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合镇家庭作坊多茶业规模小 谋划打响“茶品牌”
2021-02-28 14:59:32热度:158°C
2021-02-28 14:59:32热度:158°C
鹤山市双石茶乡,就在双合镇。“双石”是双合镇的一个地名,位于该镇的合成村委会辖区内。双石茶乡的入围,让人不禁对双合镇内的茶叶种植行业心生好奇。这里为什么能入围?该镇的种茶、制茶业现状如何?前天,记者走访了双合镇,试图寻找这些问题的答案。
历史
茶青价格低茶农不种茶
因为“分田到户”,政府只拥有制茶厂,向农户收购茶青。但是,茶农采摘的茶青,价格非常低,只有4毛钱一斤,赚不到钱,生活没有保障,许多茶农砍掉茶树,改种菠萝、荔枝、桉树等作物,所以,许多茶树从此“消失”了。
要了解双合镇的茶业发展,必须先了解双合镇的历史。1958年,当时的合成乡成立人民公社,隶属双合人民公社;1960年建立国营合成农场;1978年8月,越南排华,为了安置越南归难侨,合成农场改名为合成华侨农场;1995年6月经批准,撤场建镇,合成华侨农场于1996年1月8日挂牌建立合成镇(保留广东省合成华侨农场牌子)。2002年11月15日经批准,合成镇撤销,将其行政区域并入双合镇,定名为双合镇(保留广东省合成华侨农场牌子)。随着全省华侨农场“体制融入地方、管理融入社会、经济融入市场”的计划,广东欲在明年彻底告别华侨农场体制。目前,合成华侨农场已融入双合镇。
双合镇农办主任陈立雄告诉记者,上世纪80年代,合成华侨农场有6000亩茶园,现在大约还有1000多亩(还有茶树)。位于合成村委会的鹤山市合成制茶厂老板邱建雄证实了这个说法:“原来华侨农场是茶种植和加工一体化的,最高峰时,有18支采茶队伍,每天采摘茶青两三万斤。”
为什么茶园规模小了这么多?因为经营模式的问题。后来,因为“分田到户”,政府只拥有制茶厂,向农户收购茶青。但是,茶农采摘的茶青,价格非常低,只有4毛钱一斤,赚不到钱,生活没有保障,许多茶农砍了茶树,改种菠萝、荔枝、桉树等作物,所以,许多茶树从此“消失”了。
鹤山市合成制茶厂无疑是双合镇内茶业的“老大”。2008年5月,邱建雄接手了当时经营不善的合成制茶厂,当时茶青的收购价为7毛钱一斤。自己没有茶地,邱建雄就从茶农那里租了10多亩离茶厂近的山地种茶。但是,该厂更多的是从茶农的手中收购茶青。该厂现在的茶成品产量,一年约有50吨。
“现在收购茶青,春茶的话,8-10元一斤;夏茶和秋茶,也有5元一斤。一年生产的红茶成品,可以卖到700多元一斤,上档次的绿茶,也可以卖这个价格;一般的茶叶,则卖几十元到两三百元一斤不等。”邱建雄说,从茶园摘回来的茶青,要经过萎凋、油炼、发酵、烘干、精制等步骤,才能制成红茶成品;制作绿茶的工序也不少,包括了杀青、油炼、烘干、炒青、精制等。
现状
家庭作坊多茶业规模小
现在,双合镇内除了合成制茶厂外,还有不少种茶、制茶的散户,也就是茶业的家庭作坊。
现在,双合镇内除了合成制茶厂外,还有不少种茶、制茶的散户,也就是茶业的家庭作坊。鹤山市双合镇侨益康茶业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林亚养家里种了10多亩茶,平常也向其他散户收购茶青,一年可以卖15吨茶叶,利润率在30%左右。
“我们是自产自销的,一天可以生产成品200斤,工人就是家里人。我有茶叶油炼机3台、烤干机1台、炒青机1台。除了种植云南大叶茶等,我去年引进了‘金观音’茶。”林亚养说,他从2000年开始种茶和制茶,一年的纯利润可以达到10万元,按人头算,一个人可以赚两三万元。
双合镇侨茶村委会侨山村村民郑志安今年64岁,他从2004年开始种茶、制茶。他告诉记者,他现在已经退休,由儿子接手。作为越南归难侨的他,1979年进入合成华侨农场,成为采茶队的一员。
“我承包了10多亩茶地,自己采茶,自己加工,有时忙不过来,还要请人。产量好的时候,一天能产50多斤到100斤茶叶,春天的茶叶多,七八月的茶叶也多。”郑志安说,他的茶叶一般卖50-60元一斤。
1968年出生的双河镇石岭村村民陈真斗刚刚入行5年,因为没有出去打工,所以把种茶、制茶当成自己的事业。他培育了10多亩梅尖茶,这些茶是上世纪80年代由合成华侨农场从福建引进的。这种茶因为产量不高,价钱不好,之前很多人把茶树砍掉了,梅尖茶差点就绝迹了。
“今年4月才开始试产,销量不是很好,一般卖80多元一斤,还没赚到钱。”陈真斗说,为什么他着手培育梅尖茶,是因为这种茶有一股特别的香味,如果经过加工,香味会更加浓郁,很多人还以为是加了香精,而且这种茶喝起来十分甘甜。因为它的特别,让陈真斗一直在坚持。
困难
硬件跟不上竞争趋激烈
