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平阳黄汤茶艰难重生 入选农产品地理标志名录
2021-03-01 12:20:48热度:161°C
2021-03-01 12:20:48热度:161°C
黄茶最重要的特征是三黄:色黄、汤黄、叶底黄。
日前,国家农业部公布了2014年第一批农产品地理标志名录,其中浙江平阳茶业协会选送的“平阳黄汤茶”名列其中。自此,“平阳黄汤”和“西湖龙井”一样,其原产地标志受到国家法律保护。
平阳黄汤茶,曾以“干茶显黄,汤色杏黄、叶底嫩黄”的“三黄”特征傲立茶业界。在清朝,它被奉为贡品,是浙产茶叶的重要代表。20世纪30年代,每年都有千余担黄汤从平阳等地运销至上海、北京等大城市。解放后,平阳黄汤因多种原因停产,并由于缺乏文字记载,其加工工艺逐渐失传。此后的数十年,平阳黄汤几乎销声匿迹。
平阳黄汤如何能重现于世?这一切,还要从种茶人钟维标说起。
名茶,不甘湮灭
“平阳黄汤小时候就听说过,但没喝过。”钟维标是平阳县水头镇朝阳山人。朝阳山峭拔多雾,素产好茶。1992年,原本是一名教师的钟维标放下教鞭,带着平阳本地特有茶种“平阳特早茶”回到朝阳山,一身泥土一身汗,和伙伴们在茶市闯出“平阳早香茶”和“平阳工夫红茶”的牌子。
“我在茶市奔走的时间多了,才知道平阳黄汤名头那么响!”钟维标依然记得:茶人们聚在一起说茶,尤其是北方来的茶商,总是不忘找他这个平阳人聊一聊平阳黄汤;东亚诸国与中国人一样喜好喝茶,日本、韩国茶业界对黄茶尤其感兴趣。一位企业界人士甚至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别的茶他都不稀罕,要是能拿到平阳黄汤,他愿意出资帮助打造上市公司。
对于钟维标来说,平阳黄汤,更像是躲藏在朝阳山氤氲云雾中的一个传说,只听过、没见过,让他感到说不出的遗憾。他明白,所谓名茶,有其好必有其难,是他人轻易仿制不来的。平阳黄汤盛名昭昭,市场这么些年却依然空白,可见其难并非一般。
“试一试吧,或许就成了。”反复掂量后,钟维标决定揽下这个“瓷器活”。他找了当地制茶老前辈寻求平阳黄汤的制法,捧着《中国茶经》反复阅读关于平阳黄汤的章节。由于古时平阳人制作黄汤多为师徒间的口传手授,留下的相关记载极为有限,钟维标明白,要让平阳黄汤“复活”,只能靠自己揣摩。
春秋更迭,试了春茶再试秋茶,试了用嫩芽制小叶茶,也试了用粗叶制大叶茶。结果毫无例外地让他沮丧:“懂茶的人都知道,制茶中哪怕一丝一毫之差,茶味就会千差万别。这是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感觉……前前后后总有试过几百次吧,尽管积累了不少经验,但我知道,这些和传说中的平阳黄汤还不对路。”
钟维标的信念反而更坚定起来:越见困难,才见平阳黄汤不一般。他在生活中处处留意、到处寻觅平阳黄汤古法的“蛛丝马迹”。
平阳黄汤在京津一带、尤其是茶行业人士间颇负盛名,但大众知晓度依然偏低。
茶痴,终获秘方
有一次,福鼎一家茶室里几位老茶人在闲聊。听了钟维标的求教后,一位茶人告诉他:“我记得我的老师曾经对我说,平阳黄汤是九闷九烘。你用一闷一烘是做不出来那个味的,试一试九闷九烘吧。”
