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旅融合大发展 村民提升幸福感

2021-02-28 11:14:40热度:139°C

园花海,品蒙顶山茶,走观光绿道,住茶家乐……近年来,赴雅安市名山区旅游的游客不难发现,如今名山有了许多新的去处,有不少地方甚至能够实现“吃、住、玩”一体。

“茶旅融合”如今已成为名山区“4·20”芦山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实现跨越发展的主要路径,那么茶旅为何要融合,怎么融合,未来如何把握发展方向?笔者进行了采访调查。

茶旅为何要融合?

7月12日,行走在名山区万古乡通往中峰乡的精品旅游线路,两旁的梯形茶园像绵延的绿浪,缓缓延伸向远处,茶园间放满了黄板和捕虫灯 (太阳能频振式杀虫灯),薄雾下,正在茶园间劳作的茶农依稀可见。

这里也是雅安市百公里百万亩茶产业生态文化旅游经济走廊之一。茶园旁,是一栋栋典型川西民居风格的农房,清漪湖水清澈,樱桃塘荷花正盛,不时有游客过来垂钓。

名山以盛产“蒙顶山茶”闻名于世,“扬子江心水,蒙山顶上茶”千古传颂,名山2015年茶园面积35.2万亩(航测面积45万亩),茶叶总产4.65万吨,鲜叶产值17.17亿元;全区90%以上农户种茶。

名山区万古乡红草新村“炳祥手工茶”的老板刘林之前在深圳打工,“4·20”地震中他家的房屋受损,灾后重建中,刘林一家在新村聚居点新修两层新房,一家7口随后搬进入住,平时采茶、制茶,收入开支勉强持平。随着来新村旅游观光的游客增多,今年4月份,刘林投入三四万元,经营起了茶楼和景区观光车,带动家庭增收。

“村上像刘林这样的村民还有许多。”据红草村党支部副书记陈自红介绍,这三年村上变化大,新村从无到有,街道整洁漂亮,村民开办茶家乐增收。

据悉,如今茶叶已经成为名山的支柱产业和富农产业。2015年名山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可达10800元,实现增幅10.52%,其中茶实现纯收入5480元,占50.7%。

为促进茶产业转型升级,抓实茶产业重建,区委政府提出了“政府主导、农民主体,依托优势、打造特色,突出休闲、享受自然,产业升级、农民增收”的茶旅融合思路。”区委农工委相关负责人介绍。

灾后重建过程中,名山结合自身所具备的交通区位优势、茶业产业基础和生态旅游资源特色,围绕中央、省委关于农业农村工作总体部署,确立“以茶业为引擎、旅游和康养双轮驱动”的产业发展定位,将推进茶旅融合发展提到了一个重要的位置,结合灾后重建,有力带动实现农民持续稳定增收。

“3年的灾后重建,名山不仅是恢复重建,而且是提升再建,通过茶旅融合,环境改善了,茶产业转型升级了,更重要的是,给农民带去了增收的希望。”该负责人说。

茶旅如何融合?

在名山区双河乡骑龙村,一望无际的茶园里几乎都套种上了梨树。

“游客来骑龙新村可以吃梨品茶。”骑龙人家茶家乐老板何兴贵是本村的村主任,他告诉笔者,“‘4·20’地震后,我才开始修建这家茶家乐,2015年开始营业,效果很好。”

从茶园收入来看,何兴贵承包了30亩茶园,加上茶家乐的收入,一年下来有10多万元的纯收入,增收效益明显,而且带动了村上三四家农户一起开办茶家乐。

在灾后重建过程中,名山先后聘请国内知名策划团队,形成《蒙顶山茶产业转型升级中长期发展规划》,理顺和明晰茶产业发展的总体思路和具体路径,通过组建“蒙顶山茶基地联盟、蒙顶山茶企业联盟、蒙顶山茶品牌联盟”三大联盟,培育“蒙顶山茶、蒙顶山茶叶交易所、名山茶树良种繁育场”三大品牌,打造“市场、文化、宣传”三大平台,推进与“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现代旅游业”三个融合,构建起蒙顶山茶产业发展的大体系大格局。

2013年以来,名山茶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大力开展生态茶叶示范基地建设,新增有机茶园1500亩,27万亩全国绿色食品 (茶叶)标准化生产基地通过农业部认定。引导具有一定规模和经营基础企业抱团,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省、市、区级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龙头企业31家。

