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万五和四千五的龙井有啥不一样
2021-03-01 12:47:05热度:108°C
2021-03-01 12:47:05热度:108°C
中国茶网资讯:“龙井43”不仅在杭州广泛种植,浙江绍兴、嵊州,以及四川、贵州等地也有大量种植。每年开春后,西湖龙井的“外地亲戚”们每年来到杭州的时间甚至要早于“西湖龙井”的采摘盛期。久而久之,外地的龙井茶叶因为产量巨大而且进价便宜,卖得要比“西湖龙井”好,本地产的“西湖龙井”反而受盛名之累。
2004年3月,浙江省杭州市龙坞桐坞村的村口来了名西装革履的中年温州男子。个头不高,体形微胖,胳膊底下夹着一只黑色鼓起的公文包。
他逢人就问,樊生华的家住哪儿?
要想在村子里找樊生华丝毫不费力。“脚有些跛的瘦高个就是他”……“你瞧瞧,脱掉外套,腰部绑着捆带的那位”……“哦,找茶王呀”。
温州男子一推开樊生华家的房门,就张口喊了出来,“樊生华,你那一斤4.5万元的龙井茶还有吗?”
四万五和四千五
龙井初开嫩芽的3月春天,樊生华正坐在自家的院子里。他的面前,摊开了西湖龙井的鲜叶,整座院子里散发出茶叶的清香。
几乎每年春天都是这么过来的:采茶工人来了村里,茶商们也开始踏破门槛了。樊生华挑了些好料,准备参加每年一届的西湖炒茶比赛。
也正是这炒茶叶比赛,屡屡炒出了西湖龙井的“天价”。
温州商人正是慕名而来,樊生华的回答是,“没有。”
站立在院子里的温州商人脸色有点挂不住,他指了指锅里热气腾腾的茶叶,“这不是你炒的?”
“是我炒的。”
“茶叶不一样?”
“一样。”
温州商人低头想了一会,小心试探,“别人炒的?”
樊生华一摊炒茶起泡了的双手,“你说呢?”说完,又低下头,视线盯着锅子炒茶。
温州商人走南闯北,毕竟见识过世面。他换了副笑脸,“最近来买你家茶叶的人很多吧?”
樊生华头也不抬,专注着手里不停翻滚又掉落的龙井鲜叶,“每年都这个样子。”
温州商人放心了些,胆子也大了点,“那一斤四万五的茶叶还在家里吗?”
炒茶的手停顿了一会,又放入锅子里了,视线倒是转过来了。樊生华的回答让商人的心凉了半截,“不在。”
正在寻思如何讨好樊生华时,樊生华不慌不忙地开了口,“你要茶?”
商人有点喜出望外,“是啊。”
樊生华递了个凳子,站了起来,先用手指擦了擦围巾,再将手心对准了毛巾。他说道,“我这还有。”
商人更加高兴,盯着包装好的茶叶问起了价钱,“四万五一斤吗?”
“你要的话,四千五。”
“没有四万五的?”
“那是拍卖价。”
“我就想要四万五的。”
轮到樊生华惊讶了,“一样的。”
商人摇了摇头,“不一样的”。
“有什么不一样?”
“价格不一样。”
“价格不一样,品质一样。”
“价格不一样,品质肯定不一样。”商人逐渐占据了这场谈判的上风,开始兜售自己的生意经,“我做生意几十年,没碰到过这样的情况。”
“这茶叶就是我参加比赛炒的那把。”处于下风的樊生华无路可退,只能坚持。
商人抓了一把,放在鼻子下面闻了闻,一边走,一路嘀咕,“不会一样,不可能一样。”
从此之后,这名坚信自己判断和眼光的商人再也没有出现在桐坞村的村子里。
“我拿出来的茶叶就是我参加比赛炒的那把。”樊生华回忆。
在讲述10年前的故事时,樊生华仍然相信自己当初的判断:茶是天底下最不会说谎的。
这故事发生的两年后,也就是2006年,樊生华夫妇从了商,他们对西湖龙井的市场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外地“亲戚”来了
西湖龙井走出杭州,故事要从上世纪60年代说起。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下称“茶研所”)建于1958年,成立后的第一件事便是“选种”,加以培育和定型。
茶研所副主任刘新说,“选种”简单地来讲,便在西湖龙井的群体品种中采用系统选育法而加以培育优良品种,再通过示范种植,最后成为“主摘品种”。
在西湖连绵的梅家坞群山中,泥泞的土路很快与通幽的石径分离了开来,土路通向嫩尖吐芽的茶园。
