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下梅村:万里茶道的起点 茶故事的慢生活
2021-03-01 11:41:34热度:219°C
2021-03-01 11:41:34热度:219°C
自武夷山度假区东行约10公里,就来到了下梅村。放眼,村落生态环境好,山护村落,水养邑人,山环水抱营造了一个封闭安宁型的小村庄。小桥流水古朴人家,竹排拱桥大红灯笼,石雕砖雕木雕古宅,令人错觉到了江南古镇。
值得一提的是,清代中后期,下梅还曾是通达俄罗斯的万里茶道的起点,带动了沿途200多个城市的发展,促进了中蒙俄三国的经济交流。去年3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发表重要演讲时,将万里茶道和新世纪的中俄油气管道并称为“世纪动脉”。
八月盛夏,海都记者一行寻访下梅。漫步当溪,感受万里茶道起点的辉煌。
一溪两街 三雕称奇
“梅”缘于村口的梅溪,而“下梅”自然就是梅溪的下游村落了,村子建于隋朝,兴盛于清,绵延千年。
当溪,是横贯村子的一条人工小运河,它将村庄一分为二,两岸为南北二街。溪畔设弧形靠栏,可坐可倚,有一个诱人的名字——“美人靠”。下梅最为宝贵的,当数30多座清代古民居。老宅结构以砖木为主,石砌墙基,柱础以木为主,结合精巧的闺楼、书阁、花园、经堂、厢房,形成了下梅民居的独特风格;设置的四方天井,一重天井一重厅,便于采光、集雨、通风,被称为是闽北古民居的代表之作。
导游小李告诉我们,下梅古民居最绝的则是“三雕”(砖雕、石雕、木雕)。每座民居的大门都有精美的砖雕装饰,融人物、花鸟、山水、器皿于一体,人物逼真,蕴意深刻。还有柱础、石基和石花架上的石雕图案,挑梁、吊顶、栏杆、窗棂等的木雕图案,精彩纷呈。
有趣的是,旧时下梅也有“三坊七巷”,当年同样坊坊繁华、巷巷兴旺。
万里茶道 下梅起点
下梅村村口,一座大石碑伫立,上刻“晋商万里茶路起点”八个大字。由下梅邹氏先人共同开拓的这条“因茶而起、因茶而兴、因茶而荣”的万里茶道,被喻为可与古丝绸之路媲美的重要国际商道。
邹氏家族是下梅望族,清代中后期,万里茶道的主要开辟者——山西省榆次市车辋常氏茶商,与下梅村邹氏景隆号茶商,建立起贸易伙伴关系,从下梅收购茶叶先走水路运到县城,再用马车载到江西河口(今铅山县)登船,再一路北上,经归化,过库仑,到达中俄边境,转手给恰克图的俄罗斯商人。《崇安县志》中记载了当时晋商在武夷山采购集运茶叶的繁忙景象:“在康熙19年间,其时武夷茶市集崇安下梅,盛时每日行筏300余艘,转运不绝……”
茶的运输,使崇安(今武夷山)这个闽地小县与外界联通起来,并成为富甲一方的宝地;也带动了沿途200多个城市的发展,促进了中蒙俄三国的经济交流。去年3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发表重要演讲时,将万里茶道和新世纪的中俄油气管道并称为“世纪动脉”。
浓浓茶香 韵味绵长
依然缓缓流淌的当溪水,尽管早已不见了昔日里舟来楫往、南下北上的热闹与喧嚣,但因茶留下的文明遗存,却与今天的生活恰如其分地融合在一起,构成了下梅独特的魅力。
行走在下梅村中,空气中处处散漫着茶的清香;热情的下梅人,款待亲朋好友最好的礼物,就是一杯好茶;茶,浓缩着历史,同样昭示着未来。
邹氏第29世孙邹全荣是武夷山知名文化学者,不想传统文化的流逝,多年来一直致力于下梅人文历史资料的研究与挖掘。他说,沉寂的万里茶道历史正在被唤醒,它那厚重的资源也被激活,尤其是积淀在万里茶道上的中国传统人文精神,“这就是下梅的乡愁。”
而在下梅茶农沈晶看来,下梅与茶的缘分就是一段传奇,已被载入史册。她说,下梅的百年乡愁就是茶,记住乡愁,就是复兴茶文化。“每一个到访的客人,我都会邀请他们坐下来,静静地喝上一杯好茶,从茶中感受下梅的文化,感受下梅的慢生活,收获茶所赋予的快乐。”
大茶叶图片茶叶吸甲醛吗上一篇 : 景洪大渡岗万亩茶园旅游升温
下一篇 : 湄潭县科技创新引领茶产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