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树茶“博弈”云南普洱茶产业
2021-03-01 12:58:39热度:173°C
2021-03-01 12:58:39热度:173°C
中国茶网资讯:当下,随着古树茶价格的“一路看涨”,有人放言:古树茶将重蹈2007年普洱茶市崩盘覆辙;有人却称,古树茶是普洱茶市的“拯救者”,是云茶产业重回中国茶产业第一阵营的“推手”……
古树茶市场的变化,特别是价格的走高,引发了从行业到市场竞争,再到生态环境的一系列博弈。危机与机遇一起暗流涌动。而博弈、角逐,是2014年古树茶的开门热戏、主题词,就看怎么登台“上演”。
“挟持”了行业发展?
陈河是一家品牌企业的负责人,在他看来,此轮古树茶价的上涨,极不协调,有些违背市场规律,有被人为操作的嫌疑。据他了解,极个别厂商,以让普洱茶重回当年“辉煌”时刻的名义,挟持了行业发展的自律和市场的自我净化能力。
2007年,因资本对普洱茶的过度炒作,导致茶产业泡沫破灭、价格暴跌,在短短一天内,就从神坛跌落,震动了不少业界人士的神经。
7年后的今天,普洱古树茶,又一次传来“涨声雷动”的势头,部分产品直抵万元,其余的也价格不菲,动辄上千元,这令陈河忧心不已。因为在他看来,古树茶已经违背了市场的价值规律了。茶叶,虽然有着不可磨灭的自然、历史、文化等价值,但毕竟是一种饮品。
什么是古树茶?它与台地茶又有什么区别呢?
“所谓‘古茶树’是指树龄在300年以上,处于自然生长状态的乔木型大叶种茶树,包括野生型、栽培型、过渡型大茶树。这些古茶树生长的营养物质来自于原土质的丰厚地力和茶树周围形成的良好生态,没有化肥和农药的侵扰。”中国茶业流通协会副秘书长、云南茶业协会副秘书长方可说,据该协会和省科技、省档案局历时4年的调查得知,目前云南古茶树资源我国分布最多的省份。目前全省已知的有10万亩左右,年产量预估有100吨左右。
台地茶,则是通过人工培育和管理的茶树,生产时间较短,大概在数年至数十年之间。
陈河表示,非资深茶人、茶客,一般是难以辨别出古树茶与台地茶的区别。据一名专家透露,从外表看古树茶叶脉清晰,边缘齿状刚毅,色泽深绿,而台地茶叶质肥厚,脉络稍弱,叶面呈亮绿色;浸泡后,古树茶的茶多酚、儿茶素、总糖、寡糖等各项指标,要高于台地茶。但这些感官指标非普通茶人能判别。
稀少就是存在的价值
“不能一朝被蛇咬,年年都怕井绳。”方可认为,古树茶对整个台地茶行情推动作用还是比较明显的。
勐腊县象明乡习崆新寨的高发新说,前两年象明地区的台地茶,每公斤的收购价就是2、30元,从去前两年古树茶价格上升后,台地茶价格也在翻番上涨。到今年,象明乡的台地茶最高的已经超过100元公斤。
勐海卓群茶厂的负责人也表示,这两年台地茶的价格,以一年一个倍的价格在上涨。他认为,目前台地茶的涨幅是合理的。
来自市场终端的反应也显示,古树茶有力地推动了云南普洱茶市场的发展。宁洱古道人家总经理杨阳认为,尽管去年的普洱茶行情不是很理想,但古树茶带动了台地茶的销量。仅他的企业,去年在古树茶的促动下,销往华南地区的台地茶就达数吨。
对于业界对古树茶行情的称赞。一名不愿具名的圈内人士说,古树茶就那么点,稀少就有市场价值。云南人为什么还死守市场,不自己给自己一点希望呢?
该人士也坦言,不排除有几家资本雄厚的古树茶厂商在“左手卖给右手,右手倒腾给左手。”几个来回,将一片茶,或一个山头的古树茶炒高。比如,某座山头上的茶号称是当年进贡的,其实古树茶早在10多年前就已被砍伐,林地用于种植粮食了,剩下的完全不足以规模化生产,但该企业仍然宣称有多少多少产量。显然,其不是拿别的山头茶,动了“猫狸换太子”的把戏外,就是以假乱了真。而这些对于不了解茶山历史的人来说,是难以获知真相的。
业界人士还披露,由于名山名寨的古树资源稀缺,产量不多,也不排除一些投资者就联合当地茶农,控制了茶山的采购和销售。价格显然已经不按市场规律竞走。
古树普洱对垒常规市场的搏杀,影响力显然要小得多。不过,最危险的信号,是投资者或者散户的盲目跟风。在国人“追涨不追跌”的投资心里指导下,最容易造成几个“庄家”对跟风投资人的“绞杀”,或者最后的“接棒者”。
“山头主义”很受伤
茶价的一路上扬,不仅刺激了市场、商户和投资者,也极大刺激了产区的茶叶经纪人、茶农,让市场交易秩序变得混乱,诚信度大大降低。
在易武某座山上的古茶树的茶质,可谓是名声在外,不论新的老的茶商,无不趋之若鹜,生怕去完了,抢不到古树茶。一名长期活跃在此山上的一名当地人讲述的一则故事,令许多崇拜名山名寨古树产的“山头主义”客商唏嘘不已。
去年,随着古茶树价格连续两年的攀升,该座山上的古树茶变得愈发量少价高,少数茶农则认为,机会大好,有利可图。当外地客商来品茶、鉴茶质时,摆出货真价实的古树茶,一旦生意谈定,拿着茶钱后,立马启动调包手法、或障眼法,将真品古树茶换走。据该人士掌握的信息显示,仅去年,就不下4、5起这样的“偷梁换柱”行为,客商亏损的金额少则10多万,多则上百万。即便是客商发现了,报了案,但也因为拿不出证据,只能买卖双方协商解决。输家总是外地客商。
