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族的风俗习惯有哪些,回话有哪些风俗习惯
2021-02-08 12:45:58热度:532°C
2021-02-08 12:45:58热度:532°C
很多朋友们想知道回族的风俗习惯有哪些,回话有哪些风俗习惯?和茶网茶与生活小编下面详细介绍一下回族的风俗习惯。
一、回族的主要风俗习惯
回族的生活习俗与"清真"融为一体。"清真"的宗教意义是"洁净无染"、"真而独一"和 "至清至真",因此,回族生活习俗,十分讲求身心的清洁干净,质纯品正。
从用水来说,回族对生活用水十分讲究。在城镇自来水系统产生以前和现在的农村,家家都有砖砌加盖的水井,提水的桶不用时悬空垂挂,汲水前必须洗手。出外用水以流水为上,平时洗涤均用汤瓶、吊罐或勺浇冲洗法,不用盆洗。
回族喜食牛、羊、鸡、鸭、骆驼、鱼、兔等动物肉,忌食猪肉,不食猛禽猛兽及爬虫类动物的肉,不食自死的或未以安拉名义宰杀的动物肉,不食动物的血。
二、饮食
回族群众主食为面食,其种类繁多,如馍类就有花卷、塔锅盔、糖酥馍、油酥馍、烘馍、蒸饼、各种花样的蒸馍、油香(油炸饼)、各种油果子、傲子、麻花等。面条类有干拌吃的醒面、把子面、拉条子、片片揪面、韭叶切面、拨刀子面、炒面、蘸片子;带汤吃的有烩面、揪片子、寸寸子、炮丈子、疙瘩片面、擀面、面条、面旗子、臊子面、拌汤;此外还有搅团、凉粉、粉汤、凉皮子、面精、饺子、粉汤饺、包子、油塔子、肉龙、油炸糕、火烧、水煎包子、切糕。肉食有腊牛羊肉、酱牛羊肉、煮牛羊肉、羊杂碎、凉拌牛舌、全牛汤等。逢年过节或嫁娶喜庆待客人,大部分人家仍然做传统待客菜看"九碗三行子"席。90年代以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也兴一道道上菜,一般上10道菜。
旧社会,回族家中的饭一直是妻子做,丈夫回到家里不过问做饭问题,只等妻子端饭上桌,吃饱了一抹嘴就完事。直到50-60年代,丈夫也只有个别人干点辅助工作。70年代 后期,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这种情况有了很大变化,不少丈夫能主动下厨与妻子共同做 饭,有些双职工家庭,谁早回家谁做饭。1990年调查86人,其中妻子做饭的占21.24%,父 母做的占1.74%,丈夫做的占1.24%;74.78%的人回答谁有时间谁做饭,其中30岁以下 占60%多。
三、饮料
回民喜喝茶,一般用获砖茶,有的老年人用熏茶,还添加糖、红枣、沙枣、葡萄干、杏仁、 核桃仁、蜂蜜、果干、杏干、枸杞、桂圆等辅料。一般老人在晨礼之后先喝茶。各家各户都有 盖碗茶具,茶具由茶碗、掌盘、盖子配套。给客人一般泡糖茶,糖茶又分红糖砖茶、白糖清 茶、冰糖窝窝茶,尊贵的客人要放八宝茶或三香茶。沏茶讲究用牡丹花水(沸水),要当着客 人的面,将碗盖揭开,放入茶料,然后盛水加盖,双手捧递。喝茶时,边刮边喝边添水。除喝 清茶外,还饮用一种不用茶叶的茶,叫"油条",即将牛、羊油炒熟,加面粉炒至微黄,加葱 花、盐末等,三者拌均,饮用时用沸水冲泡或煮沸用,这是回族人外出时食饮兼用的一种方 便饮食。
四、服饰
回族讲求"服饰净,居处净"。服饰偏爱白色,婴儿用白布包,长大戴白帽,归真(死亡) 后用白布裹尸。因白色不藏污垢,发现不洁之处便于及时清洗。
焉耆回族妇女都精于针线活,特别擅长绣花,绣工精细,枕头、马甲、鞋、婴儿的裤子、 帽子甚至男人的袜跟上都绣上花、昆虫。姑娘出嫁后,能取得"上炕的裁缝,下炕的厨师"称 号,才能算是个好媳妇。中年妇女多穿短装,上衣上窄下宽且长,一般都是过膝盖或达到膝 盖;头戴发网,有的则蒙上棕色或白色的头巾。青年妇女爱穿颜色鲜艳的服装,不少少妇、 少女穿的肚兜、夹袄、棉袄、坎肩的胸部和裤脚上都绣有各式各样的花边,头扎红、绿色丝 绸头巾,脚穿绣花鞋。年老妇女喜欢青、黑两种颜色的布料,服饰纯朴、素净。
