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优茶机采不是梦
2021-03-01 11:14:40热度:160°C
2021-03-01 11:14:40热度:160°C
中国茶网资讯:9月29日至30日,全省优质茶机械采摘与分级加工现场交流会在余姚市姚江源茶叶基地召开,来自我省一些茶叶主产市县(市、区)的特产站站长和茶产业技术创新与推广团队的代表参加了交流会。会上,共展出了22个优质机采茶样品,其中优质机采红茶3个、白茶1个。从展出的样品来看,以卷曲型绿茶为主,可见机采鲜叶适宜制作卷曲类优质茶。
机器换人,效益明显
走进茶园,只见茶农们手持茶叶采摘机忙着采摘秋茶。
茶叶加工车间里,数台机器正井然有序地运行着。据基地负责人介绍,这里已形成优质茶全程机采机制生产线,从机采鲜叶、鲜叶分级到自动化加工,优质茶生产设备一应俱全。“鲜叶机采后送入分级机分级,经过电磁杀青、回潮后送入揉捻机揉捻,再经过滚烘设备初烘、风冷回潮、做形干燥后进行最后的风选、色选阶段。”该负责人笑着说,“有了这条鲜叶分级和加工生产线,每小时能处理鲜叶200公斤,产出的茶叶色绿、卷曲,质量上乘,是目前深受消费者青睐的‘高性价比’茶产品,有着广阔的市场空间。”
据磐安县农业局特产站的高级农艺师张兰美介绍,鲜叶分级机能将机械采摘后的鲜叶分为单芽、单片、1芽1-2叶和1芽3-4叶等几个规格,从而提高了产品质量和干茶制得率,比传统制茶提高2.9%-5.4%。成品茶外形一致性也优于未经分级的传统产品。与传统制茶相比,绿茶机采机制效益增长15%,每公斤鲜叶经济价值提高1.36元。
机采机制,攻关突破
名优茶生产是劳动密集型产业,手工采摘鲜叶虽能对芽叶的大小、老嫩和采留比例作出准确的判断和掌握,但劳动强度大,采摘工效低等问题突出。加上茶叶采摘的季节性很强,经常会因采茶期劳动力缺乏,延误采摘时间,影响茶叶质量。茶叶采摘这一环节制约着名优茶的可持续发展,茶企呼唤鲜叶采摘的革新。为此,我省已从树冠培养、机械采摘、加工配套等方面着手,开始采用高新技术、实用新型技术及其有关技术集成,研究名优茶的机采机制等技术。
2004年开始,省农业厅与中国农科院茶科所牵头组建了由科研、推广、机械、生产等单位参加的优质绿茶机械采摘技术攻关协作组。协作组按照树冠培育、机采鲜叶分级、毛茶精制、示范基地建设等不同内容,吸收了15个茶叶生产基地,建立了分工合作、各有侧重的技术与设备攻关、成果转化与推广运用机制。据初步统计,我省已先后在绍兴、泰顺、余姚、武义、淳安等地建立优质茶机采机制核心示范基地(生产线)15个,示范应用面积3000亩;建立辐射示范基地1.8万亩左右,综合效益提高10%以上;培训专业技术人员550人次,全省优质绿茶机采机制工作得到稳步推进。
据省农技推广中心茶桑科负责人介绍,作为优质绿茶机采的重要配套设备——鲜叶筛分设备,经过协作组对导叶条、筛网孔径、振动频率等参数反复改进,也已成功定型,该设备能满足较大规模的机采绿茶鲜叶分级需求,得到有关专家和制茶企业的充分肯定与认可,并已在省内外推广应用。
链接:
目前日本、阿根廷和我国台湾已基本实现了茶叶机采,印度、斯里兰卡、东非等国正在积极推广。国内通过多年的发展,大宗茶的机械化采摘也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应用结果显示,机采可以显著提高采茶效率(8-15倍),降低成本(50-70%)和劳动强度,有效安排采制劳动与时间,充分把握最佳采茶期,保持鲜叶新鲜度和品质,增加单位面积产量,并利于病虫害防治和茶园管理。因此,茶叶生产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过渡、手采向机采过渡将成为茶业发展的方向。
我国采茶机械的研制和出口大宗茶的机械化采摘技术试验起于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发展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目前已形成了一定的应用规模,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
茶叶励志屏山县茶叶上一篇 : 松溪县人大代表视察茶叶化生产基地创建工作
下一篇 : 雷波加大了中、低产茶园的改造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