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武夷山大红袍岩茶

2022-11-06 19:05:17热度:56°C

武夷山大红袍茶叶可分为母树大红袍、正本大红袍(也称纯种大红袍或无性系大红袍或二代大红袍)、商品大红袍三个类型。母树大红袍2006年以后已停采,市场并无售卖。

大红袍是武夷山岩茶的总称,肉桂属于岩茶当中的一种

武夷岩茶 大红袍

请各位大侠帮忙.武夷山的大红袍 春茶大概几月份上市呢?

“大红袍”名枞茶树,生长在武夷山九龙窠高岩峭壁上,岩壁上至今仍保留着1927年天心寺和尚所作的“大红袍”石刻,这里日照短,多反射光,昼夜温差大,岩顶终年有。

有高有低,有级[推荐阅读::茶是碱性还是酸性,学习茶道文化和茶艺教程请访问:茶文化,:www.guniangcha.com)别区分的!最高级的是要上贡的,一般人是喝不到的!武夷山大红袍大约在800—1200元一斤之间!愿你饮之养身,饮之健康,饮之快乐,饮之幸福!

福建武夷山大红袍岩茶

武夷山大红袍茶叶好不好 泡出来全是红色 是不是属于红茶

大红袍好毋庸置疑,只是你说的水是红色就要更多的去了解大红袍了,茶是属半发酵的茶。如果是新茶汤色会偏黄色,陈放后也是继续发酵的过程,汤色会变成类似红茶的。

真正的大红袍种植在哪里?

“大红袍”名枞茶树,生长在武夷山九龙窠高岩峭壁上,岩壁上至今仍保留着1927年天心寺和尚所作的“大红袍”石刻,这里日照短,多反射光,昼夜温差大,岩顶终年有。

目前的武夷岩茶,已经有了国家标准(GB18745-2002)。 按照这个标准,武夷岩茶产品分为五个品种系列:水仙、肉桂、大红袍、名丛和奇种。 大红袍是武夷岩茶中品。

之所以提这个成绩,是看到那末多卖岩茶的,那大红袍不是产量出格低么?。

真正的大红袍据说只有四棵,每颗树的年产茶两大概是半斤左右,所以每年的总**量大概是两斤左右,那么多茶商说有大红袍,其实都是后来嫁接出来的。所以真正的大红。

武夷岩茶的产品分类 建国后关于武夷岩茶的产品分类只有三大类,武夷水仙、武夷肉桂、武夷奇种。改革开放后,上世纪80年代武夷山市茶科所首次推出小包装的大红袍。

全国首个茶叶冲泡与品鉴方面的地方标准《武夷岩茶冲泡与品鉴》将出台

本报讯 有利于消费者科学、明了地进行武夷岩茶的冲泡,提高消费者对武夷岩茶的鉴赏水平和辨识度,进而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这是制定《武夷岩茶冲泡与品鉴方法》地方标准的意义。截至15日,作为全国首个茶叶冲泡与品鉴方面的地方标准,已通过审定进入最后的送审阶段。

“将进一步指导全社会正确冲泡和品鉴武夷岩茶,对推动武夷岩茶产业和茶文化传播起到积极作用。”标准起草组人员、武夷山市茶业同业公会会长刘国英表示。

必要性:让更多人领略武夷岩茶的岩韵和品质特征

武夷岩茶为乌龙茶的始祖,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2002年制定了《地理标志产品 武夷岩茶》,并制定了实物样标准;2006年修订了《地理标志产品 武夷岩茶》。经过十多年的宣传推广,武夷岩茶产业得到了迅猛的发展,销区由闽南沿海地区、潮汕地区扩展到全国各省市以及东南亚、欧美等地。

由于武夷岩茶品种繁多,山场和工艺复杂,产品的特征和风格多样化,不同的水质和冲泡方法,泡出的茶汤效果大相庭径,甚至体现不出武夷岩茶的品质特征。为了区别于武夷岩茶的专业审评,让更多的武夷岩茶爱好者和消费者领略武夷岩茶特有的岩韵和丰富多彩的品质特征。2014年,由武夷山市茶业同业公会申请地方标准立项,福建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批准制定本标准。随后,武夷山市茶业同业公会、武夷山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等单位承担了该地方标准制订的起草工作。

实用性:结合实际并广泛征求意见

起草组首先是多方借鉴其他标准编制的经验,先后组织成员对武夷岩茶相关标准《地理标志产品 武夷岩茶》、《茶叶感官审评术语》、《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饮用天然矿泉水》、《瓶装饮用纯净水》 等冲泡武夷岩茶相关的标准和资料进行了分析讨论,并进行了深入分析和总结,全面了解标准的内涵及编制方法,其次是结合生产实际对收集的资料进行分析整理,为标准编制提供技术支撑,采取专家咨询,组织召开座谈会,对拟制定的标准所涉及的内容、范围、适用性、前瞻性等内容进行了研讨。通过研讨明确了标准的技术内容。

