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茶叶产业发展规划(2014—2020年)发布
2021-03-01 13:03:53热度:210°C
2021-03-01 13:03:53热度:210°C
中国茶网资讯:为全面提升全省茶叶产业发展水平,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结合山东省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现状
(一)发展概况。
茶叶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具有独特的营养与保健功能。山东省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从南方引进茶树进行试验种植,60年代末70年代初获得引种试种成功,并进入推广阶段。90年代后尤其2000年以来,逐步进入了面积扩大、产量增长、品质提升、效益增加的发展新时期。茶叶生产基本形成了鲁东南沿海、鲁中南山区和胶东半岛三大茶叶产区,全省10个市的40个茶叶生产县(市、区)基本分布在三大区域,呈现出较明显的区域优势,山东已成为全国纬度最高、面积最大的北方优质茶产区。2012年,全省茶园面积31.1万亩,茶叶产量1.3万吨,分别比1990年增加了15.8倍和19.3倍;干毛茶总产值达到20多亿元,茶园亩均产值接近6500元,比全国茶叶亩均产值2664元高144%。在茶叶主产区,茶叶产业已成为当地政府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和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
由于独特的地理环境和生态条件,山东茶叶具有“叶片肥厚、耐冲泡、内质好、滋味浓、香气高”等突出特点,“日照绿茶”、“崂山绿茶”和“泰山女儿茶”等产品已成为市场知名度较高的地方名茶。“雪青”、“日照绿茶”、“万里江”、“崂池”和“怡明”等5个茶叶品牌荣获中国驰名商标,“浮来青”、“御青”、“灵岩”、“五岳独尊”等16个茶叶品牌荣获山东省著名商标。“崂山绿茶”、“日照绿茶”、“泰山绿茶”、“诸城绿茶”、“长清茶”等12个主产茶区通过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茶园面积的扩大和产量的提高,带动了茶叶加工业的发展。全省现有茶叶加工企业1000多家,其中年销售额超过一千万的企业有20余家。
(二)发展潜力。
1.消费潜力。一是国际市场需求量增加。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经济水平的提高,全球对茶叶的认知度不断提高,茶叶正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青睐,全球茶叶产销长期保持稳定增长态势,尤其是绿茶、红茶销量不断增长,正在成为世界茶饮料的主导产品。根据国际茶叶委员会的报告数据显示,自2002年以来,世界茶叶产量和消费量持续增长,至2011年,产量和消费量分别达到421.7万吨和400多万吨,增幅分别为36.7%和33.7%。我国是世界第二大茶叶出口国,2012年出口茶叶31.4万吨,金额达到10.4亿美元,均创历史新高。我国绿茶在国际市场上优势明显,近十年绿茶出口量年均增长4%左右、出口额年均增长12%以上。二是国内市场消费潜力巨大。我国虽然是世界茶叶生产源头和第一大产茶国,但人均年消费茶叶仅为0.84公斤,而西方发达国家爱尔兰、土耳其、科威特、英国等国人均年消费量在2公斤以上。随着我国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国内茶叶市场尤其是省内需求将有较快增长。按照全国平均水平计算,全省茶叶年消费量在8万吨左右,而目前山东省茶叶年产量仅为1万多吨,仅占消费需求的16%,远远不能满足省内消费者的需求。随着山东省经济发展水平和消费者对茶叶认识的提高,山东省茶叶消费必将呈刚性增长态势。
2.生产潜力。一是发展空间大。山东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山东茶叶产区位于北纬34度53分—37度49分、东经116度42分—122度42分之间,区域内年平均气温11—14℃,年平均降水量在550—950毫米,平均光照时数为2300—2890小时,较适宜茶叶生产。根据有关调研资料和适种区茶业发展规划,目前适宜茶树种植面积在100万亩以上,种植发展空间较大。二是增产空间大。目前全省茶园平均亩产量42.7公斤,仅为全国茶园平均亩产量的81%,随着茶园基础设施的改善、茶树优良品种和先进茶园管理技术的推广,在3—5年内山东省茶园平均亩产可提高到55公斤,增产空间较大。三是综合效益高。山东茶品质独特、文化内涵丰富、丰产年限长,综合效益高。此外,茶树是多年生常绿植物,具有良好的水土保持、绿化环境、净化大气的功能,属于典型的生态农业。发展茶叶产业符合农业转方式、调结构、稳增长、保增收的要求。
(三)发展优势。
1.茶叶内在品质佳。经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等单位化验分析,山东省生产的茶叶鲜叶主要化学成分大都高于南方,其中黄酮、儿茶素、氨基酸含量明显高于同类南方茶叶,硒含量达到了农业部颁布的富硒茶标准中规定的含量,为天然富硒茶。
