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老茶匠百万寻茶艺传承人 引发无限感叹

2021-02-28 13:18:36热度:185°C

延续传统的选择,或许不是最获利的那一个,但一定是最有意义的一个。近日,华声论坛和微信、微博上热传一篇帖文《只有匠心可贵》。

帖文作者自称来自湖南宁乡县沩山乡,讲述其辞职追随老父亲回乡创业,立志振兴家乡黄茶产业,而专注研究传统黄茶制茶工艺。作者坦言,因生存所迫,他们也曾随市场大流转做更受市场欢迎的绿茶。然父亲现虽已年迈,心中仍然渴望让身为唐朝贡的沩山黄茶被更多的茶友知道。为了帮助父亲圆梦,他和父亲愿意拿出100万元,寻找一批传统黄茶制茶工艺传承人。

作者感慨:“延续传统的选择,或许不是最获利的那一个,但一定是最有意义的一个,我们相信,也将是最经得起考验的一个!”很快,这篇文章便被众多网友转载。父子俩身上闪耀的匠心精神令网友深深感动,有网友唏嘘:“社会的浮躁,让我们忽视了这种精神的存在,忽略了各行各业追逐传统工艺、追求卓越品质的匠人。他们能够数十年如一日地追求着职业技能的返璞归真,靠着传承和钻研,凭着专注和坚守,追逐着匠人的中国梦。”

百万寻找茶艺传承人

6月8日,一篇题为《只有匠心可贵》的文章在微博微信上热传,作者是来自宁乡县沩山的一名茶人。文章从黄茶、绿茶和红茶的特性说起,讲述曾“身入帝王家,名录贡茶谱”的沩山黄茶,和许多历史遗珠一样,渐渐黯淡,即将陨灭。面对如此窘境,上世纪90年代初,父亲放弃了在外经营多年且每年能挣到相当高收入的事业,毅然回乡重新创业,开始扛起振兴家乡茶业发展的大旗。

记者翻阅资料得知,沩山黄茶历史悠久,远在唐代就已著称于世,相传还被列为朝廷“贡品”。清同治《宁乡县志》载:“沩山茶,雨前采摘,香嫩清醇,不让武夷、龙井。商品销甘肃、新疆等省,久获厚利,密印寺院内数株味尤佳。”

文章中写道,近年来,市场对传统黄茶并不友好;行业内则重营销而轻工艺,追新潮而弃传统,有的为求生存彻底转作绿茶。父子俩面临艰难的选择,因为手艺人往往意味着固执、缓慢、少量、劳作,所以坚持黄茶,就生存堪忧,彻底转型,则根本尽失。不得已,只能一边继续潜心茶艺,一边做受市场欢迎的绿茶,以此维持。

“父亲也老了,我们的机会并不充足了。”作者称,很多次和父亲在茶园散步,看着层层叠叠的翠绿从眼前延伸开去,心情既欣慰,又沉重,是时候做出决定了。就像父亲说的,决不能抛弃根本。“我们决定延续传统,我们想要寻找沩山黄茶的传承人,初期投入一百万元,在采茶、遴选、杀青、闷黄、干燥……每个环节全面学习使用最为古老精湛的唐代黄茶制茶工艺,炮制真正的唐茶明珠—沩山黄茶!”

一颗匠心引发无限感叹

“不忘根本、追寻传统工艺、100万寻找传承人……这些背后所隐含的是专注与传承,在匠人的世界里,追求传统匠心的回归与传统技艺的传承,是可以用尽一生的气力去追寻,直至成功。”

“世界制造业强国依然奉行着匠心精神,比如德国的莱卡相机,简直就是一件件艺术品,中国作为制造大国,理应支持这种匠心精神的回归。”……

帖文在微信微博持续发酵后,引发许多网友感叹。有网友呼吁:“丢失的传统工艺,中国制造的匠心精神在哪里”,也有网友说,中国的传统工艺门类众多,涵盖了生活相关的方方面面,可以分为雕塑工艺,饮食加工工艺,传统建筑营造工艺,工具器械制作工艺几大类。从丝绸之路销往世界的茶叶、丝绸、瓷器、木器、家具、建筑等等产品,正是基于精工细作的理念从勤劳而聪慧的匠人手中诞生。所以,匠心精神,中国古已有之,只是现在需要传承。

茶叶猪茶叶茶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