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安瓜片的来历及产地

2021-01-07 17:35:05热度:142°C

  六安瓜片是以其成品白毫披复,叶片边缘背卷形如瓜子色翠绿有光泽,汤清绿而明彻,滋味醇厚鲜爽,回味甘甜清凉,香气浓馥若兰似蕙,沁人心肺,产地历史上属六安所辖,故称之为六安瓜片,俗称六安茶。关于六安瓜片茶来历,《霍山县志·地理志》物产篇中详实记载如下:“六安茶,六与霍并产也。以六安名者,当霍未建县,已有贡额,从其朔也顾霍多硗确,六地既广且饶,产茶实浮于靃,而贡额不什二。考州志,有州茶黑,县茶黄之说,恐已附会。惟产茶之地,东山最早,而东山皆属此境。每年大府荐新及本县贡品,率皆州民于雨前,赴县售卖。霍山实属西南,迟在雨后,故不及入贡,则茶之专名六安,亦纪实也”

  六安瓜片的历史

  六安地处皖西,素有茶乡之誉,种茶历史悠久。据史念书《中国茶业史略》(《农业考古》1983年第2期)一文中推断,在春秋战国时期从巴蜀传入六安,因六安当时属楚。在汉代六安茶就负盛名,《史记》载曰:“寿春之山有黄芽焉,可煮而饮,久饮得仙”六安汉时属寿春辖地。唐宋时期六安茶则更兴盛。《新唐书》说寿春有官营茶园,用保卫的士兵就达三千之众,③陆羽《茶经》中载有“江北有舒州、寿州等产茶”,《封氏见闻记》对当时江淮茶运情况有:“茶自江淮而来,舟车继,所在山积④的描述北宋初年,宋太祖乾德十三年,赵匡胤接受淮漕苏晓椎茶的建议,在京师和沿江要会之地设椎货务之”,在淮南诸州“设山场十三尽榷东南茶货,“山场十三”就有六安的麻埠川(现金寨响洪甸水库淹没区)霍邱开顺口(现金寨开顺镇),所谓“山场”就是国家直接控制的茶叶生产和收购单位。可见唐宋时期,六安就有大型的官方茶园和经营的茶站,从事茶业活动。生产规模是如此之盛。明代以后制茶技术以炒代蒸,形成片茶,六安瓜片就应运而成,并成为当时名茶载誉至今。明屠隆《考槃余事茶》“茶品”将“虎丘”、“天池、“阳羡”、“六安”、“龙井、“天目”列为全国六大佳品,将“六安”列“龙井”、“天目”之上,实为“品亦精,入药最效,但不善炒,不能发香而味苦,茶之本性实佳”。所以被评为第四。六安瓜片茶常作宫庭贡茶入贡。《六安州志》载:“天下产茶数十县,惟六安茶为宫庭常进之品。六安片茶经明清两代的发展演替,形成了现今的六安瓜片。

  六安瓜片的产地

  六安瓜片茶的产地,主要在金寨、六安、霍山三县,是因其独特的生存环境而著称《霍山县志》载:“茶山环境皆有,大抵山高多雾,所产必佳,以及其得天地清淑之气;悬岩石够偶得数株,不待人工培植,尤清香绝伦。由于茶树生长环境得天独厚,山高多露,有利于茶叶内含物的形成和积累,尤其是利于咖啡碱、氨基酸和芳香物质的合成和积累。所以六安产茶的高山地带的茶叶,芽肥壮嫩厚,叶质柔软,成份丰富,品质优良。所以有高山地带所产茶为“内山片茶”,低山丘陵地带所产茶为外山片茶。以金寨县内齐云山所产片茶为极品,开水沏后,气蒸腾,清香扑鼻,有“齐山云雾”瓜片茶之称誉。齐云山位于大别山边,紧靠江淮丘陵,相对高度较高,为金寨县东部天然屏障,终年多云雾,生境独特。《六安州志》载有:“齐头绝顶常为云雾所安庆市茶叶专卖店名单封,其上产茶甚壮,而味独醇。”明代潘世美《咏齐山之茶》一诗写道:“高峰直与浮云齐,望入无峰天亦低。爱探惊雷新吐荚,提筐争向雾中觅清代关世恩在《采茶》诗中写道:“抛却春花簇簇红,全家忙向白云中。小姑寻到岭前去,涉步山腰又几弓。这两首诗就是对“齐山云雾瓜片茶和生境真实描绘。

  六安瓜片的制作

  六安瓜片茶不仅以其品质优良而著称,而以采制技艺精湛,焙制得法而称誉。明代农学家许次抒《茶疏》中评论各地名茶云:大江以北,则称六安,不仅其质地优良,而焙制得法六安瓜片茶制作主要技艺:一是扳片,将采摘下来的鲜叶梗茎摘除,进行分类,芽头制作银针,芽下的叶子一片片扳下,按大小、老嫩各置一处,在嫩叶中挑选最好的制成“提片。清明后谷雨前采制的称雨前瓜片即“提片”,稍后称瓜片,梅雨季采制的称梅片以提片品质最佳,“瓜片”次之,“梅片”最次,现统称瓜片。二是炒片,主要是杀青和造形,老嫩片分开炒,每次投二两左右,经“挑、揉、踏”,叶缘弯叠、微翘,形成片状,宛如瓜子状。三是烘片,十多斤木炭堆架燃火,罩上烘篮篮中一次投叶二十斤左右,烘一次约二、三秒钟便翻动一次,一篮茶叶约重复五十次烘翻,翻烘要勤要轻,叶片绿中带霜时下烘。放入干燥的白铁筒或瓦罐内,密封包装。清代王毗翁《焙茶》一诗中道:“露芯纤纤才吐碧,即防叶老须采忙。家家火山窗下,每到春来一县香这是对当时六安茶农制茶情景的真实写照如今六安瓜片茶则被誉为我国独树一帜的传统名茶,远销国外。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