2.茶叶产业效益较高。山东省茶叶种植效益一直位居全国前列,据调查统计,茶农年鲜叶收入每亩可达5000—10000元,高的达20000元以上。近几年,山东早春优质绿茶每斤售价2000—3000元,以夏季原料加工的红茶每斤售价300—1200元。由于茶叶的比较效益较高,日照、青岛、泰安等地纷纷出台支持茶叶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将其作为一项重要的地方特色产业来发展。
3.科研体系较为健全。山东农业大学和青岛农业大学均设有茶学系,年培养茶学专业本科、硕士、博士研究生近百人;全省有5家省、市茶叶科研机构,科研人员达到50多人,其中具有中高级职称专业人员40多人。国家茶叶产业技术体系日照综合试验站在茶树越冬、设施栽培、无公害茶园管理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被评定为山东省茶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省联合陕西、河南两省的相关单位成立了北方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搭建起良好的科技创新平台。各重点产茶市、县也基本建立了技术推广机构,初步形成了较为完善的茶叶技术推广体系。
4.茶文化底蕴深厚。山东茶文化最早可追溯至唐宋时期,山东是古代茶树生长北限。据唐代封演《封氏闻见录》记载,中国茶道兴于泰山灵岩寺。据现代考证,最晚在金代山东就有茶树生长的记载,元、明时期,昆嵛山地区还曾设有管理茶叶生产的“茶场提举”。可以说,“灵岩佛家茶文化”、“崂山和昆嵛山道家茶文化”、“泰山女儿茶文化”、“南茶北引茶文化”等独特的齐鲁茶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随着山东省经济、文化的快速发展,齐鲁茶文化已渗透到经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济南茶博会、日照绿茶节、崂山茶文化节等地方茶事活动,增强了茶文化内涵,提升了山东茶叶品牌影响力。
(四)制约因素。
1.对茶叶发展认识不足。多年来,全省未对茶叶发展进行整体规划,没有明确的发展目标和思路,缺乏政策引导和资金支持,科学研究和技术推广环节薄弱,茶叶产业基本上处于自发、无序发展状态。
2.茶叶生产规模化、标准化水平较低。大部分茶园水电路渠、越冬防护、排水灌溉、生产装备等基础设施较差,防灾抗灾能力较弱。全省标准化示范园仅有12家,茶园面积不足2000亩;无性系良种比例不到10%,远低于全国43%的平均水平。茶叶加工厂虽然数量较多,但普遍规模较小,设备老旧、带动力偏弱。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仅有7家,不足全部茶叶加工企业的1%,规模化程度较低。
3.种苗基地建设滞后。全省尚未建立茶树良种苗木繁育体系,影响茶树无性系良种推广进度。茶农多数采用原始落后的茶树种子直播建园,致使茶树生长差异大,园相整齐度低,茶叶质量参差不齐,无法满足加工高档茶的优质原料需求。
4.科研及推广能力较弱。山东省茶叶科研机构长期缺少专项科研经费,缺少较高层次的科研人才,实验室装备及综合研究手段相对滞后,研究水平相对较低;基层技术推广网络不健全,专业技术人员缺乏,服务手段也相对落后,管理技术推广不到位,科技成果转化率低。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科技创新为动力,紧紧围绕增加茶农收入和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强化政策支持,扩大产业规模,加强基础建设,推广关键技术,优化产业结构,推进精深加工,努力实现山东省茶叶产业跨越式发展。
(二)基本原则。
1.因地制宜、集聚发展。根据茶产区的生态环境、品种资源、种植、加工技术等条件,因地制宜调整优化生产布局,转变生产方式,引导产业集聚发展,发挥规模优势。
2.市场驱动、统筹发展。统筹考虑生产、销售和消费等因素,根据市场需求和消费特点,改进加工设备和技术,突出特色品牌,增加品种类型,满足不同消费群体需求,把产业建立在有效消费的基础上,为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市场动力。
3.科技支撑、持续发展。引导产学研联合攻关,提高茶叶科技创新能力,集成推广一批实用、高效的新技术新成果,为茶树栽培、茶叶加工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实现产业的持续发展。
(三)发展目标。到2020年,全省茶园面积发展到50万亩,采摘面积40万亩,分别比2012年增长60%和85%;无性系良种覆盖率达到30%以上,“三品”认证茶园面积达到60%以上;茶叶产量3万吨,干毛茶总产值60亿元,分别比2012年增长130%和200%;主产区茶农亩均增收1000元以上。
三、发展重点
(一)建立完善茶树良种繁育体系。实行外引与自繁自育相结合,加强对当地抗逆性强茶树种质资源的筛选、收集和保存,加大外地优良茶树品种的引进力度。一是建设茶树种质资源保存圃。依托有关科研单位,在青岛、日照、泰安建设3处茶树种质资源保存圃,加强当地茶树抗寒良种的筛选、收集和保存,适当引进外地优良茶树品种,加强试验示范,扩大资源储备,为山东省茶树良种繁育奠定基础。二是建设茶树良种苗木繁育基地。依托技术优势突出、设施条件完备的教学科研及推广单位和龙头企业,在日照市建设1处省级茶树良种苗木繁育基地,在青岛、临沂、泰安各建1处市级茶树良种苗木繁育基地。注重提高苗木繁育基地的建设水平,完善基础设施、实验设备、苗木分级、包装、储运等先进的配套设施。力争2020年形成年产3000—4000万株优质苗木的生产规模,较好满足山东省茶园发展的需求。
