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化天门高山寒茶:一杯清茶中的乡愁
2021-03-01 12:28:02热度:242°C
2021-03-01 12:28:02热度:242°C
雨歇间隙,抢摘一篓高山寒茶
中国茶网资讯:一旦打开湖南初夏的门窗,置身新化天门乡灵秀墨绿的山川,听淙淙流动溪水的声音,正遇农人们采茶忙。这时高山寒茶树到了发育最快阶段,这里海拔高,气候要寒冷些,相比其他地方采茶晚一些。稍一疏忽,茶就要老了,正所谓“谷雨很少摘,立夏摘不辍”。
这时的新化已是多雨季,一旦雨停歇,满园的茶农们就集中全力采摘。
如今,各大茶室都到了品新茶的时候,当茶香柔软浸润喉咙,也勾起了离湘游子的几番乡愁。
妈妈做茶不讲究,但就是清香
这周,罗蒙从北京回到故乡湖南。在朋友眼中,他是个“茶痴”。
3-5月,是江南采茶好季节,罗蒙由品茶谈起“乡愁”,每个地方的茶叶都有它特有味道。品尝友人采摘回来的新化新鲜寒茶,他说,“香气浓郁,有花草的美妙香味,口感也好,喝出了家乡的味道”。
罗蒙说,小时候,他常常陪妈妈去山坡上采茶,再回来制茶。记忆中,妈妈采茶没那么讲究,做出来黑黑的。茶的味道会淡一些,但香气和在口腔里的甜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就是干香,也是清甜的花草香气。”
后来,这个茶园没人打理就荒废了。直到最近几年,罗蒙回家的次数越来越多,又开始和妈妈“照顾”起这个茶园,除野草、采茶、制茶。“每次做一两斤,只为享受母子在一起合作的过程,再带回北京和朋友分享。”罗蒙发现,妈妈制茶的手艺仍然熟练没有变。
罗蒙记忆里,妈妈先用铁锅在柴火上把水烧开,然后抓一把毛茶投入壶中沸水里,再把茶从铁锅里倒入茶叶末釉色的土陶茶壶里。
平时煮一壶茶可以喝一天到两天,罗蒙说,“隔夜茶可以喝,就是新化特色了”。
自己做茶从“社交”到“茶道”
十多年前,罗蒙不太懂茶时,茶带来的乐趣是品茶时能与很多朋友在一起。后来慢慢地深入,逐渐从“茶社交”转入对茶道本身乐趣的追求。
最近三年,罗蒙走了许多名山名茶产地,亲手制茶感受茶。同时,也走访了大多数陶瓷窑口学习陶瓷制作技艺。“不求精工,只为传承。”
“有一天我会停下来,停下来煮一碗老茶,坐在屋檐下,看着春夏秋冬的流转,看着繁花果实的蜕变……”罗蒙的微信朋友圈就是一个流浪人的日记。
今年3月,他在云南,几乎隔天上一次山,找茶,反复品。一层一层剥开茶叶,体会茶魂。他说,从研究茶的生态性,到采摘、摊青、杀青、理条、晒青,一条龙制作,“喝我做的茶,会让你有别样的享受。”
一片嫩芽,苦是极致,甘也悠长!云南的古寨里,他从千年古树上摘下两片嫩叶,鲜叶生嚼,茶叶品质一尝便知。他说,喝普洱或安化黑茶不要迷老茶,建议自己存着,待茶慢慢变老。罗蒙从爱茶开始偶尔收藏一点茶,现在也有不少十几年二十年的老茶。他说,自己藏的一是那种历久弥新的感觉,二来这也是一种训练,训练自己的定力。
人物简介
罗蒙
1981年出生于娄底新化,离湘13年,一优游茶界之痴人,常游走在山林城郭之间,访山拜水,弄器造茶。或煮水山林,或煎茶雅室,或拨花逐清风,或坐忘青霭闻莺。素杯酌香茗,茶酣清思澈。亦托笔墨寄情怀,偶尔兴起涂鸦造作。
记者采茶手记
早起的大妈阿姐穿着厚棉衣在采茶
“都立夏了,我们却春犹未尽,气温还在早春时节。”新化茶农王洪坤在微信里呐喊,寒茶终于可以大面积开采了,相比其他地方,这里采茶晚了近一个月,“应该是湖南最晚开采的茶叶了”。
立夏后的首个周末,记者带领潇湘晨报10名读者,从长沙出发前往老家新化寒茶基地登高采茶。
前一夜,大雨冲刷了茶园里的每一片叶子,滋润着每一个新芽。置身雨过天晴的天门乡的山上,云海浮动眼前,仿若站在缥缈的云端。早起采茶的大妈阿姐们仍然穿着厚棉衣,背着竹篓在采茶。
采茶是简单地重复一个动作,瞄准一芽一叶采摘,虽有些枯燥,但清新的空气唤醒身体的每一个细胞,伙伴们分两队进行采茶比赛,那也是一件愉悦的事。
接下来的“寒茶”手工制作过程相对复杂,体验一回也很是韵味。等新鲜的茶叶经过5-6小时的晾晒后,用牙膏洗净双手,再用山泉水漂洗多遍,柴火杀青,纤手揉搓,玉手解块,炒制理条,炭火烘焙。在我看来,最不容易的环节就是杀青了,双手伸至360度高温的锅里,如果有一两秒钟的延迟,茶叶便容易糊掉,手也容易烫伤。
我们10来个人采集了1斤多新鲜茶叶,最后做成寒茶不到3两。
株洲茶叶绿茶叶品牌上一篇 : 武汉茶博会上:五大黑茶品牌成为展会最大的赢家
下一篇 : 高端名优茶产量降两成,大众茶产量升三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