一番话令钟维标如获至宝。钟维标开始用“九闷九烘”古法反复研制,发现茶的味道和描述中平阳黄汤的韵味越来越接近。由于“九闷九烘”的程序繁复,一遍下来至少需要七八天。钟维标总是把自己关在茶坊里,闷一道、尝一道。有人来找他时,钟维标常常是守在茶桌旁,桌上摆满了处于不同焖烘阶段的平阳黄汤。“来,你来尝尝。”钟维标见人就这么招呼着,被邻里们笑称为“茶痴”。
自助者,常有贵人助之。一次,钟维标在福建考察,一位老茶农把祖辈传下来关于黄茶提香的方法倾囊传授给他;2011年,温州科技职业学院先后派了多名茶学专业的师生前来参与平阳黄汤的恢复工作,帮助他鉴定研制中黄汤的有效成分,让钟维标研制黄汤有了科学数据的支撑。
2012年冬,新一批研制的茶叶出炉。钟维标闻着茶里散发出黄汤特有的甜玉米香,笑了。
2013年4月,第三届中国国际茶业与茶艺博览会开幕。钟维标选送的平阳黄汤茶,一举荣获了金奖。平阳黄汤失而复得的消息,一时间在业界传开。
同月,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会长周国富从北京“闻着茶香”赶到“2013浙江省平阳黄汤敬老茶会”现场。茶芽顺着茶匙倾入盖碗,衬着白瓷,茶色益发显得绿中带黄、黄中烁金。醒茶之后,透来阵阵犹如嫩玉米的甜香;乍入口时,隐然有绿茶的鲜甘之美,回味却更绵长醇厚,木叶清气中含着花蜜的甘香……茶味淡去之后,叶底是均匀华美的浅黄色。
当着数百位茶业界同仁的面,周国富竖起了大拇指:“这是当之无愧的平阳黄汤。你们把老祖宗留下来的财富重新挖掘出来,是茶行业的功臣啊!”
茶香,如何飘远
平阳黄汤征服了茶业界,但平阳黄汤、甚至是黄茶,在普通百姓中依然知名度不高。采访中,茶文化研究界泰斗姚国坤教授告诉记者,“平阳黄汤”是“墙内开花墙外香”,在京津一带、尤其是茶行业人士间颇负盛名,但大众知晓度依然偏低。
平阳黄汤的知名度尚未铺开,钟维标就静心练起“内功”,在“精”字上做文章。这两年,钟维标的公司每年都只生产五六百斤的平阳黄汤,全部采用清明前上好的茶芽尖制成。一旦出茶,就有不少业内人士上门来求,因此常常供不应求,每斤卖到五六千元的高价。
一次,钟维标看到工人新采来的一批茶芽中,一些芽尖部分还附着一两片叶子。“这样不行,平阳黄汤还在做牌子,不能出丝毫差错。”钟维标打算叫工人倒掉,妻子哭红了眼劝说,毕竟分量不少,且都是自家茶场中最好的茶芽了。结果,钟维标叫来村里20多人,连夜将茶叶一片一片重新挑过处理。
虽然国际上的一些茶专家对黄茶有过研究,但目前,国内对平阳黄汤的研究依然是片空白。“一个茶品类的推广,除了媒体的宣传外,专家的研究参与极为重要。现在,平阳黄汤在技术上突破了,最缺的就是对它开展深入的研究。”平阳县农业局特产站站长谢前途说。
谢前途说,平阳黄汤急需的专业性研究包含文化和科学两个方面:一是对平阳黄汤的历史文化进行深入挖掘,从而让人们在历史和文化的维度上领略这一清朝贡茶的魅力;同时,平阳黄汤的营养价值、成分比例和保健功效有待茶专家的深入研究。但目前,由于黄茶是个小类,国内专家对平阳黄汤、乃至黄茶的研究依然甚少。
“这次平阳拿到 平阳黄汤 的国家生态原产地保护证书,应该是个不错的开始。”钟维标说,黄汤的原产地将受到法律的保护。就如“西湖龙井”、“云南普洱”、“江苏大红袍”一样,“平阳黄汤”或许将趁着与地域结缘的东风,在广袤的中国茶市中占有一席之地,并带来平阳茶产业的腾飞和发展。
茶叶图片素材铝袋茶叶袋上一篇 : 安吉万户茶农白茶园里造林
下一篇 : 川茶走进广东现场签约2.7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