(二)创建优质高效示范园区。在日照、临沂、青岛、泰安等主产区创建8个成方连片面积1000亩以上国家级茶叶标准示范区;在日照市岚山区、日照市东港区、五莲、莒县、莒南、沂水、临沭、青岛市黄岛区、青岛市崂山区、即墨、乳山、荣成、海阳、诸城、泰安市泰山区、泰安市岱岳区、肥城、新泰、济南市长清区、淄博市博山区等茶叶生产基地县(市、区),每县(市、区)建设3个左右面积200亩以上的省级优质高效生态示范园。以创建优质高效示范园区为契机,集成推广关键技术,积极推行标准化生产,提高茶叶单产;大力推广绿色防控技术,积极推广杀虫灯、色诱板等非化学防控技术,推行科学施药,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降低种植环节带来的食品质量安全风险,提高茶叶产品质量。力争示范园区的茶园全部达到无公害农产品的生产要求,其中50%以上的茶园达到绿色食品的质量安全标准。
(三)加快低产低效茶园改造。在日照、青岛、临沂等主产区,重点推行老茶园更新改建和低产低效茶园改造升级示范园建设。一是更新改建老茶园。根据茶园的树龄老化状况,采取伐老植新等方式,对种植25年以上的老龄低效茶园进行更新改建,每市建设50亩以上的更新改建示范园10个,带动全省约4万亩老龄茶园更新。二是改造低产低效茶园。通过树冠更新、土壤改良、肥水调控、越冬防护等配套技术的应用,每市建设100个面积在80亩以上的低产低效茶园改造示范园,带动全省近10万亩低产低效茶园的改造升级。在茶园更新改造过程中,加大优良品种推广力度,大力推广配方施肥、节水灌溉、茶园铺草等综合配套技术,改善茶园生态环境和生产条件,持续增加生产效益。
(四)打造加工龙头企业和知名品牌。加大对茶叶加工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行业协会和家庭农场的扶持力度,加强设备改造和优化升级,不断改进加工装备和加工工艺,并组织开展茶叶清洁化生产示范项目,重点打造20家市级以上的茶叶加工龙头示范企业、示范合作社,带动全省90%以上的加工企业实现清洁化生产。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原则,加大对“日照绿茶”、“崂山绿茶”、“泰山绿茶”等区域公用品牌的扶持和保护力度,实施“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双品牌扩张,重点打造5个在国内外有影响力的知名企业品牌、10个省内知名企业品牌,放大品牌效应,带动全省茶叶生产和销售。鼓励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创建特色品牌,对获得驰名、著名商标的,每年拿出部分资金进行跟踪扶持,进一步提高品牌影响力。支持龙头企业、行业协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参与省级以上的茶叶评比、品牌打造和展会展销等活动,对参评和获奖单位进行一定程度的补贴和奖励。加大对重点区域品牌、重点茶叶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的宣传推介力度,叫响山东茶叶品牌。
(五)完善茶叶质量标准体系。一是完善茶叶标准化体系建设。加强省级及地方茶叶标准(规程)的制定和修订工作,健全完善各项标准规程,建立健全全省自上而下涵盖生产、加工、包装、储运等环节的技术标准体系,为全省茶叶标准化发展提供依据。二是加强第三方认证工作。鼓励支持企业和地方积极开展“三品一标”(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QS”和“HACCP(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等认证,提升企业质量管理水平和产品安全水平。三是加强茶叶质量检验检测机构建设。依托现有机构和条件,在日照市、青岛市、临沂市、泰安市、威海市、济南市等全省茶叶主产市建设6—8处县级茶叶质量检验检测机构,配备专业技术人员及茶叶农残速测仪、产品质量追溯系统等检测设施设备,加强茶叶质量安全监管,为消费者提供安全优质的茶叶产品。
(六)挖掘茶叶文化内涵。发挥山东省丰富的茶文化历史资源和人文资源优势,组织开展茶文化研讨会,不断提升齐鲁茶文化的影响力。持续办好济南、青岛、日照茶博会,充分利用这些平台,宣传山东茶叶品牌和优势。加强茶叶产业与旅游业的融合,在茶叶主产区积极开发“茶之旅”等旅游项目,研究开发茶叶旅游产品,打造一批融茶文化、民俗文化、禅文化及休闲度假等为一体的旅游线路,增强旅游业对茶叶产业的带动作用。
