业发展的历程。

近年来,随着行业运作日趋成熟,各包装企业的产品不断推陈出新,款式越发新颖,且多样化。以广福包装为例,目前产品就有彩印、软包装(真空袋)、铁罐、圆罐、铝罐、木盒、礼盒、手提袋等多条自动生产线,几十个品种,上千个款式。该公司研发的新一代电脑全自动纸罐机获得成功后,生产出的茶叶包装罐凸显高科技、高品质、更具环保,从而适应茶叶包装市场的发展需求,更加顺应未来环保茶叶包装发展新趋势。

企业趋向规模

为迎合市场发展步伐,近年来,我县各茶叶包装企业费尽心思,加强对包装物的设计、装潢、材料、造型等方面的研究,不断推进茶叶包装产业链的高端环节建设,发展新型包装业态,促进茶叶包装行业向品牌化、规模化和精细化发展。

“目前,我县茶叶包装的设计、生产、销售等经营商家还比较分散,产品质量参差不齐,这或多或少制约了包装行业的发展壮大。”广福茶叶包装有限公司总经理林为棒对记者说,茶叶包装行业要形成完整的产业集群,把相关的配套产业集中起来,使整个包装产业规模化。

包装行业的发展壮大,还需要企业品牌建设与龙头企业的培育相结合。把优势品牌蕴涵在龙头企业的发展之中,通过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延伸产业链。因此,包装产业也要像茶产业那样,多发展几家大的品牌企业,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促进整个包装产业的发展。

“我们致力打造设计、生产、销售为一体的茶叶包装城,目的在于引进品牌企业入驻,以市场为依托,带动整个包装产业链的发展。”目前,茶叶包装城已进入投建阶段,林为棒表示,将以发展产业链为主导,把茶叶机械、茶叶包装、茶具、茶叶这四大块整合起来,打造完整茶产业链,辐射全国茶市场。

茶器具:成茶产业发展新增长点

我县现在做陶瓷茶具、木质茶盘等茶器具配套企业有60多家,主要集中在中国茶都周围及龙门镇,而且已形成一定的产业集群,成为茶产业链延伸新的经济增长点。

专业厂家越来越多

“单茶盘一类,就有木、石、竹等不同材质,分实用、鉴赏、收藏等不同功能,总共不下几百款,广泛适用于乌龙茶红茶绿茶等全国各大茶类及其爱好者。”好得茶配套商品批发中心负责人洪晓峰说。

福建凯的工艺有限公司负责人施建凯可以说是安溪做木茶盘的第一人。1997年开始帮人做茶盘代加工,2005年创办福建凯的工艺有限公司……

“如今,企业已拥有一个20000多平方米的办公及加工场所,产品包括木茶盘、木质茶桌、茶椅等。”施建凯说,当年安溪做木茶盘的企业就凯的一家,如今龙门镇就有十多家,今年又新增了6家,这里的木质茶具已经销往全国市场。

“企业走内销路线,产品销往全国各地。”福建集慧工艺有限公司是我县木质茶具行业中的后起之秀。据企业负责人白文胜介绍,企业从1999年开始筹办,如今已拥有规模厂房9000多平方米,生产经营范围涵盖木茶盘、茶桌、茶椅等。

白文胜分析,目前我县茶用品正处于逐步成熟时期,也正是发展的好时机,企业一进入这个行业,就以大规模、高标准为起点,抓住市场机遇。

“现在的生产规模还是难以满足市场需求,我们又购买了一块18亩的土地进行厂房扩建,预计年底将会完成。”白文胜如是说。

专业市场显集聚效应

如今,在很多茶企的终端门店里,消费者不仅可以买到茶叶,更能买到茶杯、茶盘、茶食品,甚至以茶为主题的工艺品。

在我县也自发形成一个集中的茶用品市场,主要集中在中国茶都附近,但距离专业市场还有一段距离。

“其实,茶业发展这么快,喝茶的人越来越多,茶配套商品的需求必然与日俱增。借助于安溪铁观音的良好知名度与强大影响力,安溪有能力在这里打造一个面向全国的茶配套商品集散地。当然,这不是某一家企业可以完成的,需要商家、厂家共同努力,抱团发展,更需要政府方面的引导、扶持。”县茶叶协会茶配套分会秘书长林新培说。

