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房县:加强技术培训、推广生产技术着力打造百里茶叶长廊

2021-03-01 12:09:49热度:171°C

近日,笔者在房县农业局获悉,今年房县已生产春690吨,比去年同期的510吨增长35.3%,实现销售收入2.5亿元,同比增长18%,产量、产值均突破历史。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该县大力调整产业结构 ,优化产业布局,着力打造打造百里茶叶长廊的决策。

房县有着悠久的茶叶生产历史,而且境内土壤肥沃,有机质含量高,无工业污染,是开发高香绿茶和有机茶的理想环境,省政府把房县规划为高香绿茶重点发展区予以大力支持。

近几年来,房县县委、县政府联系实际,将打造“百里茶叶长廊”作为全县农业产业化发展“四个一百”工作目标之一, 给政策、扶资金、送技术、促发展。择优选择了门古、中坝、白鹤、红塔、土城、五台、尧淮、姚坪等8个乡镇,采取因地制宜、集中连片、整乡整村推进和“二统五改”建设发展模式,到2013年底,茶叶基地总面积达到11万亩,千亩以上基地村达到34个,其中开采面积达到6万亩;茶叶总产量890吨,实现产值2.5亿元;规模以上茶场整合到52个,申报了2家市级以上茶叶加工龙头企业。初步形成以神农贡茶业有限公司和吴氏茶业为龙头,以规模茶场为骨干,以种植大户为网络的“企业+基地+农户”的茶叶产业化经营格局。“神农绿茶”、“陵州毛尖”、“关山绿羽”、“神农银剑”、“佛山雪芽”等一批茶叶品牌先后研制成功,先后33次获得国际、国家、省、市茶叶品审会奖励,其中获得国际银奖1次、国家金奖4次、鄂茶杯金奖7次、市茶叶审评会金、银奖21次。我县生产的“神农绿茶”2001年通过绿色食品认证,2005年获有机食品认证,全县共有6家企业获得绿色、有机茶认证证书,认证总规模达到9000亩,认证产量200吨,位于十堰市前列。2006年,房县生产的“神农绿茶”被湖北省认定为“二十佳名优茶”。2011年神农绿色食品开发有限公司、神农峡食品开发有限公司被湖北省“武当道茶”协会批准允许使用“武当道茶”品牌。

今年以来,房县按照“一个产业、一套班子、一个规划、一个政策、一套实施办法”的要求,进一步建立健全茶叶产业化领导机构,县成立了茶叶产业领导小组,对房县茶叶产业发展实行统一规划,科学决策,领导小组下设茶叶产业发展办公室,落实工作人员和经费,负责建设项目的组织协调、规划设计、技术指导、检查验收、目标考核等工作,各有关乡镇也成立相应机构,强化措施,落实责任,实行政府领导、部门配合、齐抓共管工作机制,做到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一是加快基地建设,壮大产业规模。重点打造窑淮、姚坪2个茶叶专业乡镇40个专业村,重点加大土城、大木、红塔、门古、中坝、白鹤、五台等乡镇的茶叶基地建设力度,形成我县西北部二高山茶叶产业板块;二是强化茶园管理,提升产出效益。

加强对茶农的技术培训,推广标准化的生产技术,按照绿色、有机茶原料生产技术要求对茶园进行管理,实行技术入户。优化茶园管理投入结构,坚持谁投资、谁受益,采取以茶农投入为主,项目投入为辅,引导和鼓励茶农加大茶园的技、物、劳投入。建设高产高效精品茶园和标准化茶叶生产示范园,示范引导标准化生产和经营。引导发展农村茶叶经合组织,培植种植经营大户,推进茶园和土地合理流转,引导中介组织、经营业主和社会资金介入到茶园管理和生产,提升基地管理水平;三是加大资金扶持力度,推进产业建设。今年将按照“项目不乱、资金不变、捆绑使用、各计其功”的办法,整合涉农资金1050万元支持茶叶产业发展,计划新建茶叶基地10000亩。重点加大对老茶园基地改造升级、新茶园建设、茶叶加工厂建设、茶叶加工设备购置、茶叶品牌打造和认证等方面的扶持;四是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增强带动能力;五是打造精品名牌,发挥带动效应;六是坚持科技创新,提高茶产业的综合开发效益。以房县苗木良种场为依托成立房县茶叶研究所,聘请和引进茶叶科技人才,加大茶叶种植和加工的研发力度,充分利用丰富的夏秋茶资源开发夏秋名优茶、乌龙茶、工艺黑茶,提高茶叶的综合开发效益;七是建立激励机制,助推产业发展。坚持以茶叶产业规划为资金整合平台,实行茶叶产业规划到哪里,涉农项目摆布到哪里,水电路配套到哪里,综合服务跟进到哪里。突出抓好茶叶专业村建设和茶叶大户培植工作,重奖茶叶产业专业村和茶叶种植、加工、营销大户。

房县将抢抓退耕还林和“南水北调”水源区保护等政策机遇,按照“长远性规划、区域化布局、标准化建设、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的总体要求,把茶叶作为重要的特色产业在抓。整合相关政策和力量推进茶叶基地建设和管理,加快规模扩张,每年新建1-1.5万亩茶园,确保到“十二五”末全县基地面积达到15万亩,到2020年达到20万亩。通过“百里茶叶长廊”建设,实现全县农户亩平收入3000元的目标。

隔年茶叶吃不起茶叶蛋的教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