20世纪60年代前,焉营的回族男子服装多肥大,外衣为黑色,内衣为白色小褂,对襟直领,锁扣、外穿坎肩;裤子多用黑色,长及脚面,扎裤腿(青年不扎);一般常戴白色小帽。
新中国成立后,服饰已发生很大变化,除一些老年人还循旧俗外,一般青年人大多穿中山装、军便服。20世纪80年代以来,流行西服、连衣裙和牛仔裤等。1990年,从各年龄段的115人抽样调查中,喜欢穿流行服的49人,占42.6%;喜欢穿西装的32人,占27.83%;两者 相加81人,占70.43%。根据伊斯兰教规要求,妇女的腿、臂、胸部都是绝对不能外露的,不论男女衣裤都要宽大些。但现在穿短袖、无领连衣裙、短腰窄裤管的牛仔裤的人日渐增多。经抽样调查,认为牛仔裤难看的32人,占27.82%;认为连衣裙难看的4人,占43%;认为违犯教规的12人,占10.43%;认为伤风败俗的2人,占1.74%;有72.17%的认为牛仔裤好看,可以穿。新式的时装被大部分回族青年所喜爱。
20世纪60年代后,焉耆回族妇女中只有老太太戴头巾,只遮发不遮面,中年以下妇女很少戴 头巾的。新中国成立前,妇女婚前多梳辫子,婚后改为发髻。新中国成立后,中青年妇女中 逐渐盛行短发。80年代,盛行烫发和披肩发。1990年,对77名具有各种职业、不同年龄的 妇女进行调查,有38.96%的人喜欢烫发、披肩发,有37.66%的赞成传统发式,认为女式 短发好的人占13.3%。
焉耆妇女向有喜戴饰物的习惯。过去女孩最迟在五六岁就要扎耳朵眼,开始戴银丝耳 环,买不起耳环的贫穷人家用粗细适中的茶叶棒涂上清油塞住耳朵眼,以防长严,有的女 孩十几岁仍用此法。除耳环外,金戒指、金手锅、玉锅、项链、发卡也都是回族妇女喜爱的装 饰品。经调查77位妇女,平日经常佩戴首饰的占51.95%,只有节日和会客才戴的占 23.38%,从来不佩戴的占18.18%,学生禁戴的占6.48%。在各不同年龄段的妇女中平日 经常佩戴首饰的,16-20岁的占20%,21-30岁的占30%,31-40岁的占32.5%,41- 50岁的占17.5%。
五、住行
焉耆回民的住房一般以中国传统古典四合院建筑为模式,融合回民生活起居的特点, 形成一种本民族的建筑模式。四合院的正心是二层木结构框架式的阁楼,楼前为木结构 "勾连搭式"卷棚,所有外露的木构件都有精细的雕刻,两侧厢房也是雕梁画栋,每一根椽 头都刻有花纹,过道对厅都是用木结构花格扇门组装而成。这种住宅要求门窗大、房屋开 间大采光好、所有的雕梁画栋雕刻以花卉图案。
70年代后,建房为土木结构平房,房上草泥抹顶,一般房屋布局是一明两暗三大间。 生活富裕户,住房分卧房、客房、厨房、库房等。生活差一些的人家虽然一切都较简陋,但仍 保留了较大窗口、大开间的特点。
过去,一般人家均是土炕(即火炕)。70年代后,城镇大部分人家换上了新式床,只有 个别有老人的家,还有土炕;农村家庭,新式床、木板床、土炕并存。1988年,对110人抽样 调查,欢迎新式床的占77.39%,喜欢木板通铺的占15.65%,喜欢传统土炕的占6.96%; 喜欢炕的均是40岁以上的人。
家户室内都注重摆设,陈设整齐,窗明几净,庭院每日洒水清扫,室内常燃巴兰香等。 栽植葡萄、养花是焉耆回民的传统习惯,家家葡萄架成荫、院子里花草繁茂。
离城较远的农村,人们上街多骑毛驴,或坐毛驴车。80年代,由于生活改善,年青入外 出骑自行车、摩托车。要是全家上街,部分人家乘上小四轮拖拉机,部分人以毛驴大篷胶轮 车代步。每逢星期日,镇内街道上车水马龙,人如潮涌。
六、婚姻
上一篇 : 印度“幸运茶室”有趣的饮茶礼仪
下一篇 : 浙江嵊州提升茶叶品牌内在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