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茶,岳阳,流放中的安放

2022-11-02 15:00:30热度:88°C

荆楚文化,浸染了一座城市,渗透了一个茶类。一个茶类,又包罗着一座城市的气象,从此千丝万缕,深深关联。
黄茶,似乎很符合岳阳的气质。温润,醇厚,退去了入口的苦涩,化为一种醇和的甘甜,启人心神。如同那一个个时代苦痛的知觉者,从屈原到杜甫到范仲淹,虽饱经忧患与无常,却在挣扎与战斗中欲显敦厚,终而把志趣安放并坚固在生活的细节里,悲伤而不消沉。
北通巫峡,南极潇湘,漂泊,贬谪,流放……岳阳,几乎是历代失意之人南下的必经。范仲淹也不禁开篇感慨:迁客骚人,(推荐阅读::普洱茶不适合什么人喝,学习茶道文化和茶艺教程请关 注:www.guniangcha.com)多会于此。而正是这两千多年的三苗南蛮之地,却因原始与闭塞而另有着一个个浪漫的符号:巴陵,云梦,君山,洞庭……

八百里洞庭
南湖北港
对岳阳茶的印象,唐人便有,“茶出潭、岳、辰、澧州”,李肇的《国史补》,已然把岳州“灉(yōng)湖含膏”(饼茶加工时,茶叶液泡中的内含物质经挤压附着在茶叶表面,久之成为膏状物,是茶叶品质好的说法)作为其中名目。中唐时期(建中二年,781年),即使远在吐蕃的赞普,也洋洋得意地向唐使炫耀着自己也喝着包含灉湖茶在内的多种茶叶,可见其影响范围之广。

华容县胜峰乡簸箕山茶园
唐时的灉湖,如今称作南湖,是由洞庭湖派生出来的自然湖泊,倚山而卧,和城而生。我们到的时候下起了微微细雨,水闲如镜,烟霭朦胧。伫立湖边,任时光倒退,不知是否正与千年前园中的茶农擦肩,或是品尝着新茶初制的热闹。

岳阳南湖
灉湖茶,便是最早的岳阳茶,虽不能肯定是否属如今的黄茶类,但从唐宋茶名“岳州之黄翎毛、含膏冷”(明张谦德续《茶经》)中,似乎可窥知一二。若根据唐代蒸青饼茶加工及存放的史料推测,蒸青过后饼茶在含水量相对较高的情况下,经趁热捣烂,蒸压,以及温火焙藏,已具备使其中多酚类物质湿热转化的条件,不排除使叶色黄变、滋味醇和的可能,只是古人无黄茶的概念罢了。

唐代饼茶藏焙( 图片来自网络)
后来,南湖的主要支汊,也就是当年的北港,是灉湖茶的演变,北港在今天岳阳楼区王家河附近,西岸便是老城。“岳州北港之茶甚佳,最受蒸,愈蒸愈佳……”,成为了宋人对前朝味蕾的延续。 ▲当年的北港,岳阳王家河( 图片来自网络)
帝子白鹤
战国前,洞庭湖有一个诗意的名字:云梦,是当时楚国方言“湖泽”之意,“云在江之北,梦在江之南”,统称云梦。后来,由于泥沙的沉积,只长江以南,还保持一片浩瀚的大湖,后人便以湖中君山(原名洞庭山,洞庭盖神仙洞府之一)之名,命名此湖为洞庭湖。

君山岛(图片由岳阳茶协提供)
岛上的茶,因那段故事更加动人,不知白鹤寺前的茶苗可还记得二妃的模样,明知传说神话,我们总还是愿意相信娥皇女英的播撒,不然为何岛上如今,多斑竹与茶林,小径穿行,似乎帝子眷恋的守护。

岛上茶园
抛开演绎的成分,洞庭湖心,君山岛屿,在偏南季风和洞庭湖水体暖湿气流双重作用下,形成了岳阳茶得天独厚的生长小气候,到了宋代,灉湖茶虽已不甚种植,而君山僧侣在白鹤寺等处又有了新的开辟,所种之茶,取名白鹤茶,“味极甘香,非他处草茶可比并”,用白鹤井水冲泡,茶如白鹤在水中行走,起落不定。

白鹤泉
岛上的茶,因“嫩绿似莲心”,如“白银盘里一青螺”,到了清代更作为极为尊贵的皇家贡茶供太庙之用。君山岛产茶有着独一无二的地域优势,然而传统的工艺的黄茶,大名鼎鼎的“正宗的”君山银针,似乎更多存在于我们的臆想中。据说这是世界上唯一“会跳舞的茶”,泡在杯中可三起三落,却不知有多少人真正见过。

