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小蓑蛾
2021-02-08 16:10:19热度:137°C
2021-02-08 16:10:19热度:137°C
茶小蓑蛾又称小背袋虫。国内主要分布于江苏、浙江、安徽、江西、福建、湖南、湖北、广东、海南、广西、四川、云南、贵州、河南、台湾等省(自治区),除为害茶树外,还能为害山茶、油茶、杏、梨、白杨、梧桐、紫荆、白兰等多种植物和林木。
1、形态特征 雄蛾体长4.0~4.5毫米,翅展11.5~13.5毫米,体翅深茶褐色,触角羽状,体表皮白色细毛,腹面毛密而长,后翅底面银灰色,有光泽。雌成虫蛆状,体长6~8毫米,透咖啡色,胸腹部米白色。
卵椭圆形,乳黄色。
幼虫成长是体长5.5~9.0毫米。头咖啡色,有深褐色花纹。体乳白色,前胸背面咖啡色,中、后胸背各有咖啡色斑纹4个。腹部第八节背面有褐色斑点2个,第九届有4个,臀板深褐色。
雄蛹茶褐色,翅芽伸达第四腹节,腹膜有短刺2枚。雌蛹蛆状,黄色,头小,腹膜也有短刺2枚。
幼虫成长时护囊长约7~12毫米,枯褐色,内壁灰白色,思质,质地坚韧,囊外贴粘茶末状细片,化蛹时在囊的上端有一长丝炳系于枝叶上。
2、习性及规律 茶小蓑蛾在浙江、安徽年发生2代,广东、福建年发生3代。在杭州,以3.4龄幼虫在护囊内越冬,数年3月份开始活动,5月中下旬开始化蛹,第一、二代幼虫分别在6月中旬和8月下旬开始发生。
雄蛹均在白天羽化。卵的孵化率高,卵期5~7天。初孵幼虫自离开母囊至作成护囊一般只需30分钟左右,囊由丝黏缀细碎叶片而成,初为黄绿色,日后变枯褐色,3龄以后护囊外常黏附有碎叶片和枝片。1、2龄幼虫咬食叶肉,留一层表皮,被害叶呈不规则形枯斑;3龄后穿孔,有时也咬食枝梢和幼果表皮。幼虫在晴天日间均躲在叶背或茶丛中,黄昏后至清晨或阴天则栖息叶表。幼虫老熟后,先在囊口吐一根长约10毫米丝索,将囊悬于枝叶下,然后调转虫体化蛹其中。雄虫囊多悬于茶丛下半部隐蔽处,雌虫囊多挂于上部叶片繁茂处。
其它习性和发生规律与茶蓑蛾基本相同。寄生性天敌对茶小蓑蛾种群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已发现的有小蓑蛾瘦姬蜂、蓑蛾瘦姬蜂、裙幅瘦姬蜂、桑蟥聚疣姬蜂、驼姬蜂、大腿峰等。
上一篇 : 白囊蓑蛾
下一篇 : 茶园规划--因地的选择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