在充分调研和分析总结的基础上,起草组于 2015年1月至 6月起草标准讨论稿。7月形成标准征求意见稿,广泛征求了高校、检验所、生产企业、销售企业等单位的专家意见。

经反复论证修改后,《武夷岩茶冲泡与品鉴》从术语和定义、冲泡流程与要求、品鉴等几大部分进行了规定。

在此前的审定会上,福建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组成的专家组在听取了标准起草组对标准制定情况说明后,对《武夷岩茶冲泡与品鉴方法》省地方标准送审稿进行了认真的讨论和评审。专家组一致认为,该标准符合制定的相关原则要求,总结了武夷岩茶冲泡与品鉴过程中的关键点把控和注意事项,具有一定的先进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专家组同时还对标准中涉及标准名称、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流程与要求等方面提出了具体修改意见。专家组一致同意该标准通过审定,并建议标准起草组根据修改意见尽快将标准(报批稿)报送省农业部门审查,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审批发布,在全省组织实施。

(裴礼辉 李 茜 上官健华)

相关链接:

武夷岩茶茶汤浓淡调整

茶汤的浓淡主要是通过茶水比和浸泡时间来调整。根据消费者的喜好和需求,同时又能冲泡出武夷岩茶的风味,以使用最多的110ml盖杯为冲泡容器(容器大小变化时等比例调整投茶量),制定出较淡、中等和较浓三档茶汤浓度的投茶量和浸泡时间参考值。

武夷岩茶的“焙火”和“火功”

武夷岩茶的制作,除了做青以外,焙火工艺最为关键,技术性最强。是形成武夷岩茶特有香韵的关键工艺,形成武夷岩茶的独特的茶汤口感风韵,令人一饮难忘。在焙火上,根据毛茶焙火的程度可分为轻火、中火、重火三类,所谓焙火程度系指在烘焙时间的长短及温度高低综合而言,相互联系作用而形成。其火功高低,主要还看茶汤和叶底表现。

清香型岩茶(轻焙火)的表现特点:

香气清远、高而幽长,鲜爽。滋味甘爽,但带稍带微涩。品种特征明显且易鉴别。汤水橙黄至黄色,较淡。叶底鲜活,看相好,三红七绿,赏心悦目,但韵味较弱,香气与传统型(中,足火茶)比不耐储藏,品质易变。该类型相对适合于接触武夷岩茶的新消费群体。相对比较适合女性、现代派、年轻一族,或者口感清淡者。

传统型岩茶(中、重焙火)的特点:

制作时发酵程度适度(半发酵),焙火程度中,足火。其香气浓郁而平稳,杯底香(挂杯香)好。上品带有花果蜜糖香。滋味醇厚、顺滑,岩韵强而耐泡,。茶性较温和、不伤胃。叶底相对无看相,大多是起“蛤蟆皮”。没有太多欣赏的价值。保管妥当,储存时间较长。如果是陈放饮用,必须使用此类岩茶。

根据焙火程度的不同可分为:1、欠火2、轻火3、中火4、足火5、高火6、病火。

1、欠火:

干茶用手捻碎后不是粉末状而是片状或颗粒状,茶多表现为清香,细闻还夹杂有青味或其他的杂味,多见于只经过走水焙的毛茶或因为发酵不足、不敢深焙的茶,为不合格的火。

2、轻火:

茶多表现为花香,香气高扬,多见于黄观音等清香品种中,汤色多为淡黄色,叶底可见明显的“绿叶红镶边”,适合原来是喝绿茶、花茶等茶类的茶友转向接触岩茶的茶友。

3、中火:

茶多表现为花香和果香的复合,见于肉桂等传统高香品种,汤色多为蛋黄色,叶底隐约可见“绿叶红镶边”,适合已经品饮过一段时日岩茶的茶友。

4、足火:

茶多表现为果香,见于水仙等传统耐火品种,干茶时可见叶脉突出俗称“露白骨”,冲泡至叶面舒展开后可见叶片上有很多突起的泡点,俗称“蛤蟆皮”或“起泡”,汤色多为金黄色,适合有一定岩茶茶龄的茶友。

5、高火:

茶多表现为焦糖香,见于肉桂、水仙等品种,叶底不可见“绿叶红镶边”,汤色多为深黄色,适合如汕头等特定地区的茶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