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价神话破灭探秘明前西湖龙井价格“跳水”真

2020-12-04 11:14:11热度:134°C

清明时节,新茶上市。一直被称为高端茶叶风向标的明前西湖龙井价格大幅跳水,备受关注的头茬茶价格更是在连续十年的高速上涨后,首度回落。本报记者近日前往杭州西湖龙井村,调查明前新茶价格动态。

除了价格下降外,各界有关明前龙井的炒作在今年也收敛了不少,往年备受关注的茶王拍卖会今年宣布取消,这让去年18万一斤的“天价龙井”从此成为一去不复返的神话。采访中,龙井村的茶农纷纷表示,“炒作让我们很受伤,看上去价格是炒上去了,但西湖龙井却因此而变得鱼龙混杂,久而久之人们对西湖龙井失去信任。理性的回归对龙井来说是件好事。”

茶农故事:茶农盼望龙井价格回归理性

龙井村183号的汪英男家在十里锒铛的山脚下。记者经过她家时,她正用炒茶机烘干新采茶叶的水分,“这是第一道工序,之后还要用手工再翻炒。”从小在龙井村长大的汪英男说自己小时候就跟着父母种茶采茶炒茶卖茶,现在已经60多岁的汪英男说自己吃了大半辈子茶叶饭。“从一个采茶姑娘变成了采茶大妈。”汪英男的性格跟她的名字很像,带着点豪爽。

她向记者展示正在炒的新茶,“这是从我家的老茶园摘下来的,你看,基本都是两片叶子包一个芯儿,大小都差不多,这是上好的龙井。”她关掉机器请记者去院子里坐着喝上一杯,“这样的茶叶在茶馆里要卖50元一杯,你尝尝,不买没关系。”

经过第一道工序翻炒的新茶被汪英男倒进了手工炒茶的锅里,她一边炒茶一边回答记者的问题,但眼睛一直没有离开茶叶。“这是一道技术活儿,火候大了小了都不行。炒出来的茶叶不好喝。”汪英男说自己特别喜欢自家的茶园,也倾注了大量心血,从施肥开始到收获,整个过程,“除了采茶工是我雇来的,其他所有环节我都亲自上手。我对茶叶有感情啊。”

她告诉记者,大约4斤半左右的鲜茶叶能炒出一斤茶叶来。家里雇的8个采茶工一天每人也就摘4斤半左右的鲜茶叶。家里2亩茶园明前新茶也就能产出不到200斤的茶叶。“第一茬的茶叶去年卖到2800-3000元一斤,今年我卖的是1800-2000一斤。”

对自己的茶叶特别有信心的汪英男说,真不想贱卖这些茶叶。“但是没办法呀,媒体不都在说价格下降吗,所以每当老顾客来电话要买今年的茶叶时,我都告诉他们今年价格便宜了,”她说,“我不愿意人家认为汪阿姨不厚道。”

因为自家并没有在山下公路两旁,所以汪英男并没有像公路两旁的农户那样沿街叫卖自己的茶叶。“但是茶香不怕巷子深。”汪英男拿出一沓快递单给记者看,“买我家茶叶的都是多年的老顾客,我每年都给他们寄茶叶。因为这些老顾客,我今年的茶叶走得还可以,但是价格真是降了不少。”她告诉记者,自家的情况并没有像报纸上说的那么惨淡,买茶的多是自己喝的人,“反正我家的茶叶就这么多,需求有,也不至于全都积压在家里。”

采访中,有个从苏州来的茶客来买茶,他拿出自己三年前买的龙井茶给汪英男看,这些老茶叶虽然因为陈年的原因颜色发黑,但能看出纯手工制作的工艺,汪英男说,现在很少有人这么加工茶叶了,基本上第一遍都是由机器炒出来的。

山脚下李大爷家的情况就没有汪大妈家好了。他说,从春天开始让自己发愁的事情就没断过,先是天气热得早,还没怎么准备好,老茶树提前半个月就抽新芽了,之后冷空气和雨天频繁来袭。“以前,大家都争着哪家先出第一锅新茶,以求卖个高价。今年,家家都在慌恐自家茶树过早抽芽,一冒头就被冷空气打蔫了。”他告诉记者,产自同一片茶园里的茶叶,这个时段的,往年每斤售价都在3000元以上,今年能有个1800元就得赶紧出手。

茶叶的质量让李大爷一直忐忑,之后发生的价格跳水更是令其一筹莫展。和汪大妈不一样的是,他家的茶叶每年接到的都是公家单位订单,“这本来让邻居们羡慕的事情今年却变得糟糕起来。”他告诉记者,有70%的客户来电话说今年不要茶叶或者少要茶叶了。“听说是单位的接待费用砍了不少,没有这笔开支了。”

他掰着手指头跟记者算自己的开销,10个采茶工一天工钱900元,吃的和路费全包,“得给工人吃好,得让她们把茶叶采好啊。如果茶叶卖不出去,卖不上价钱,自己就赔钱了。真是发愁。”

针对记者就天价茶18万一斤的提问,汪大妈和李大爷几乎异口同声地说,龙井的名声都是被这些人炒作坏了。“你说这茶叶再怎么金贵也卖不出黄金的价格吧,这么恶炒造成了喝的人不买,买的人不喝,成了高档礼品。来我们这里买茶的人,你便宜点吧,他觉得你用次茶在骗他,贵了又买不起。弄得我们这些茶农十分难做。”

现场直击:价格跳水 茶叶积压 茶农发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