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茶诗”丰富茶文化内涵 推动茶产业快速发展
2021-03-01 11:25:27热度:143°C
2021-03-01 11:25:27热度:143°C
中国茶网资讯: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师大主楼参观“尊师重教、筑梦未来——庆祝第30个教师节主题展”时说:“我很不赞成把古代经典诗词和散文从课本中去掉,‘去中国化’是很悲哀的。应该把这些经典嵌在学生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基因。”
茶产业看似与之相距甚远,实则距离很近,从某种意义上讲,这次讲话也是复兴包括诗歌在内的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信号,我们从战略上将茶文化、企业文化、品牌文化与传统文化有机统一起来,预先确定茶产业品牌和销量提升之道,提前避免茶产业的营销困境。
“信号”一:古往今来,以“茶诗”为载体的茶文化一直推动着茶产业发展,未来的推动作用将更加显著。
人类历史上的四大文明古国,只有中国文化作为文化主体保留至今。以传统文化作为立国之基的中国,已在世界上发展了五千多年,自然有着其领先和独到之处。
我们可以称中国为“茶之国”或“诗之国”,“合并”在一起就是“茶诗之国”,为数众多的诗人、文学家创作了大量与茶叶相关的诗词,不仅是古诗词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例如,据《南方日报》报道,“广义茶叶诗词,唐代约有500首,宋代多达1000首,再加上金、元、明、清,以及近代,总数当在2000首以上”,数量之大可见一斑。不管这个数据是否准确,至少可以彰显出“茶诗”在中国诗林中的繁盛。
茶究竟在何时开始融入诗之中,准确时间现在不得而知。有的学者认为《诗经》乃是茶诗之滥觞,《诗经》中出现“荼”字的诗歌共七首。其中,“荼”含义丰富,既可以指“苦茶”,亦可以指苦菜或茅草、芦苇之类的小白花,所以,茶诗起源问题存有争议,亦有不少学者认为《娇女诗》是中国最早的茶诗。其中的“心为茶荈剧,吹嘘对鼎”,写的是两位女孩,由于迫不及待地要品茶,就急着用嘴对着烧水的“鼎”吹气,希望借此为水“加热”,早点儿闻香品茗。这首诗的作者是西晋著名文学家左思,其一篇《三都赋》引发“洛阳纸贵”,传诵至今。
“信号”二:从战略层面重视“茶诗”乃至传统文化中的“敬畏之心”,其是茶文化、茶产业的根基。
远卓品牌策划公司谢付亮认为,比茶诗数量、茶诗起源更重要的是,中国茶叶界要从“茶诗”里读出古人的“敬畏之心”,读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敬畏之心”,然后怀着一颗“敬畏之心”去挖掘传统文化宝藏,利用传统文化做品牌营销,助力茶产业解决卖茶难题。
杜牧在《题茶山》中写道:“山实东吴秀,茶称瑞草魁”,陆龟蒙在《茶人》中写道:“天赋识灵草,自然钟野趣”,韦应物在《喜园中茶生》写道:“洁性不可污,为饮涤尘烦;此物信灵味,本自出山原”,文征明《茶坞》中在写道:“岩隈艺灵树,高下郁成坞”,这些林林总总对茶的溢美之词或崇敬之情,与诗人自己的“敬畏之心”密不可分。一个内心没有“敬畏”的人,怎么可能如此“膜拜”一片叶子?
《人民日报》评论文章《习近平批评去中国化是在批评谁》分析:“习近平之所以反对‘去中国化’,乃是出于治国之道的考虑:传统文化要成为治国理政的政治资源。这关涉的乃是‘道’的选择,而非仅仅是‘术’的运用。一国的政治文明的成熟,固然需要吸收借鉴其他国家的优秀成果,但根本还是要把这棵大树栽培在本国历史的土壤之上。”
在此之前的“十八大”报告则明确提出,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古代经典应成为民族文化基因,助推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而与人民健康生活息息相关的茶文化,其基因主要来自于民族文化,理应推广“茶诗”,呼吁“敬畏之心”,呼吁产业走正“道”,适当引入其他文化元素来加以“激活”,以更加有效地存留精华、剔除糟粕,让民族文化发扬光大。
“信号”三:从“敬天”开始,普及“茶诗”里的“敬畏之心”,用“实实在在的行动”去保障茶叶品质,而不是停留在嘴上。
“敬畏之心”与中华民族的“敬天”习俗是同一问题的不同表现形式,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核心元素。“天”让人明白“举头三尺有神灵”,让人充满“敬畏”,让人谦卑下来、顺服下来,尊重自然、敬畏自然,彻底去除狂妄的人类中心主义,让人明白自己的卑微和弱小,自觉约束自己的行为。谢付亮认为若是没有“天”,单单依靠“慎独”,约束的效果会大大折扣。
我们非常熟悉的“毒茶”事件,当事人有谁不知道“毒茶”有毒,有谁不知道农药不能乱用,但是,回到残酷的现实中,又有谁在喷洒农药时受到了“天”之约束?有的虽然算不上是“毒茶”,但一样不容乐观。例如,2014年7月9日,消协对北京市场上销售的50种龙井茶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均含有农药残留,只不过指标都在国家标准规定范围内。
这样的新闻同样令人忧心忡忡,寝食难安,因为,据新华网报道,“欧盟等发达国家频繁提升茶叶以及其他食品、农产品农残标准,相比之下,暴露出我国相关检测标准偏低。”同时,新华网还报道,“我国的茶叶农残检测共28项,比发达国家少得多。至于茶叶生产标准,只相当于欧盟、韩国、日本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水平。”
如果一个人心中无“敬畏”,再加上监管不力,谢付亮认为中国茶产业必然会顺着“无拘无束的利益最大化之路”走,越走越偏,什么赚钱做什么,必然是很难保障茶叶品质;如果一个地区的人心中没有敬畏,没有有效的监管,必然很难保障一个区域的茶叶品质;若是上升到国家高度,倘若一个国家的从业人员心中没有敬畏,没有有效的监管,这个国家的茶叶品质都将是个大大的问号,难以取信于世界!
《中国质量报》曾报道称,我国茶叶出口自2005年到2010年期间一直徘徊在20万吨的样子,2011年突破30万吨大关之后,到现在又处于徘徊状态,这表明国际茶叶市场对我国茶叶的需求还是比较疲软的。作者胡立彪接着分析说,“不管是日本的肯定列表制度还是欧盟的新标准,国外市场所有的绿色壁垒都是双向的和普适的,并非具有面向某一个国家的针对性,印度、肯尼亚、斯里兰卡等这些产茶国同样要面对这样的市场壁垒。但近些年这些国家的茶叶出口却不仅没有受到绿色壁垒的影响,反而在国际市场的占有率和影响力不断提高,并一再对中国茶叶出口形成挤压。这种现实足以表明,中国茶叶出口所遇问题的根本原因并不在外面,而在内部。”
因此,谢付亮认为中国茶叶行业应及早“普及”茶诗里的“敬畏之心”,从“内部”开始变革,严格管控产品质量,捡回丢失或“冷藏”的“敬畏之心”,将其作为茶文化核心、企业文化核心,并逐步让民族文化成为茶产业发展的文化基因,用健康的产品和文化造福人民。
筠连县茶叶茶叶嘌呤上一篇 : 福建省出台措施提升现代茶产业
下一篇 : 新昌“大佛龙井”入驻中国茶业品牌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