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证华夏美俗的“茶亭传牌”
2021-02-08 12:49:49热度:125°C
2021-02-08 12:49:49热度:125°C
◆吴厚荣
日前,在江西贵溪市白田乡标溪夏家村,我看到了一块村民们珍藏的“茶亭传牌”。此牌用杉木板制成,长41.7厘米、宽20.8厘米、厚1厘米;牌面斑驳,边角磨损,显示其年代的久远。牌左端竖写一行较大的字:“夏家送茶排名”;板面以墨线划出小格,每格中用毛笔整整齐齐地填写着户主的姓名及其轮值送茶的日子;共书写户主84名,列于首位的名字已难看清,但可辨识其下注有“五月十三日”(农历),这是标清茶亭每年开始供茶的日子(到重阳节停供),第二名是“邓有财(十四日)”,以下连续开写各户主名字。从名单上可见,参加送茶的有聚居于该村的夏、赖、丁、汪、王、吴、周七姓人家,夏姓占绝大多数。(见上图)
标溪村位于贵溪、弋阳、万年三县交界处,古来有条连通赣东北9县的大道经过,相传于元末明初,就在村西道旁建起了一座茶亭,为行人提供饮茶小憩之所。据长者言,旧时大道上行人川流不息,最多时一日达千人以上,都爱进亭畅饮甘茶。标溪茶亭历来名传遐迩。
标溪是个大村,早年就有七八十个烟灶。家家都乐于为茶亭献茶,如何逐日挨户通知以使茶亭供茶不辍不乱呢?老祖宗就设计了这块牌子,其功用是:按牌上列名次序,上家传下家,传到谁家就负责送茶一日;“茶亭传牌”由此得名。据老年人回忆,现存的这块木质传牌,是在20世纪50年代后期所制,迄今已有50余年;而此牌又是仿照前头旧牌的格式制作的,则标溪茶亭使用传牌的历史就更为悠久了。时至今日,标溪村已繁衍至280户,为传递方便,近年已改用包装箱纸制牌了。“茶亭传牌到门上,烧茶送茶切莫忘”,是标溪村历代相承的传统。夏秋农事日夜忙,但每天黄昏传牌交接,接牌户不论多忙,当晚就会把大锅水烧开,投入自制的最好茶叶,煮茶停当,让茶水经夜变凉,次日大早就担到茶亭。当日,主妇还会叮嘱子女随时到茶亭转转,一看到茶水快被行人喝光时,就立马再送去一担。因为相传立有一条规矩:空茶桶是没有资格放在茶亭里的,村中人若见茶亭中的茶桶空着,就可把桶扔得远远的,谁让你败坏标溪茶亭名誉呢?!全村老少口耳相传:茶亭茶亭,就是“有茶才停”,八方行人都是全村贵客;谁家供茶怠慢,在村中舆论中是最不光彩的。另外还有一条规矩,从小暑到立秋的“三伏天”,每日要加派一两户送茶,最热时茶亭一天需供茶十担左右。总而言之,标溪茶亭从来不会让一个行人喝不到茶而离开。
为什么数百年来标溪村民代代相传如此热心茶亭事业呢?村中人告诉我一句谚语:“谁家没有出行人,应将路人当亲人。”一个人炎夏出行,流汗过多,极易脱水中暑发痧,或因口渴难忍而喝路边生水,以致呕吐泻泄,那可都是夺命的险症啊!而这座茶亭,让行人既有阴凉歇处又有香茶可喝,解乏又解渴,这不是替无数人解难保身的大善事吗?祖宗造亭供茶,哪个子孙会不乐意送几天茶呢?村中还有一个传说:曾有母子二人一天中多次扛桶向茶亭送茶,孩子贪玩不太乐意了,母亲就说:“这是给你爸送茶呢!”孩子不解:“爸不是到外县卖水果去了吗?”母亲说:“是啊,你爸这会儿正在那边的茶亭里喝茶呢!”孩子恍然大悟,脚步顿时欢快蹦跳,摇晃得把桶里茶水都溅得母亲一身。村民说:“你知道这故事里藏着一个什么道理吗?就是一句古话:帮人就是帮己。”
清乾隆十五年版《贵溪县志》对茶亭有一个评语。该志在记载包括标溪茶亭古名在内的一系列茶亭之名后,加了一段按语:“茶亭呈报颇多,处处义浆,宾旅无虞暑渴,是亦厚俗之一征”。称茶亭为淳厚民俗的一大象征,可谓中肯。
昔时大江南北,像标溪这样的茶亭,曾经是星罗棋布,至今仍有一些乡、村以茶亭命名。华夏古传的茶亭风俗,形成了一种茶亭精神,即平民百姓的人间关爱、互惠情怀和公益热忱,其中蕴含的是民族文化记忆中的“和谐思维”。标溪村的这块茶亭传牌,正是这种民族美俗的见证文物。
如今,由于交通发达,饮料随处可买、随身可带,众多茶亭皆已隐退于历史深处,但标溪茶亭年年夏秋依旧供茶不辍,因为当地公众还需要它,全村还乐意供奉它,可谓一枝独秀。标溪茶亭,也许是华夏茶亭美俗唯一仍存的活化石吧!
茶叶青山绿水茶叶投法上一篇 : 茶马古道上绝版的繁华古集市
下一篇 : 南宋士民苦中寻乐 在喝茶习俗上留下许多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