“如果不适应市场的变化,肯定会被淘汰。我们在努力打造品牌。”
合成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叶国强告诉记者,邱建雄接手合成制茶厂后,确实有了一些变化,比如改了包装等。但是,双合现在的茶业发展,资源不足而且比较分散,如上文提到的家庭作坊主们,自己承包一些土地种茶,自己制茶卖茶,在合成村,就有六七家这样的茶业家庭作坊。
他认为,现在双合茶业的发展,还缺乏集约发展的理念,将来肯定要统筹。陈立雄也认同这个观点:“虽然还有1000多亩茶地,但是比较零散。”
作为双合镇的业界“老大”,邱建雄感受到了危机。他说,合成制茶厂厂房破旧,不符合现代生产要求。但是,因为他的承包期短(15年,今年已是第七年),所以他不敢投入资金改造厂房,怕万一不能续期,资金便打水漂了。而他想种植一些新的茶叶品种,如英红九号等,但苦于没有地。
“如果不适应市场的变化,肯定会被淘汰。我们在努力打造品牌,但不知道能撑多久,而且,以后行业的监管会越来越严格,以茶厂目前的条件,以后还有可能拿不到生产许可证。”邱建雄说,茶树也在老化,一般茶树采摘最好生命周期是3-60年,过后产量就会下降。原来属于合成华侨农场的茶树,从种植到现在,已经有50年时间了,如果不重新开垦茶地,产量会越来越低。
另外,因为面临着众多茶业家庭作坊的竞争,邱建雄说,他们高端的茶卖得再贵,但因为数量少,总体效益不高,他还要为工人买社保等,赚不了多少钱。“散户不用注册、纳税和为工人买社保,茶业卖的价格不用很高也可以赚到钱。”他说。
思考
结合旅游业建观光茶园
要把茶产业做起来,首先要搞好生产基地建设,提高茶农的收入;还要组织合作社,把分散的资源进行整合,让茶厂与农户共同进退,做强做大。
对于双合茶业的发展,林亚养认为,要把茶产业做起来,首先要搞好生产基地建设,提高茶农的收入。现在很多家庭作坊对于整合发展,感觉力不从心,因为整个产业在双合来说,是“一盘散沙”,而且茶农很实际,市场稳定,有效益,才会跟着你干;不然,自产自销,虽然赚得少点,但没有后顾之忧。
邱建雄说,双合的茶业要想发展,就要组织合作社,把农户的资源进行整合,让茶厂与农户共同进退,做强做大。而把茶农的利益与茶厂捆绑在一起,茶的质量就有保证……这些都需要靠政府来牵头。
陈立雄则告诉记者,现在双合镇有意从旅游的角度,来促进该镇茶业的发展。因为双合镇地处山区,搞农业有优势,利用一二百亩的山地,就可以开发一个观光茶园。“我个人的观点是,现在城里的小孩,根本不懂农业,茶农可以栽培一些品种,让小孩来采茶,看茶叶如何加工,以吸引游客,带动消费。如果能做起来,效果应该还可以。”他说。
声音
力抓茶文化帮扶促发展
双合镇从政策、资金上,对当地的茶业发展进行扶持。通过政策引导,规范制茶厂发展。同时,要打响双合红茶的品牌。
双合镇镇委书记谢文清说,双合镇刚在“广东十大茶乡”评选活动中入围,要抓住这个机会,大力抓茶文化。鹤山市委书记伍培进此前到双合调研时,表示保护该镇的生态环境,发展茶文化可以作为内容之一。
“以前,合成华侨农场刚创办时,种过橡胶、竹子等,都失败了,最后种茶获得了成功。所以,这里种茶的历史比较悠久,土质、气候都适合种茶,空气也十分清新。”谢文清告诉记者,他们从政策、资金上,对当地的茶业发展进行扶持,包括邀请相关制茶、研究茶的专家来双合镇,开展各种茶品牌活动,营造“北有英红九号,南有双合红茶”的氛围。
该镇将从政策上和资金上,给予茶农扶持,调动他们种植茶树的热情。希望通过一两年的努力,将双合镇种茶面积扩大到4000-5000亩。对于茶厂的建设,谢文清说,能够增加茶树种植数量的,镇里将按照数量给他们一些资金上的扶持。另外,该镇将通过政策引导,规范制茶厂的发展,如拿到相关认证的,给予奖励;该镇还会动员一些原来种桉树的茶农,改种茶叶,并从政策和资金上给予鼓励。
他认为,双合红茶品质不错,但是“漂亮的姑娘,穿了件烂衣裳”,因此,双合红茶要打响品牌,首先从包装上去改进。同时,双合将成立茶业协会,学习鹤城腐竹发展的经验,设置检测机构,对出售的茶叶进行农药残留等检测,质量过关的,才准许销售,提高双合红茶的公信力。
对于合成制茶厂的发展,谢文清认为,作为镇属企业,经营理念一定要转变,要着眼长远,不能一味依靠政府。如果承包者想发展壮大,想扩大茶叶新品种的种植规模,政府可以帮忙找地,但价格要合理,茶农才愿意让出田地。另外,如果承包者希望延长租期或买厂房,政府也可以协助。双合镇也欢迎除了现有承包者外,其他有实力的茶商加入双合茶业的发展行列中。
茶叶味饼干世界茶叶消费上一篇 : 黔南州组团赴武夷山、安溪学习品牌管理经验
下一篇 : 重走中俄万里茶道:俄罗斯的“中国茶”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