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茗与黑茶的十年荣辱 百亿产业触动穷安化蜕变
2021-02-28 11:45:19热度:135°C
2021-02-28 11:45:19热度:135°C
身在崇山峻岭间,安化黑茶并没有西湖龙井所拥有的便利交通。在有着七十年悠久历史的白沙溪茶厂旁边,甚至还没有出现一条像模像样的高速公路。
磅礴新闻记者 | 李思源 实习生 | 孙洪
“这估计是全国最烂的国道,”一位北京来的记者在安化县采访时曾感慨道。安化人一定会对坑坑洼洼的207国道记忆犹新,黑茶曾走过的路就如这一段路的坑坑洼洼一样,它曾在一个时代里沉沦,但终归还是在残酷市场里拼杀出了一条血路。
黑茶曾深陷游资炒作的舆论漩涡,仅广东一省的黑茶收藏者数量已超过20万;黑茶还曾与“传销”这样极不光彩事情脱不清干系。但是金子总会闪闪发光,在经过万般艰难苦楚后,黑茶最终得以发扬光大,它发出优雅醇正香气如今已飘散在全国各地的茶桌上,香气饱满而不艳,滋味滑口而生津。
200万天价黑茶激发打工仔创业欲
一缕52岁的黑茶出现在了中央电视台2005年的一期《鉴宝》栏目上,专家估价48万元,而两年后,当这缕黑茶再度出现在国际茶业大会暨展览会上时,它的身价已经达到200万了。
李清茗注意到了这个新闻,当时他还只是一个广州市遍地可见的打工仔,但与众不同的是,相比于其他打工仔,他更善于思考,也更具商业头脑。
李清茗预感家乡的“珍宝”多年来默默无闻的命运似乎要改写了。
他思虑了几天,打了电话给在家乡安化养老的父亲,问了问家乡的情况,随后便毅然辞工回乡创业,他决定要投入到黑茶的怀抱中。后来的事实证明,这个决定极为明智,黑茶并没有让他失望。
火车经过一座座工厂,他终于要离开广州这座城市了,车里挤满了像他一样的外来务工人员,他的心在沸腾着。
家乡穷,是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县,风景却尤其美。安化在雪峰山北段,山丘连绵,多竹多茶,民风淳朴,还出了多位羽毛球世界冠军。这里古称“梅山蛮地”,土著多为瑶族,是名闻遐迩的梅山文化发祥地。
想起家乡,李清茗脑子里仍然回荡着小时候听到的、嘹亮的踩茶号子:“大杠压得好呀,脚板稳住劲呀,小杠绞得匀呀,粗茶压成粉呀,细茶压成饼呀,好茶销西口呀,欠死日本佬呀,哦哦里喂耶,喂喂里哦呀”。父亲和村里的汉子们赤膊光脚上阵,唱着号子踩制千两茶。
黑茶,俗称“老毛叶”,是中国六大茶类之一,属于后发酵茶。而安化是黑茶的发源地,又分“三尖三砖一卷”。“三尖”指“天尖、贡尖、生尖”,“三砖”包括“花砖茶”、“茯砖茶”、“黑砖茶”,“一卷”则指花卷茶,即安化的千两茶,被誉为“世界茶王”。
火车终于到达长沙,李清茗又坐上了向西的汽车,驶过弯弯曲曲的山路,四五个小时后便看到了家门口。
虽然从小跟着父亲喝茶,但是想做这门生意,光靠了解的皮毛知识肯定是不够的。他去茶山上转悠了一圈,又走访了邻里乡亲,还在网上查了不少资料,思忖着如何创业。
“虽然当时安化黑茶在全国知名度还不高,但因为它有很多好功效,我知道是金子总会发光的”李清茗对磅礴新闻说。
安化黑茶历史悠久,起源于秦汉时期的渠江黑茶薄片,民间相传为张良所造,俗称“张良薄片”,汉代时成为皇家贡茶。唐朝时安化茶人开辟了远至中俄边境的 “万里茶路”,当时安化境内有茶行300余家,呈现出“茶市斯为最,人烟两岸稠”的繁华景象。
即使如此,它在20世纪50年代后却几近绝产,由于海外市场征购黑茶才使它在21世纪初重现。
李清茗认为是时候把握机会让安化黑茶从“边疆茶”变成“热销茶”了,他凑了些钱成立了自己的黑茶公司,开始的一段时间内很辛苦。他去各个茶叶市场推销,接一些小订单,努力开拓市场。尽管雇了当地的几个老乡工作,自己为了节省劳力成本,也参与杀青、揉捻、渥堆、烘焙、干燥各个工艺流程。
创业之难不堪回首,但对于李清茗来说,征途已始于足下。
«上一页 1 2 … 3 下一页» 茶叶国际市场什么茶叶养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