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阳富硒茶文化渊源

2021-01-12 10:31:04热度:204°C

  紫阳在上古巴国时期产茶,西汉时期出现茶叶贸易,唐朝时山南茶列为贡品,宋、明时期以茶易马,逼得茶农“昼夜制茶不休,男废耕,女废织”;清朝时在一大批地方文人的鼓噪下,紫阳茶成为稀罕灵奇之物。“自昔关南春独早,清明已煮紫阳茶”,仅此一句,紫阳茶就该列为神品了。在人类历史上,恐怕只有紫阳以茶作为形象大使而名缰利锁。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下紫阳富硒茶文化渊源。

  紫阳富硒茶文化渊源

  紫阳县所在的安康市产茶历史悠久,至少有3000多年历史。茶祖神农氏在陕西形成了最早的饮茶习俗,开创了陕西5000年“茗饮之风”,陕西更是开启了“茶马互市”的先河,将“茗饮之事”推广至大江南北,形成了举国饮茶之风,陕西茶文化是中华茶文化的源头,它的发展史基本上代表了中国茶文化的发展史。而作为陕西茶树最佳生长区和茶叶主产区的安康更是中国最早栽培茶树、最早生产贡茶的地方,一直处于茶树原产地与古代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中间地带。

  据《华阳国志·巴志》载:“北接汉中,南极黔涪。土植五谷,牲具六畜。桑蚕、麻苎、鱼盐、铜、铁、丹、漆、茶、蜜,灵龟巨犀,山鸡台雉,黄涧鲜粉,皆纳贡之。其果实之珍者,树有荔枝,蔓有辛蒟,园有芳蒻香茗。”其中香茗即指茶叶。这说明包括今紫阳茶区在内的巴国,茶叶的栽培已十分普遍。

  佛教的传入,对茶叶的传播起了重要作用。古文献载,东汉中期佛教已传入紫阳。由于僧侣们讲究坐禅戒酒,就在寺院旁开辟茶园,以供饮茶之需。在民间,专为进贡而兴植的茶园也陆续出现。

  南北朝时期,由于战乱,大批流民涌入大巴山区,促进了山区的开发和茶叶的发展。此后数百年间,汉水流域一直比较安定——这是唐代金州成为当时有名的富庶之区的重要原因。金州境内的“西城、安康二县山谷”(即今紫阳、安康、岚皋一带),成为唐山南茶区的一部分,陆羽《茶经》有载。朝廷还将茶叶列为仅次于金的第二位贡品。《新唐书》载:“金州……土贡麸金、茶牙、椒、干漆、椒实、白胶香、麝香、杜仲、雷丸、枳壳、黄檗。”

  紫阳茶文化的含义及内容

  文化有广义与狭义之别。广义的文化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的文化特指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本文所称文化取其广义。茶文化也应该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茶文化自然包括茶叶种植、制作、科研、经营在内,而重点依然是文化。狭义的茶文化则主要是指人们与茶密切相关的精神生产领域,包炎黄茶叶股份有限公司简介括神美意识、道德观念、价值取向、民间习俗等多种成份。概括地说,茶文化是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中形成的以茶为客观载体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的总和。王玲在《中国茶文化》一书中认为:茶文化是“茶在被应用过程中所产生的文化和社会现象”。这大概是比较科学的解释上。

  把茶文化与紫阳这个特定的地域及其所产之茶结合起来,就产生了紫阳茶文化。也就是说,紫阳茶文化是紫阳茶在被应用过程所产生的文化和社会现象。它包括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其实质是物质的精神化和主观精神的物化,就饮茶人而言,是主观与客观的易位。对阔别的亲朋好友寄去一封香茶,聊表思念和关怀之意;对外来的客人赠送佳茗,表示地主之谊和亲切友好,也有借此宣传本地产品之意。客观的茶拿来表现主观精神世界,物质就精神化了。根据以上所述,紫阳茶文化至少应该包涵以下内容:独具品质特色的紫阳富硒茶;长期养成的饮茶习俗以茶为题材的诗词、散文、音乐、舞蹈、绘画、书法、摄影等文艺作品;秀丽的自然风光和古朴清雅的人文环境,其核心内容是初步形成的具有区域特色的茶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