“单纯经营茶叶存在局限性,只有打造产业链,才能更好地与全国的茶行业进行链接,这是市场发展的趋势。”林新培告诉记者,成立于今年春季的茶叶配套企业分会,今后将联合会员单位,逐步在全国各地的茶叶市场布点开设茶配套超市,统一租赁、管理、营销,实现抱团发展,将我县茶配套做大做强。

“缘结两岸 魅力茶都”大型文艺晚会将于第二届海峡两岸(安溪)茶机具博览会期间(11日晚)在梧桐体育馆隆重举行。图为参加晚会演出的演员们正在进行最后彩排。

茶叶初制:多项技术实现突破

目前,我县茶机具产值约3亿多元,上规模的茶机具企业40多家,从业人员上万人。有35家茶机企业进入全省农机下乡补助目录,占全省列入补贴企业总数的70%。茶机具行业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势单力薄到形成产业集群的过程。

制茶电气化“一条龙”

“1993年,我县开始在全县范围内推广使用电力摇青机、速包机、包揉机等”农技站站长李大水介绍,用半机械化的茶叶机械代替传统手工制茶,茶叶机械开始步入萌芽阶段。1997年后,包揉机销量不断增加,而杀青机也由原来两三户合买,到单门独户购买。这时,用煤做燃料的烘干机代替传统的竹焙笼,茶叶加工机械化又迈出一小步。

真正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是最近几年,烘培机、茶树修剪机、燃气杀青机、乌龙茶做青环境控制设备等产品不断升级,新的农业机械产品不断研发出来。“现在只要拉上电闸,摇青、杀青、揉捻等环节就全部电动完成,省了不少时间,制茶也不累了,完全是‘一条龙’。”蓝田乡制茶能手林永超欣喜地说,因为有了茶机械代替繁重的体力活,更有时间来研究如何制好茶,提高制茶技术。

“茶叶机械的广泛应用,使我县的茶业从传统农业步入现代农业,形成产业化与现代化。”李大水分析,茶叶生产的机械化,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率,确保了茶叶品质,而且实现清洁生产。

多项技术实现突破

“相当一部分安溪乌龙茶制作,还是从模仿借鉴台湾茶机开始的。”李大水谈到,上世纪90年代初期,不少台商在我县从事茶叶加工经营,带来包揉机等机械,这让我县茶机企业有了学习吸收台湾茶机械先进技术的机会。

安溪佳友、长盛、跃进、兴民等一批本土茶叶机械厂纷纷成立。“通过借鉴摸索,1993年左右,我们推出了摇青机、速包机。”佳友机械负责人陈加友告诉记者。

2008年,全县对零零散散的300多家茶叶机械厂进行整合,形成现在的40多家。整合后,提升了茶业机械质量,而且凸显集群性,企业更易做强做大。“走规范化发展道路,打造企业自己的品牌,对于我们企业来说,才是长久之道。”陈加友说,企业应该不断发展创新,自主研发,利用品牌效应来提升产品附加值。

值得一提的是,在首届海峡两岸(安溪)茶机具博览会上,我县自主研发具有杀青、冷却、提升、整型、烘干等功能的智能化乌龙茶生产线,智能化茶机具的首次亮相,标志我县智能化机具的研究步入实际阶段。

如今,我县在空调制茶、恒温除湿等技术上也有较大突破,处于行业领先水平。茶叶机械的不断精细化、自动化、科技化,使我县茶业生产实现集约化、节本增效。

研发创新才有生命力

“茶机具产业发展存在着技术和人才瓶颈等问题。”一家茶机具厂家负责人坦言,作为茶产业重要的配套,茶机具行业对整个茶产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今年,海西茶机具产业基地落户我县,将打造主题园区式创业孵化基地。基地规划设置生产区、展示区、研发区和仓储区,集研发、生产、展销中心于一体,吸引茶机具企业入园,形成企业聚集区,将重点引进日本等国家和地区的茶机械制造企业,以及国内包括台湾的优秀茶具制造企业入园发展。

