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荒种茶 靠500多人肩挑背扛

2021-03-01 12:29:55热度:127°C

中国茶网资讯:“芽叶挺直完整,滋味鲜醇甘爽,回口清香高长。”喝过马边绿茶的人,大抵都会有这种感觉。而到过马边彝族自治县袁家溪乡的人,一定会对着眼前山峦叠嶂、雾气缭绕、有如仙境的景色赞不绝口。没错,那种口感正是源于此处——袁家溪有机生产基地。

开荒种茶 靠500多人肩挑背扛

位于马边县袁家溪乡的四川森林茶业有限公司有机茶生产基地,青山环抱,占地面积18000多亩。但外人很难想象,十多年前,这里还是一片原始荒山。

2002年,隶属于大渡河造林局的四川森林茶业有限公司成立,种茶对于他们来说无疑是一个新挑战,首先必须开荒。由于路不通车,想要在海拔860米—1380米的深山区域开垦茶山并非易事。

“当时大渡河造林局动员了500多名职工,硬是凭着肩挑背扛,把袁家溪乡大片原始荒山变成了茶山。”开荒的亲历者,四川森林茶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剑青回忆道,500多人在山上吃住,条件十分艰苦。因为不了解山林里生存环境,一开始很多人都遭遇蚂蝗侵扰。当被蚂蝗顺着裤腿爬满全身后,大家才意识到必须把自己密封起来。张剑青说,开荒的队伍中还有许多女职工,她们更加不易!“时光仿佛回到了上世纪那段火红的垦荒岁月,年纪稍长的职工都有这种体会。”

功夫不负有心人,两年后,18000多亩茶山初具雏形。凭借远离城市、无污染源等优越的生态条件,其中3268亩还通过“中国农科院茶科所”有机认证。这是国内一次性认证面积最大的有机茶基地,也成为全国最大的有机茶生产基地。

而在茶园建设之初,以及在有机茶种的选育工作中,有一个人让张剑青到今天仍念念不忘。

高人指路 古稀老人的临终之作

这是一位年过古稀,一头白发的老者。在袁家溪雾气缭绕的山峦间,他的出现让这个故事多了几分神奇色彩,他就是四川农业大学茶学系教授,中国著名茶学家施加璠。

在2002年至2004年,袁家溪有机茶生产基地建设最关键的头三年里,施加璠每年都会两次进入这片深山,对基地建设进行科学指导。“施老根据实地走访研究,对基地的选址、茶树的选种培育都做了非常具体的指导。”据张剑青介绍,正是在施教授的指导下,茶园建立了“林间种茶、茶边种草、以草养畜、以畜产肥、以肥产气、以气制茶、积肥还园”的有机农业循环体系。

袁家溪有机茶生产基地逐渐步入正轨,老人的生命也走到了终点。“2007年,我们得知了施老去世的消息。”张剑青说,施老几乎是把生命中最后的精力都用在了袁家溪有机茶基地的建设上。“他赢得了所有人的尊敬,我们永远感激他,也很怀念他!”

立体发展 网络覆盖大半个中国

经过12年不断耕耘,如今,四川森林茶业有限公司已经成为一家集原料基地、加工、营销、产品研发为一体的,专业生产有机绿茶的现代化企业。拥有一个有机茶场和两个有机茶加工厂,完善的市场营销体系覆盖了包括北京、上海、深圳、武汉、重庆、成都等一线城市在内的大半个中国,年产值达2000多万元,其中90%来自有机绿茶。

随着有机茶生产基地的发展,当地彝族同胞也得到了实惠。“根据认证标准,有机茶园内不能有住户和常规农业,所以我们还为彝族同胞专门修建了彝家新区,这也成为后来彝家新寨项目的雏形。”张剑青说,同时,茶园的产销环节,还为彝族同胞提供了许多工作机会,大大改善了他们的生活条件。

“今后,我们还将尝试立体式发展道路。”对于公司今后的方向,张剑青表示,凭借袁家溪不可复制的生态条件,他们将大力发展“林下经济”,陆续推出一系列有机食品。

黄山毛峰茶叶去湿的茶叶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