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南采茶戏,在危机中传承发展
2021-02-08 12:54:16热度:179°C
2021-02-08 12:54:16热度:179°C
“采茶戏进校园”活动把采茶戏作为中小学素质教育和乡土文化教育的重要内容。图为赣州市厚德路小学学生在校园里表演赣南采茶戏。
矮子步、扇子花、单袖筒……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这些经典表演特征离我们渐行渐远。近年来,随着赣南采茶戏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传承采茶戏的热潮持续高涨,经典的采茶戏与老百姓渐行渐近,在赣南大地遍地开花。
有人曾有过这样的疑问,这个时代有卡拉OK、电影电视,为何还需要采茶戏呢?其实,在采茶戏的光影里有着客家人的旧时阳光。
目前,赣南采茶戏的发展整体状况良好,但就全市而言发展还不够平衡,采茶戏依然面临着危机,她的传承发展之路在希望与担忧中前行。
赣南采茶歌舞剧院副院长侯祺幼告诉记者,由于受到经济和人才培养的制约,少数县的采茶剧团还没有完全恢复正常演出,有的剧团配制不全,缺编剧,缺导演,缺音乐创作,甚至缺乐队,创作演出受到严重的制约。另外,赣南采茶戏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加强理论研究以及对剧种的音乐、语言、表演、服饰等方面的规范,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赣南采茶戏的传承还存在许多令人担忧的现象,如现在专业老艺人寥寥无几,退休演员年事已高。全市采茶戏编剧创作队伍从上世纪80年代的80余人锐减到今天的不到10人,呈现后继无人之困境。剧目生产缺乏财力,地方戏没“戏”无法占领阵地、占据市场,很难争夺观众。演职人员工作环境、生活条件较为艰苦等等。
“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方针。我市在传承和保护赣南采茶戏上做了大量的工作,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采茶戏的活力。
2004年,市政府决定通过政府、单位出资的方式,每年由各县(市、区)选送3名至5名学生到赣南文艺学校定向培养,计划年培养青年采茶演员约60名。
2006年,赣南采茶戏被列入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为大力推广、传承和发展赣南采茶戏,赣南采茶歌舞剧院在章贡区南河路设立了周末采茶戏院。
2007年初,章贡区启动了“赣南采茶戏进校园活动”,把采茶戏作为中小学素质教育和乡土文化教育的重要内容。
2008年9月20日,全市“赣南采茶戏进校园活动”正式启动,将用3年至5年时间,建设一批文化底蕴深厚、具有赣州市特色和时代特征的采茶戏示范学校,构建具有赣南特色的校园文化体系。
今年6月1日,安远县特别举行“安远县采茶戏进校园文艺汇演总决赛”。安远县采茶戏剧团团长赖永贵说:“通过采茶戏进校园、进社区等活动,可以营造‘人人知采茶戏、人人爱采茶戏、人人学采茶戏’的浓厚氛围,进一步传承与弘扬赣南采茶戏艺术。”
近年来,作为赣南采茶戏传承发展、创作演出的示范和龙头单位的赣南采茶歌舞剧院、赣南艺术创作研究所,在传承发展,创作精品,培养人才上投入了大量的经费和精力。赣南采茶歌舞剧院的转企改制激发了赣南采茶歌舞剧院的活力,使其实现艺术创作、生产、演出与营销一体化。市文化部门通过市场运作,将百余个赣南采茶戏和采茶曲牌以及客家歌舞录制成VCD光碟,并向全国公开发行200多万张。
采茶戏在开放兼容、博采众长中凸显传统艺术个性,在发展中得到传承,这在近两年我市反映农村题材的采茶戏得到体现,如《豆腐哥、豆腐嫂》、《受气包》、《快乐标兵》等。特别是《快乐标兵》,既继承采茶戏活泼、清新、诙谐、朴实、载歌载舞等传统特色,又注入了许多现代音乐、舞蹈的时尚元素。堪称赣南采茶戏“三绝”的“矮子步”“单袖筒”“扇子花”在《快乐标兵》中焕发光彩。
侯祺幼认为,采茶戏的传承与保护应该坚持以人为本,要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者和传承人的积极性,改善其生活和工作环境。其次是要处理好保护和发展的问题,要努力探索多样化保护形式,科学调动民众参与积极性。在积极探索市场上,可以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如采茶戏与旅行社结合,或采茶戏进景区等,让游客欣赏独具地方特色的民间曲艺,增加游兴。
有人说,作为“遗产”不是用来凭吊的,更不是用文章来纪念的,而应该真正融入老百姓的生活之中。
赣南采茶戏传承之路漫漫,任重道远,后继者还需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勇气负重前行。(廖翠霞魏丽霞罗旭炜温居林)
它山堰茶叶喝茶叶茶能不能减肥上一篇 : 柳产绿茶成“中茶杯”广西获奖最多城市
下一篇 : 杂技《茶》签约上海世博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