随着多名外地客商的“栽倒”在该山头后,此山寨的名声在圈内臭不可闻,令原本许多做正规交易的茶农,大受伤害,无茶商乐意问津,诚信度跌倒谷底,交易秩序大受破坏。而最终受到最大损害的却是自己。
口袋“丰满”环境“遭殃”
除了上述行为外,现实的利益诱惑,也令部分茶农不管不顾。
都知道,茶叶是健康饮品,但随着增产扩丰收,增效益理念的深入,许多原本不施叶面肥,不打农药,不追加化肥的古茶园,纷纷玩起了“高科技”。
一家茶叶初制所的老板透露说,明前茶,一般长势都比较慢,而且产量很低,但这一时间段内采摘下来的茶叶,又是售价最高的茶叶。为了让钱袋子更“丰满”些,有的茶农根本不管安全不安全,头晚将叶面肥一喷,次日茶树就变成了“摇钱树”。
对这些恶行,该名老板说,尚未有好的办法的遏制。当下只能靠茶农自律。
如果说不安全的茶叶,能造成身体健康的恶化,那对森林毁坏,植垦就是对自然生态环境“烙伤疤”。
3月16日,记者在象明乡茶区走访时,偶然遇到了成片成片山林被砍伐的现象。直径达2、30厘米的大树被连根挖断,树干上寄生的兰花、苔藓等植物表明,这是一片生态良好的山林。但砍树的人回答说,生态好不如生钱好。砍了就是为了种植茶树。
这样的景象,同日我们在象明乡境内的官坟梁子再次遇见,目的相同,都是为栽种茶树“生钱”。令人想不到的,山地的主人,竟然邀约我们合伙一起种茶,利润五五分成。对于“这样砍树是否违法”“不担心被举报”的提问,山地的主人,我们会有办法达到砍伐目的。至于举报,我们见得多了;再说,是我们自己的山地,担心那么多干嘛!。
据居住在官坟梁子附近的村民介绍,按正常程序报批砍伐,十次有十次都不能获得批准,但村民有办法,先放火把所看中的山地烧毁,然后再以补种名义砍伐,这样基本上都能够通过。
“法典”或能制衡角逐
对于这样的逐渐变得糟糕的古茶园、生态系统等,此前,云南省茶叶协会、云南农业大学、云南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中国普洱茶研究院,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所等机构曾倡议成立“云南古茶树保护委员会”,以落实监护组织,设立监护,定期巡视古茶生态状况,设立古茶树保护基金等措施和建议为目的。但据参与此次发起倡议的一名学者介绍,最后此事变得不了了之。因为没有政府部门参与,一切都显得苍白无力,难以施行。
据当时的统计载明,由于近50年来人口的增长、不合理采摘、过度开发,甚至大面积毁茶种粮、种甘蔗、种橡胶,单一化茶园替代或者在古茶园、古茶树周围建设新茶园导致基因漂变等各种因素,云南古茶园的面积由上世纪50年代的50余万亩减少到20余万亩。因此,很多业界人士呼吁将“云南古茶树资源保护立法”进入审议阶。
据方可透露,到目前该“法典”仍未出炉,处于“难产”中;具体原因,不甚明了。不过,版纳、普洱、临沧等我省古树茶核心生长区,大多都有建立法规。
欣喜的是,除了学术机构积极倡议保护古茶树外,一个由多家商业企业构建的“云南古树茶研究会”,也将在不日成立。在他们看来,研究古茶园、古茶树的科学、文化、历史和生产价值,有效地保护云南古茶园、古茶树已成为当下茶人和全社会的一项急迫任务。
记者观察:繁荣后更考验智慧
欣欣向荣与触目惊心,是完全不搭调的一组词汇。
走进云南茶区的各大名山名寨后,热火朝天、欣欣向荣的各种景象,会毫不吝啬地挤进你的视线——曾经的片片民居,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栋栋毫无特色的水泥房子,在寨子里肆意“生长”、拔地而起,将曾经的民居、茶园、自然等,和谐相融的景象涂鸦一片。
改善居住环境,提高生活品质,显然无可厚非。但在一些号称多少千年自然遗存的“活化石”、世界茶文化的“根”和“源”的古茶山上,无序地开山辟地,建造“水泥森林”,不光是制造了一片片森林的“疤痕”,还遗留下一堆堆毫无生机的建筑垃圾。同时,各种生活垃圾等,随意丢弃,或倾倒在古茶园中。试想,多少年以后,喝这样的茶还能保证安全吗?
中央1号文件提出要努力建设美丽乡村。2013年,云南省也提出建设美丽乡村,计划每年建设1000个以上,并优先支持历史文化名村、特色产业村。在这场优化村庄布局、改善人居环境、提升生态环境、培育特色文化村的行动中,显然是一场对当地职能部门智慧与执行能力的双重考验。而对富裕起来的村民、茶农来说,不随意丢弃、倾倒垃圾,不乱排放生活、生产污水,是对他们文明与魅力有一次提升。
美丽乡村,魅力茶园,期待着我们的共同努力。
煮茶的茶叶降暑的茶叶上一篇 : 庐江冶父山镇志愿者油茶地里送服务
下一篇 : 遭遇成本与市场挤压 洞庭碧螺春面临痛苦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