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冲泡蒙顶甘露合适
2021-01-11 11:21:06热度:159°C
2021-01-11 11:21:06热度:159°C
相传西汉时,甘露普惠妙济大师吴理真,“携灵茗之种,植于五峰之中”。吴理真在上清峰栽了七株茶树。茶树“高不盈尺,不生不灭,迥异寻常”,久饮该茶,有益脾胃,能延年益寿,故有“仙茶”之誉,那怎么冲泡蒙顶甘露合适呢?具体的介绍如下!
水
冲泡蒙顶茶的水最好是以清亮的山泉为最佳,杯子选择高度为10-15厘米的透明的玻璃杯,选择有盖子的玻璃杯最为得当。透明的玻璃杯具有着必然的抚玩性。
冲泡次序
1、预热茶具
筹备好滚水,倒在茶具上,洁净好茶具并擦干。从罐子中取出或许是3克的蒙顶茶,留意的是用茶匙从罐中把茶叶取出,不要用手可能是其他不干净的工具,放入茶杯中守候冲泡,然后插手70度的水逐步突绿茶茶叶的图片大全集入,使茶芽湿透。
2、冲茶
守候一会之后便加水冲到七、八分满,守候5分钟之后把玻璃片去掉,调查茶中的环境,我们可以看到蒙顶茶逐步站立了起来,上下会沉浮,茶叶尖上会有晶莹的气泡,就仿佛春笋一样破土而出。
蒙顶甘露怎么保存
1、只管选择蒙顶茶的质量是最好的,水分必然要低于百分之六,否则的话就很也许存储的时刻不会太长。
2、储存蒙顶茶的氛围湿度必然是要节制到最低,百分之六十以下是最好的。
3、不要放在阳光直射的处所,由于光泽关于茶叶的质量是有着很大的影响的,假如把茶叶放在阳光直射的处所,由于这样会导致茶叶颜色变暗变黄。
蒙顶甘露历史发展
蒙顶甘露属历史名茶。相传蒙山种茶始于西汉末年,时名山人吴理真亲手种七株茶于上清峰,"灵茗之种,植于五峰之中,高不盈尺,不生不灭,迥异寻常",当时被人们称为仙茶,吴理真也在宋代被封为甘露普慧妙济大师。这是我国人工种茶最早的文字记载。唐代《国史补》中将蒙顶茶列为黄茶之首。唐朝诗人亦写了很多赞美蒙顶茶的诗篇。五代毛文锡《茶谱》记载:"蒙山有五峰,环状如指掌曰上清,曰玉女,曰井泉,曰菱角,曰甘露,仙茶植于中心蟠根石上,每岁采仙茶七株为正贡"。蒙顶茶作为贡茶,一直延续到清朝,达千年之久。
新中国成立后,蒙顶名茶得到应有的恢复和发展,蒙山茶场运用现代制茶技艺,按照古传贡茶的特点,恢复石花、黄芽、甘露、万春银叶、玉叶长春等名茶生产。1959年,蒙顶甘露被评为全国名茶。蒙顶名茶多次被评为国家、省优、部优产品,已成为国家级礼茶。蒙顶茶以其独特的品质,精湛的制艺,娟秀的外形,悠久的历史,灿烂的茶文化而蜚声中外,载誉史册。
蒙顶甘露制茶工艺
史料最早记载是明代嘉靖二十年(1541)《四川总志》、《雅安府志》记有“上清峰产甘露”。明代《茶笺》在记述当时名茶工艺时有“炒时须一人从旁扇之,以祛热气(即相当于现代的杀青时的抖、扬作用),否则黄色、香味俱减,炒起出铛,置大瓷盘中仍须急扇,令热气稍退以手重揉之,再入铛文火炒于入焙”。
蒙顶甘露的制法工艺沿用明朝的“三炒三揉”制法。鲜叶采回后,经过摊放,然后杀青。杀青锅温为140~160℃,投叶量0.4公斤左右,炒到叶质柔软,叶色暗绿匀称,茶香显露,含水量减至60%左右时出锅。为使茶叶初步卷紧成条,给“做形”工序创造条件,杀青后需经过三次揉捻和三次炒青。
做形”工序是决定外形品质特征的重要环节,其操作法是将三揉叶投入锅中,用双手将锅中茶叶抓起,五指分开,两手心相对,将茶握住团揉4~5转,撒入锅中,如此反复数次,待茶叶含水量减至15~20%时,略升锅温,双手加速团揉,直到满显白毫,再经过初烘、匀小堆和复烘达到足干,匀拼大堆后,入库收藏。蒙顶山茶,由于在加工过程中加入了揉捻工艺,和普通的绿茶相比,滋味更加鲜嫩醇爽。
蒙顶甘露品质特点
蒙顶甘露茶形状纤细,汤色黄碧,清澈明亮;使人齿颊留香。历代文人墨客留下了不少赞颂蒙顶茶的文章:白居易在《琴茶》一诗众写道:“琴里知闻惟《渌水》,茶中故旧是蒙山。”唐代黎阳《蒙山白云岩茶》诗中称颂“若教陆羽持公论,应是人间第一茶。”宋代文人《谢人寄蒙顶新茶诗》:“蜀土茶称圣,蒙山味独珍。”文彦博在《谢人惠寄蒙顶茶》诗中云“旧谱最称蒙顶味,露芽云腋胜醒醐。”
总之,这种精心制作的蒙山皇茶已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扁形茶、外形扁平黄亮,卷形茶紧、细、卷曲披毫,针形茶紧、细、圆、直、显毫,这已经不仅仅是茶叶,更称得上是让人赏心悦目的艺术品了。
上一篇 : 蒙顶甘露的口感好不好
下一篇 : 黄山毛峰与雀舌的产地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