四、政策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省里将把茶叶发展纳入全省特色农业发展总体规划,进行统筹安排。各茶叶主产区政府要把茶叶产业发展纳入现代农业、新农村建设和农民增收的整体战略进行部署,因地制宜地研究制定本地的茶叶产业发展规划,进一步明确任务目标,突出发展重点,强化工作措施,确保取得实效。建立茶叶产业发展协调推进机制,农业、发展改革、财政、水利、科技、商务、供销、质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林业、旅游等部门参加,研究制定具体的政策措施,统筹协调茶叶发展规划的组织实施。农业部门要充分发挥主管部门职能,负责牵头协调,切实抓好产业发展的宏观指导和总体管理工作。发展改革、财政部门要加大基建资金和财政资金对茶叶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做好项目实施和资金监督管理工作。商务、供销部门要在茶叶市场建设、茶叶产品流通、农超(商)对接、茶叶电子商务、涉茶农产品经营服务和农村现代经营流通服务体系建设等方面,切实加大推进力度。水利、科技、质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林业和旅游等部门也要根据各自职能范围,加强对茶叶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各级要建立健全茶叶产业发展指标考核体系,并将考核结果纳入各主产区政府现代农业发展考核体系。省政府有关部门要制定全省茶叶产业发展绩效考评办法,绩效考评结果作为省级选择扶持项目的重要依据。
(二)完善扶持政策。一是强化资金扶持。采取增加和整合资金相结合的形式,加大对无性系良种繁育基地建设、生态示范园区建设、培育龙头企业、知名品牌推介等扶持力度;积极整合扶贫开发、财政支农项目、菜篮子工程、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县创建、园艺作物标准园创建、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农机补贴、农田水利建设、退耕还林、好客山东游等相关资金,集中使用投向,适当向茶叶产业倾斜,发挥资金规模效应。主产区政府在安排涉农资金时,加大对茶叶产业发展的扶持力度。二是明确扶持重点。加大茶园水电路渠、生态林网、越冬防护、生产加工装备等配套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力度,提升茶园建设水平。鼓励建设无性系良种茶园,对形成一定规模的进行资金补贴和政策扶持。探索将茶园纳入良种苗木、造林补贴范围,支持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进行设备改造升级,对购买先进生产、加工机械给予一定补贴。加强茶叶市场体系建设,鼓励建设重点茶区批发市场和体验馆、专卖店、网上交易等各具特色的茶叶购销交流平台,扩大市场销售。三是加大信贷扶持。利用好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信贷支持政策,协调支持金融机构加大对茶叶加工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鼓励企业进行技术改造、产业升级和生产基地建设,大力开展茶叶清洁化生产。
(三)创新发展模式。积极推广“企业+基地+茶农”、“合作社+基地+茶农”等生产经营模式,支持加工企业通过实行保护价收购、利润返还、信贷担保、吸收农户入股等方式,与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户之间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共同发展”的利益联结机制,增强产业抗风险能力。鼓励企业建设自营茶园,加强统一管理,严格控制农业投入品使用,从源头上保障质量安全。支持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围绕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为基地农户开展农资供应、农机作业、技术指导、病虫防治、市场信息、产品营销等服务。支持成立山东省茶叶协会,加强各级茶叶协会建设,积极开展生产服务、技术指导、市场推介、品牌培育、对外宣传等活动,每2年举办一次山东省名优茶评比和茶艺技能大赛活动。采取以奖代补、先建后补、财政贴息等不同方式,重点扶持辐射范围大、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鼓励优势企业进行设备改造、科技创新和兼并重组,进一步做大做强,推动全省茶叶产业整体稳步发展。
(四)强化科技支撑。加强对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的支持,鼓励进行茶学研究和实用人才培养,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支持有关企业和科研单位引进技术、设备,进行新品种引进、栽培模式创新、加工技术提升、茶类新产品开发及山东特色茶食品、茶饮品和茶旅游产品等开发,推进茶叶深加工,延伸茶产业链,增加附加值。创新技术推广机制,以创建生态示范园为平台,以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为主体,以信息网络为渠道,大力开展多种形式的技术培训和技术服务,加快新品种、新技术和新成果的转化推广能力。结合农民培训、财政支持茶叶项目,加大茶农培训力度,引导和鼓励茶叶从业人员参加“园艺工”、“茶艺师”、“评茶师”、“炒茶师”等职业技能培训和资格认证,提高从业人员技术水平。
怎样销售茶叶摘茶叶体会上一篇 : 云南滇红强势抢滩登入川茶市场
下一篇 : 我国茶叶产能过剩突出 卖茶难成为瓶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