其次,全面推动景区茶区、茶旅品牌、茶旅文化、茶旅康养“四个一体化”,蒙顶山AAAAA创建、百丈湖国际旅游度假区开发等茶旅融合发展重点项目取得实质进展,茶产业生态文化旅游经济走廊和四条精品旅游线路基本建成,茅河水韵茶乡、红草坪骑游茶乡、牛碾坪科普茶乡、蒙山旅游新村等重建项目全面完成,具有名山茶文化特色的生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试验区初步成型。在空间布局上,形成了“1+6+N”布局:1廊,6个茶乡,5个新村,125个居民点,4家企业,N个茶家乐和无数茶农。

如今,名山茶旅融合发展已初见成效,2016年上半年全区旅游接待人数达187.3万人次,同比增长22.6%,旅游产业综合收入15.1亿元,同比增长26.9%。品牌价值逐步彰显。“蒙顶山茶”区域品牌和“蒙顶黄芽”单品参展米兰世博会荣获“百年世博·中国名茶”金奖和金骆驼奖,区域品牌价值达23.68亿元,居四川第一,“蒙顶山茶”品牌市场占有率和影响力显著增强。

茶旅融合未来可期!

结合“4·20芦山地震”灾后重建、产业重建机遇,名山建设幸福美丽居民新村20个、新村聚集点128个,建设百公里百万亩茶产业生态文化旅游经济走廊,建设中峰、万古、双河等6片特色观光茶园,发展茶产业,促进茶经济,推动茶旅游。

如果说 “雅安茶产业生态文化旅游经济走廊”名山段是一串美丽的项链,牛碾坪就是项链上最为耀眼的明珠。中峰乡牛碾坪是名山区茶产业灾后恢复重建打造的茶旅融合发展示范点,集休闲观光、知识科普、采摘体验、茗茶品鉴、茶膳品尝为一体。

在牛碾坪,上万亩的梯形茶园像极了一幅幅墨绿色的山水画。7月12日,笔者走进牛碾坪,步行道蜿蜒在茶园之间,不时有游客过来驻足观赏。这里将骑行观光与步行相结合,打造骑行、科研、游客体验、采茶制茶一体的综合体。

据牛碾坪工作人员施欢介绍,牛碾坪从2015年开始打造,目前一期工程已经建成,效果非常明显。平均一天游客达三千人次,在今年采明前茶的时候,周末一天甚至有上万人次过来观光旅游。

“蒙顶山、牛碾坪、红草坪等地的发展模式代表了我们未来的方向。”名山区委农工委相关负责人说,区委政府在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过程中,以全域建设四川蒙顶山国家茶叶公园为载体推动茶业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目前连接蒙顶山——清漪湖——百丈湖——牛碾坪的40公里 “中国至美茶园绿道”全面完工,茶园初步实现了“茶区变景区、茶园变公园、茶山变金山”的飞跃,一个以35.2万亩优质茶园为基础“茶中有花、梯次开放、色彩纷呈、四季辉映”茶叶公园秀容初显。

据统计,今年开春以来,蒙顶山、牛碾坪、红草坪等休闲农业观光旅游每天接待量3000人次,最高近万人,累计已接待30万人,带动了交通、餐饮、住宿等生意的火爆,增加了茶叶企业收入、茶农收入和其它行业收入,增加了经济与社会效益。

笔者了解到,未来名山将以此为契机,带动茶旅融合创新,名山茶叶和旅游在经济“新常态”下实施茶旅融合转型升级发展,依托茶产业和蒙顶山旅游区提升,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成为川西地区休闲农业旅游热点和全国茶文化旅游重点县。

百姓心语

“茶乡人民感恩党,重建脱贫奔小康”

“感谢党和政府,党的政策好,也感恩那些帮助过我们的人,将来只要有了能力,其他地方如果遇到什么灾害,我们也愿意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提供帮助。”7月12日,名山区万古乡红草村2组64岁茶农周加洪对笔者说到,目前他与老伴、外孙在家留守,这段时间,他正在茶园里“淘茶”。

“4·20”地震后,周加洪一家在原址重建,因为家庭经济紧张,贷了5万元的款,现在他的年收入稳定在五六万元,不仅有能力还上贷款,而且现在的茶园也发生了变化,竖起了黄板、插满了捕虫灯,除了种茶,还能通过旅游带动增收。

三年来,周加洪真切地感受到了这里的巨大变化:“现在生活跟以前比,那是洋气多了!”

周加洪表示,接下来,他打算将鱼塘好好弄一下,通过吸引游客垂钓来增收。

茶叶在国外卡通茶叶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