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力十年 做大咸丰茶产业
2021-02-28 11:36:57热度:163°C
2021-02-28 11:36:57热度:163°C
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关键一点,贫困地区需要产业支撑,才能变“输血”为“造血”,增强内生动力。农业部定点帮扶咸丰县,接力十年,坚持不懈,打造出了一片红火的茶产业。
一片茶园富了一方百姓
2月20日,农业部部长韩长赋一行,来到咸丰县高乐山镇龙坪村调研,不禁为眼前的一片茶园吸引。海拔五六百米的山坡上,集中连片的570亩茶园层层摆开,黄色的生物防虫板整齐醒目。村民们正在除草、施肥、培垄,为采收新茶准备。远处,则是一色被村民称为“茶叶楼”的小洋楼。
53岁的村民黄启胜介绍,自己种茶8亩,去年毛收入6万多元,家里人均收入过万元,“这是以前种水稻想都不敢想的事”。
龙坪,有良田千亩,却因寡照多雾,是个远近闻名的稻瘟病窝子。“谷子两头尖,三年两发癫”是过去当地农业生产状况的真实写照。村民长年只能混个肚儿圆,世代居住低矮、破旧的房子。
历经农业部十年定点帮扶,龙坪村茶叶产业从无到有,逐渐发展壮大,成为当地主要的富民产业。
茶树成了摇钱树。黄启胜说,乌龙茶可从每年农历二月采摘到八月,只要有劳力,不耽误季节,每天都可挣钱,每亩茶园毛收入可达七八千元,是水稻收入的好几倍。 2014年,他靠卖茶叶赚的钱,在县城买了一套100多平方米的房子。近期,他还计划将村里的吊脚楼改造成小洋楼。
干部掏腰包扶持茶产业
2006年3月,农业部干部王晓红受命从北京来到咸丰,挂职任县委副书记。
龙坪脱贫,路在何方?王晓红带领县农业局干部,多次进村入户寻找答案,详细了解当地土壤、气候条件和县里产业发展现状。经过调研,他决定在龙坪发展乌龙茶。
这在当时,可是个破天荒的想法:那时,我省尚无一亩乌龙茶。无种苗、无技术、无工艺,发展乌龙茶,岂不是天方夜谭?
听说要种乌龙茶,村民们也都认为是好事,但谁都不愿率先尝试。
眼看事情陷入僵局。王晓红在开大会时,从自己荷包里拿出5000元拍到桌上,承诺种亏了自己掏钱补。1万元、2万元……一周之内,镇里33名干部共同筹资38万元,以每亩600元的租金,租赁260亩土地种上了乌龙茶。
有了基地,必须要有加工企业。王晓红和时任县委、县政府领导又通过招商引资,引进福建茶商进驻龙坪,办起了全省首家乌龙茶加工厂——馨源生态茶业公司。公司总经理周忠文介绍,十年来在咸丰加工茶叶,亲历了龙坪村从矮屋到高楼的巨大变化。
2009年,茶园开始逐步产生效益,干部的示范效应开始显现。农民想收回租地,自我发展,干部就将基地无偿退还农民。随后,乌龙茶面积不断增加。龙坪村的茶园面积发展到2200亩,高乐山镇发展到2.2万亩。
咸丰县委书记刘忠义介绍,全县茶叶总面积,由2006年的4.2万亩发展到2015年的18.57万亩,形成了乌龙茶、绿茶、红茶、黑茶、白茶竞相发展的良好格局,规模以上的茶叶企业21家,全县茶叶总产值9.74亿元,为农民提供现金收入3.6亿元。
持续打造茶叶品牌
为进一步提升该县制茶水平,2014年10月,时任咸丰县委常委、副县长的农业部挂职干部黄海,专门从国家农业部争取资金,带领县内茶叶加工企业负责人前往福建武夷山、安溪、宁德等地,考察和学习制茶工艺及品牌建设。
去年,馨源茶业公司生产的红茶,参加福建省茶王比赛,获得第四名;茶叶出口产值达400万美元。全县的茶叶市场拓展到北京、上海、重庆、杭州等地,还有不少茶叶漂洋过海,远销欧美、非洲等地。
绿色是茶产业的生命线。每一任农业部挂职干部,都高度重视茶叶绿色发展,并提出用“管炸药的力度”管控农药残留。在这一理念指导下,建设生态茶园成为农民的自觉行动。咸丰因此成为全国首个有机农业(茶叶)示范基地、全国绿色食品(茶叶)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
去年,农业部干部祁睿到咸丰县挂职任县委常委、副县长。面对茶叶品牌不响的现实,祁睿积极沟通。农业部部长韩长赋明确表示,借助央视七频道传播优势,借力唐崖土司城世界文化遗产名片,着力打造“恩施硒茶·唐崖”公共品牌,助推咸丰茶叶产业实现新跨越。
茶叶加拿大油柑茶叶上一篇 : 陈宗懋院士:茶叶中稀土元素的限量标准有望撤销
下一篇 : 吴德亮新书关注台湾文人茶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