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园变公园茶农增收致富
2021-03-01 12:46:43热度:184°C
2021-03-01 12:46:43热度:184°C
中国茶网资讯:春茶开摘,山城松阳很热闹:来来往往的茶商、挑着鲜叶叫卖的茶农、轰鸣不歇的炒茶机,还有茶园里的采茶工。
茶园面积达11.64万亩的松阳县,年产茶叶1.02万吨、产值超过9亿元。全县40%人口从事茶产业,农民一半收入靠茶叶。但采茶工短缺、种植与加工技术的缺乏、产业结构单一等成了茶产业发展的“短腿”。本报佳友民情工作站记者走进松阳茶园一探究竟。
“黄金叶”成“婆婆草”
在松阳县新兴镇一家普通店面,年轻小伙方松明开出了全县第一家采茶工中介,他手上可调动3000多名采茶工,被称为“最吃香的人”。
“全县十多万亩茶叶,按每亩需要采茶工1.5人计算,春茶采摘需要10多万名采茶工。因今春天气冷,茶叶长芽慢,天气转暖后几个品种集中上市,全县缺4万名采茶工。”方松明说,年初他看到市场的潜力,开出了采茶工中介所。
27岁的贤溪村茶农徐俊因为提前预订,她种的明前茶一开采,就从方松明的手上“抢”到了5名采茶工。
“我家一年三分之二的收入靠春茶。3亩白茶晚采了十几天,鲜叶价格从每公斤160元跌到现在的60元,损失了2万元。”徐俊种了15亩茶叶,需要采茶工10多个。
茶农方有强种了3亩龙井43,因缺采茶工,原本可再采的“二春茶”,早早地用机器“理了头”。“采一斤茶青要付20元工钱,加上采茶工一天吃饭等费用,算算雇人采亏本,还不如不采。”方有强叹气。
因采茶工紧缺,松阳县11.64万亩的茶园,约20%的春茶未能及时采摘,值钱的“黄金叶”变成“婆婆草”。
巧心思破“茶工荒”
“要从提升质量、调整产品结构等下功夫。”松阳县茶叶办副主任张林福说,全县茶园数量增长远超质量增长,产品结构单一,以绿茶为主,其中“松阳香茶”占全县总产量的80%,已形成大众消费茶的品牌体系。
新兴镇上安村是最早发展茶产业的村,全村500多人有600多亩茶园,去年产值400多万元,年人均收入达25000元。村主任刘金法种了50亩茶叶,品种有乌牛早、龙井43、白茶等,以生产绿茶为主。今年,刘金法尝试通过调整产品结构来避免“茶工荒”。
“50亩茶要采茶工60人,我雇的5个采茶工,用20天采下20%的鲜叶来做红茶。”刘金法笑着说,“这20%的红茶是采用最好的鲜叶炒出来的,质量高、口感好,客商抢着收购,收购价比以前的香茶提高了20%。而采茶工少请50多个,用工费用节约了30万元。”
“采完了第一拨春茶,‘休养生息’20来天,再采第二拨鲜叶,茶树有机会储存养分,长出来的鲜叶嫩绿油亮,质量好。同时,红茶一年四季都可以采摘。”刘金法透露,不仅是红茶,还可以炒制黑茶、砖茶等“五彩茶”,使茶叶的发展之路走得更宽。
刘金法说,上安村有80家茶叶加工企业,年产值才8000万元。目前,技术工人大多是本村茶农,因销售模式陈旧、缺少新技术和创新研发人才等,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茶产业的发展。
小茶园变大公园
“此前,松阳茶叶加工企业小打小闹的多,难以发挥集群效应。”张林福说,县里正着手发展龙头企业,让茶叶从粗加工向精加工迈进。
放入一小汤匙速溶绿茶粉,顺手拿起一瓶矿泉水冲兑,不到2秒钟,浙江振通宏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范正荣就泡出了一杯香气浓郁的绿茶。凉水泡茶、茶氨酸含量更高、“100%原叶”绿茶却不见茶叶,这是松阳茶农在谈论的新茶品——“茶咖啡”。
速溶茶粉、茶叶年糕、茶叶香肠、茶叶熏腿……越来越多的茶叶衍生产品问世,让松阳茶叶从传统的饮用功能向吃茶、用茶等领域拓展,赋予茶叶新的经济增长点。
在新兴镇大木山万亩茶园,一畦畦茶树在起伏的丘陵上错落有致地铺展开来;上下坡、大转弯,车轮下的道路高低起伏。骑行者在贯穿茶园而过的绿道上乘着春风健身;前来写生的画家在油布上涂抹依山傍水的茶园风光……
去年7月,松阳县在新兴镇1.2万余亩生态茶园里,开出环绕松古盆地80多公里的漫游绿道,游客可骑车探访数十个古村落。“茶园就是开放的大公园,前来观光、体验的游客越多,茶农增收致富的机会也越多。”松阳县风景旅游局负责人说。
茶叶大袋子小湾茶叶上一篇 : “会稽红”红了绍兴市夏秋茶
下一篇 : 城镇化慎砍树少拆房 保茶乡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