“通过产业园‘抱团’发展,抢占产业制高点,茶机具研发和生产技术水平将大幅提升。”李大水说,只有不断的研发创新,整个茶机具产业才有生命力。

目前,海西茶机具产业基地已成立“安溪茶机具研发中心”,研发中心由企业出资,提供研发资金支持,台湾科技大学、福建农林大学等知名院校提供人才及技术支持,县农机站负责推广演示,走校企结合之路,对新机具进行研究、试验、示范和推广。

茶叶精制:制造技术升级换代

如今,我县茶机具行业正有力推动着茶企、茶农提升茶叶品质、扩大规模生产;全自动茶叶真空包装机、智能化生产线等现代机械化精制加工技术不断升级换代,成为安溪铁观音精制的得力助手,行销茶业市场。

茶机企业:精加工茶机新品频出

“主要有茶叶杀青、茶叶冷却、茶叶提升、茶叶整型、冷却回潮、茶叶储料、正反转茶叶输送、茶叶烘干等功能。”日前,佳友机械负责人陈加友对记者介绍自主研发的新式制茶机器―智能化乌龙茶生产线。“其特点是可实现每小时产100斤茶叶,具有茶叶品质稳定、连续生产、节能高效、低碳清洁等优点。”

乌龙茶自动生产系统具有生产效率高、能耗低、自动化程度高、控制精度好、操作维护简便等优点,和林加友一样,诸多茶机商家看好智能化乌龙茶生产线的发展前景。

“以全自动真空包装机为例,用机械手段实现了成品茶包装的全过程,广西等地的茶商都纷纷跑来订购,预计以后每年的销量将在2000台左右。”兴安金属有限公司卢志恩介绍。近年来,该企业的新机械设备,吸引了福建、广东、北京、上海等全国各地的茶商前来洽谈购销。

长盛机械公司陈清波介绍,随着茶叶市场的快速发展,企业已投入大量资金用于新技术研究,自主开发了智能化茶叶专用空调、茶叶专用冰柜、展示柜、自动计量真空包装设备、微波杀青机等系列茶叶加工和包装保鲜设备,促进了茶叶加工过程和包装品质的飞跃。据悉,“长盛牌”电脑真空包装机、茶叶烘焙机、冷柜、展示柜、杀青机以及空调系列等主打产品40多个型号,已畅销国内外市场。

茶叶精制化工艺的提升,离不开我县诸多茶机企业的奋力推进。以韵和机械有限公司为例,该公司从研发茶叶机械入手,研发全国第一台绿茶、乌龙茶、红茶全自动生产加工流水线,同时与台湾嘉农农业发展基金会长期合作,微波炒青技术、全自动整形机、全自动生产加工流水线等相继问世,多项产品填补国内茶叶加工机械的空白。

知名茶企:对接乌龙茶铁观音精制生产线

“这条生产线的PLC自动控制系统、筛分除杂系统、烘焙系统、清洁消杀系统、匀堆装箱系统共五大系统,成功地把乌龙茶杂质全部清除,烘焙温度误差不超过0.5℃,将品质稳定性提升至99%以上,将生产效率提升30%以上,车间环境噪声降至55分贝以内,能耗降低25%以上。”日前,八马茶业公司副总林荣溪向记者介绍该公司的茶叶精制加工生产线。

林荣溪说,铁观音实现高度自动化、清洁化精制加工,向来是茶叶行业的技术难题。2006年,八马茶业建设亚洲一流的乌龙茶铁观音精制生产线,率先实现茶叶精加工无菌操作、无落地生产。这条生产线生产的产品,批批稳定,粒粒清洁。此外,八马茶业还拥有“无转盘的微波均匀加热装置”、“室内空气温湿度自动控制装置”、“一种茶叶蒌凋处理设备”、“滚筒式微波杀青冷干机”等实用新型专利技术。

在魏荫名茶有限公司,记者看到,该公司拥有铁观音绿色食品生产基地、铁观音加工工厂及整套先进的乌龙茶初制与精制设备;安溪铁观音集团则是乌龙茶精制加工行业中最先拥有自营进出口权企业,引进了佳友机械公司的智能化乌龙茶生产线,并长期与北京大学、福建省农林大学、福建省中医研究所、科技协会等高校科研机构、茶叶协会合作,进一步推动乌龙茶精制加工艺和技术的研究。

京剧与茶叶什么茶叶排便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