好在山不算高,一排排茶树丛很快接近了曾建明等专家。他来自茶研所茶树资源与改良研究中心,并担任副研究员的要职。每年春天,在茶农们忙着采茶时,上山下乡寻找优良品种便成了专家们最常规的工作。
史料记载,人类的茶树种植至少有3000年的历史。但能否进入专家们的选育目标,全在于能否“发芽早、长势好、病虫少”。如果对此量化的话,那就是萌芽起点温度在8摄氏度、发芽比群体种早7-10天、产量比群体种高20%~30%的优良品种。
由于不同时代,对于茶叶的需求不一致,这一直决定着西湖龙井的栽培技术和品种选种。于是,对于茶叶的需要便建立在品种支撑的基础上。
上世纪60年代,在已入种子库的西湖龙井品种中,编号为43的品种脱颖而出,它由此被命名为众所周知的西湖龙井良种之一“龙井43”。
从上世纪70年代,茶农开始示范种植“龙井43”,这一良种优势并没有完全带来“经济效益”。
“西湖龙井的价格上不去,而且当时的种植面积很少。”曾建明说。
直到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龙井43”通过了国家农作物审定委员会的审定,成了“国家级良种”。之后,“龙井43”有了走向全国的资格。
根据茶研所提供的数据,目前在西湖龙井茶基地一级保护区和二级保护区种植的西湖龙井中,有95%的种植品种属于“龙井43”。
“龙井43”不仅在杭州广泛种植,而且走到了江南、江北和西南茶区。在目前的浙江绍兴、嵊州,以及四川、贵州等地也有大量种植。
于是,每年开春后,“西湖龙井”和“外地龙井”总会在“故乡”杭州不期而遇。
2001年,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总局出台《龙井茶原产地域保护管理办法》,并对龙井茶作了定义,解释了西湖龙井和其他龙井的区分。与此同时,龙井茶原产地域依据产区不同从而划为西湖产区、钱塘产区、越州产区三类。
没多久,杭州市政府又划定了西湖龙井茶以及保护区,同时设定了专门的制作标准,力求在“原产地”和“加工工艺”上严格保护每年仅量产200余吨的西湖龙井,这些都是后话。
由于生长条件的不同,西湖龙井的“外地亲戚”们每年来到杭州的时间甚至要早于“西湖龙井”的采摘盛期。
也就是,当杭州市的茶叶市场冒出“龙井”时,“西湖龙井”的嫩芽才刚露尖尖角。
早熟的苗子混市场
和煦的春风刚一暖上茶农的床,气温连续10天超过10摄氏度的时候,西湖龙井的嫩绿便开始斑驳地出现在茶山上了。
等不及的市场早已跃跃欲试。
早在3月上旬,新茶上市的招牌便出现在了酒店前台和杭州城内的大小茶店。
在西溪湿地、河坊街这样的景区里,坐在锅前的炒茶师傅开始一手抖落茶叶,一边吆喝起来,“龙井,龙井,刚上市的龙井”。炒茶锅前聚集起了举起相机、看个究竟的游客们。
很多双眼睛盯着每年西湖龙井新茶是否上市,包括可以代替人眼的探头们。
连续数年,中国茶叶博物馆在满觉陇、梅家坞、龙井等多处的茶山上安装上了视频。在刚过完春节那会,西湖龙井的生长状况就实时监控,它们的生长画面随时在网络上供人查看。
相较生发春日的龙井情趣,此举更大的作用可能在于为西湖龙井的市场发出一些时间信号:西湖龙井还在生长中;3月20日,第一批西湖龙井采摘成功;3月27日,今年首批“明前”西湖龙井开始陆续出现在市场上了。
此前,出现在市场上所谓的“西湖龙井”很可能并非“正宗身”,而是“西湖龙井”那远道而来的“外地亲戚”。
这“外地亲戚”来到了杭州,茶叶市场便从冬日冷清中苏醒了过来。他们想要抢占这先机。
位于杭州市转塘的杭州市茶叶市场是目前杭州最大的“西湖龙井”交易市场。
茶叶市场的上方架设了数层塑料薄膜。薄膜不但可以用来挡风遮雨,更重要的作用在于削弱光线的强度,防止绿茶茶叶被愈发强烈的阳光“晒伤”。
3月中旬以后,这家市场进入一年最忙碌的时候。现场有招徕顾客的茶叶炒制,大量茶叶碎片在筛选中产生了茶粉,弥漫在空气里。以至于茶店的伙计们都要戴着口罩,他们将成箱的茶从卡车上挪移下来,还不停地询问左顾右盼的陌生顾客。为此,店家们精心准备了两套“话语系统”。
“想要什么?”店家一般开始抢先发问。
“西湖龙井?”
