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农村“空心化”:有村民为下一代拼命往城里挤
2021-02-28 12:14:24热度:152°C
2021-02-28 12:14:24热度:152°C
依山而立的村庄,满目葱绿的山野,荷锄而归的农夫,清晨袅袅的炊烟——这是旅行者镜头里让人向往的中国乡村风景。然而现在,许多村庄的“生气”正渐渐失去。2011年,当我作为大学生村官走进安徽黟县碧阳镇南屏村时,首先感受到的,是与儿时记忆里“热闹”形成极大反差的“空荡”。
入村第一天傍晚,在村里转悠,迷了路,直到天黑也没找到住处,没找到一个问路的人。站在漆黑巷子里,我的心里很“空”——农村,就这样失落了?
“花阿姨”黄菊花是我遇到的第一个村民。她是村里种植大户,100亩的山茶收入,勉强维持一家四口的温饱,更多的生活需求,得靠在外打工的丈夫和儿子。这也是村里大部分家庭的现状。“种田不挣钱,种田不如去打工”,是我在村里最常听到的答案。那时候我在想:或许,随着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农村的“空心化”不可避免?
不过,时间过去4年,让我有新的发现。城镇化绝不是农村“空心化”的必然因素。现代化过程中,乡村的“精气神”,非但不应抽离,更应该、也能够得到强化。
造成农村空心化的原因是什么?一是村民尤其是农村新一代,觉得传统农业既少“钱途”又无前途,不愿干;二是认为城乡教育文化资源落差太大,为了下一代,明知城市生活不易也拼命往里挤。解决这些问题,根本上得靠顶层设计。不过,基层也不是完全无所作为。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这个看上去“虚拟”的网络,正在把满满的希望填充进有些凋敝的村庄。
是啊,乡村在城镇化过程中,如果丢失了既有的形态,失去了固有的文化,甚至没有了传统的产品,这样的乡村,“乡愁”何在,“灵魂”何在?
2013年,我们在微博与淘宝上注册“村官菜园”,尝试用互联网推介当地特产笋干、茶叶、萝卜、蜂蜜等。从村民手中收购优质农产品,统一设计包装,电商销售,打开市场,不仅让村民尝到了种植甜头,也让更多人看到了“少劳力大效用”的可能性,吸引了南屏及周边村庄的年轻人回到田野。借助市场力量,助推传统农业的传承和升级,保留住乡村最为宝贵的生态和传统有机生产模式。
村里的下一代,是构筑未来农村的底色,是中国乡村的希望所在。南屏村有30多名留守儿童,放暑假正值农忙,基本处于无人看管的状态。我们在微博和微信上也“淘”起了志愿者老师,引来不少外地大学生,办起了留守儿童暑期学堂。改变城乡教育差距、解决留守儿童成长问题,当然不可能都靠志愿者,但解决乡村教育问题,不妨少一些“等靠要”,多一些现代思维,多一些资源整合。
激活农村,要靠发展动力,也靠外来活力。近几年,鼓励返乡创业的政策力度加大,互联网带来的新思维、新机遇,让回乡创业的年轻人在增加。然而,由于区域特色市场难把握、农业回报较慢,创业难度并不低。另一方面,农村干部3年的任期偏短,村里的发展节奏较城市缓慢,任期里很多事干不大、做不深,后备干部的储备也有困难。能不能吸引更多受过教育、见过世面的年轻人、创业者走进田野,让现代思维在这里获得嫁接,引导乡村拥有新的发展又不丢掉它根本的形态?
在我看来,这,既是农业、农村、农民在迈向现代化过程中急需解决好的问题,也是当前基层治理的最大难题。
(张 昱 作者为安徽省黟县碧阳镇农业办干部兼南屏村支委,已有4年村官“官龄”。)
茶叶的叫卖老雾冲茶叶上一篇 : 安溪茶商结伴“欧洲十国游”
下一篇 : 走进安溪部分茶叶主产乡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