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东水山茶茶园。阳西县供图 |
|
东水山位于广东省西南沿海的阳江市阳西县,依山傍海,坐落在原生态重点保护区峨凰嶂山脉中,毗邻望夫山。其境内山峦耸立,千米以上山峰有21座之多,且大部分的成土母质由花岗岩组成,被论证为广东最古老的陆地之一,具有古老的地质结构,土壤以红壤和山地黄壤为主,土质肥沃。
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源远流长的
茶文化史,孕育出东水茶上佳的色香味,创造出发展
茶叶产业的得天独厚条件,东水山一带因而成为阳江市唯一一个保护完整的茶乡(如下图,阳西县供图)。
撰文:李劼 林宗可
千年传承 种茶成风
阳江人以中原文化为根底,放眼广纳,把土著文化、海洋文化、广府文化、客家文化、华侨文化杂交组合,融汇升华,形成了独特的漠阳江文化。同时,开创东水山茶在漠阳地区茶文化传承的里程碑。
东水山的客家人与东水茶有着渊源的历史。史料记载,元嘉9年(432年)置宋康郡,治所在广化(今阳西县城一带)。据史料记载,当时,隋开皇九年废郡置县,岭南圣母冼夫人的孙子冯盎为县令。民间传说,这些北方下来的“冯家军”不服水土,肠胃不适。他的祖母冼夫人是当地人,就教士兵到深山老林采“甜茶仔”煎水喝,果然有效。东水茶,茶色透明,显嫩绿色。味道甘凉清香,有助生津、消滞、降血压和开胃等。而清明时节的茶更是极品。此茶流传至今。从这时估算,阳江人饮用东水山茶的历史已有千年。
鹅凰嶂境内生长着大量的珍稀植物,近乎原始的生态环境滋养着百年古茶树,据介绍,现已发现的百年以上古茶树10000株以上,且该地的原生态环境覆盖面积非常广,还有更多的野生古茶树有待探索发现。
最早种植东水茶的为东水村村委会西坑塘村。在东水村,自古以来就有“高山岩出好茶”的说法,加上西坑塘村的引领,茶叶成为东水村一种主要的经济作物,周边的数条自然村也陆续引种移栽茶叶,一时种茶蔚然成风。如今,西坑塘村仍保留百年古茶林。
得天独厚 物宝天华
东水山是广东第四高峰,海拔1337米。东水山空气符合国家大气环境质量一级标准,灌溉用水的水质符合国家地面水环境质量一类标准,土壤中重金属含量低于国家有机茶加工技术规定标准。
“岩岩有茶,非岩不茶”,东水山茶以“岩骨茶香”的独特岩韵著称。东水山上云雾缭绕,林木茂密,相对湿度大;而且直射光少,多漫射光,非常适宜茶树平衡生长。独特稀有的自然条件为有机生态岩茶提供了很好的生长环境。高山岩石风化后的土壤,蕴含极其丰富的营养成分,被茶树充分吸收后转化为营养物质,因而东水山茶芽叶肥壮,叶质柔嫩,叶色鲜绿,含有人体必需的多种元素。
对于土层中丰富的营养物质,古茶树的吸收更高,富含的上述营养成分也更多。这是由于经过几百年的生长,古树茶根已深入土壤,根深蒂固,更容易吸收地下深层土壤的矿物质,因此高山岩茶所含的矿物质相对比较高。此外古茶树经过数百年优胜劣汰的自然选择,已具备适应恶劣原生态环境的能力,能够抵抗各类病虫害,无需使用农药,使得所
产茶叶更为自然,无污染。
古树茶入口滋味醇厚,轻微苦涩味所化出的甘性让口腔生津,韵味久留于口腔、喉头。冲泡数次,岩茶的能量逐渐释放出来,来自大自然深处清幽的芬芳弥漫在气息中,沁人心脾。
茶园改建茶业隆盛
300年来,东水村民素有种植高山茶的传统,但由于种植规模不大,品种落后,产量低,一直难以达到规模化种植。2005年,当地开始对东水茶梯田标准化种植,改造旧茶园,开辟新茶园,扩大种植面积,改良
茶叶品种,实行产业化经营。2011年,阳西县东水生态
茶叶生产合作社成立,走上了种植、加工、销售一体化经营道路。
广东新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重新整合东水山原有的百年原生态古茶园的优势资源,成立特色的茶叶培植基地,对传统的炒茶工艺进行继承、改革和创新,用先进炒茶器械结合手工炒锅。自动化设备的引入,扩大了制茶品种,也增加了制茶产量,在主茶园建成了凉青房、萎凋房、发酵室、包装室,做到植保、采摘、加工一体化运作。
茶园是生态岩茶生产的基础,茶园采用自然和生态法则相协调种植,生产技术的应用使茶园的生态系统保持稳定性和可持续性。茶地周围林木繁茂,空气清新,水质纯净,土质肥沃远。离城市和工业区以及村庄、公路,以防城乡灰尘、废水、废气及过多人为活动给茶叶带来污染。
福建茶叶批发开
茶叶加盟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