“在杭州,总是西湖龙井。”店家的语气很肯定。
“山上的茶叶还没下山吧?”我试探了一句。
“那也不可能是我们生出来的呀,龙井都是长出来的。”店家自有一套说辞,“我们这品种长得快、熟得早。”
“怎么卖?”我问。
“各个层次都有,如果要顶级的西湖龙井,还需要炒一炒,所以还要等一等。”店家们说,“如果你要的话,我可以给你找个能炒的师傅,不过价格不会便宜到哪里去。”
“多少钱呢?”我再问。
“至少要这个数。”店家们伸出一只手掌,手指分开着,示意5000元。
我犹豫了下。
店家熟识顾客的心理。他说,“你要是送人,或者自己喝,这些茶也都不错,口感也不错,现在只要几百元一斤,也是龙井。”
等我们搬来茶农来领略市场的行情时,这位店家换了套说辞。
“本地的龙井?”我壮了胆,因为老茶农在作指导。
“外地来的。”店家马上承认,属于高山有机茶。
今年的3月18日之前,正宗的西湖龙井茶尚未出现在这里的市场里,市场里兜售的龙井茶叶来自西湖龙井茶基地以外的地方。严格意义上,它们并非“西湖龙井”。
“这些都是‘出来混’的。”转塘的茶农们说,“市场若需要‘西湖龙井’,可能都管我们要。”
价格决定出路
清明节前,西湖的茶山上四处可见腰间系着背篓的采茶工。
这些从江西、安徽等地赶来的采茶工,每天可以获得至少百元的劳动报酬,而且基本包吃包住,并由雇佣他们的茶农负责报销老家来回杭州的交通费用。
在杭州采茶的10多天,他们的采摘期主要是清明和谷雨节气之前。因为采摘的茶叶会从嫩变老,口感也相对变差。因此,西湖龙井茶的价格走势往往从高到低,越往后越便宜。
茶农们最先还感觉今年的西湖龙井茶价格可以与往年打平。茶农们的依据来自于去年因高温天气带来的产量降低。根据茶农们自行评估,这一数字约摸在10%。
今年,樊生华家中的“嫩叶”(第一拨茶叶)收购价卖到了每斤4800元。由于自产自销,加上樊生华亲手炒制,这一价格基本与往年持平。
在清明节前最后一天,也就是4月4日那天,樊家出产的西湖龙井茶叶的收购价格降到了每斤2000元左右,并较之往年便宜了两成左右。
桐坞村的茶农黄关顺说,今年清明节前来收购的茶商比往年要少,总体价格只有去年的八成。
影响价格的除了产量,还有产区的级别。
桐坞村的茶山属于西湖龙井茶茶基地二级保护区,一级保护区出产的“明前”西湖龙井的价格几乎要比二级保护区翻一番。
在虎跑(一级保护区)附近有6亩茶地的茶农田建明说,他们家出产的明前西湖龙井收购价约为每斤1万元,而最低的收购价也需每斤1100元左右。
“其实我们都一样的,关键还要看炒制方法。”黄关顺说。
“一级产区出产的就是好。不然分一级和二级干嘛?”田建明反问我们。
但对市场而言,价格的差异往往决定了利益分配。
在杭州茶叶市场龙坞交易中心,4月3日,数家商铺的报价在每斤300-480元,这一价格往往要低于交易中心附近茶农的收购价。
“或许是外地的龙井。” 一名不愿具名的茶商直言,“如果市场价比我们的收购价还要高,那顾客准会抛弃市场,直接找茶农买去了。”
这名具有多年茶叶销售经历的茶商透露,“外地龙井”之所以来到杭州,也正是想沾点“西湖龙井”的名声,久而久之,外地的龙井茶叶因为产量巨大而且进价便宜,卖得要比“西湖龙井”好,前者不少出路,不缺市场。本地产的“西湖龙井”反而受盛名之累。
“外地龙井的出路,可以面向不懂的普通顾客,也能面向游客。”茶商说,茶楼附近的景色的的确确是西湖龙井的山林,杯子里的龙井茶倒或许是“外地亲戚”。
“这其实要怪你们!”茶商指着我们说。
“我?”我感到疑惑。
“既要好看的,又嫌贵的,懂么又不懂。”茶商继续责怪,不然,哪会来这么多西湖龙井?
“那怎么办?”我问。
“自己看!”茶商下了一个铁定的结论。
用纸包茶叶茶叶桶上一篇 : 地产茶另辟蹊径 旺山茶能否成苏州茶“新名片”?
下一篇 : 东岳庙会上现炒泰山女儿茶 每斤12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