骚客黄茶
我依然坚信黄茶有它独特的,无可取代的魅力,闷黄,始终是黄茶的核心,但闷黄程度难以掌握,难度极大,导致好的黄茶一泡难求。而闷黄的程度,决定着滋味的高度。纵使如今途径多样,但不变的,还是多酚经湿热氧化,含量下降,保留了绿茶的鲜爽,又不似绿茶苦涩,且糖类物质有所上升,滋味更加甜醇,黄叶黄汤,透着一种温润的明亮。

传统君山银针
但如今,黄茶,在这里,又是否面临着同样的流放?我们固然鼓励创新,然而街巷茶店,触目所及,虽都叫做黄茶,却有着百般花样,有做成饼状的,有形如千两的,紧压,加花,发花,变化的甚至让我们都有所惊诧,对黄茶的探索似乎把重点放在了外在形色的改造上:色变的品种,外源花香,不同的造型,而对黄茶本身的口感品质,却似乎模棱两可,反而横生出许多“新的”定义,令冲着“黄茶”而来的消费者陷入另一种困惑。唐宋饼茶固然有属于黄茶的范畴,但黄茶的滋味,也不独仅仅是外形上的简单归附。

一座城市,与一个单独茶的品类关联千年,在文化气息上还如此近似,之于传播,尤其具备了相当大的优势,一如黑茶之于安化,铁观音之于安溪,岩茶之于武夷,白茶之于福鼎。
黄茶的演变,曾有的赞誉毋庸置疑,但品质的形成,更多源自于加工过程中人的理解与参与。如今,这里的黄茶,似与历代骚客诗人一般,被流放在不同的环境,只是那时文人在挣扎过后,依旧保有自己的不变的志趣,改变或改造着环境,而做黄茶的人,又可有把这份坚守这份信念安放在茶里?
唐末诗僧齐已云:灉湖为上贡,何以惠寻常。还是诗心苦,堪消蜡面香。
历代的推崇,必有当时的感动,也使得我们原本就抱着期待而来,来寻找自己想象中的味道。却被许多新的,花样的阻挡,并不曾感受到它真实的模样。然而,一切,依然无妨我们始终的相信,这里必有意向中纯正的滋味,只是我们这次无缘罢了。
价值呈现,是有千万种可能,但我想,惟其在黄茶本该有的滋味底色上,再经创新,也许才是新的融合。否则,便是算做某一新开发的茶产品,而不再属于黄茶了。
若有新春者,西来信勿忘吧。原初的味道,方能带来最大的感动,我依旧非常期待着。

黄茶为何日落西山中国黄茶产业该如何发展

黄茶在唐代起即为贡茶,被诸多王侯将相、贤达雅士所看重。清朝是我国黄茶的发展历史颠峰,原来的黄茶制作技术得以广为传播,很多地方的独自发展的黄茶技术也开始成熟,也有很多地方自己独创了黄茶,风格独特,韵味不同与绿茶,但外形色泽上茶农和老百姓并不把它们和绿茶明确区分,只有霍山黄芽,蒙顶黄芽和霍山黄大茶三种带有“黄”字,多少有人知道一点,其他黄茶其实很多都当绿茶饮用,并不与绿茶明确区分。清朝,很多黄茶纷纷出现,如:温州黄汤,贵州海马宫茶,广东大叶青,莫干黄芽。另外有成名较早的黄茶开始入贡。

改革开放后,保守的中国茶叶产业开始慢慢松动。绿茶就不说了,近10余年时间,黑茶、白茶、红茶,你方唱罢我又登场,轮番上阵,中国茶叶市场看上去很热闹。唯独黄茶的发展渐渐萎靡,作为座上客,看看热闹的同时,众多黄茶开始“黄”改“绿”以求生存,甚至销声匿迹。

在黄茶家族中,君山银针是最著名的黄茶种类了。有的黄茶已经完全消失了,尽管存留下来的君山银针、蒙顶黄芽、霍山黄芽等已经取得了相对较好的市场成绩,但和其他茶类的代表品牌比较起来还是有较大的差距。为什么如此优异品质的黄茶在全国都在恢复传统名优茶的背景下却日落西山呢?中国黄茶该如何发展

因此,业内人士也在呼吁发展黄茶,重视黄茶,实现中国六大茶类的均衡发展。认为消费是多元化的,六大茶类都会有大的发展。黄茶只要能加大宣传力度、改进加工工艺、加强基础实验研究就能走出一条新路。

再看中国茶叶市场格局,虽然黄茶品类所占份额依旧较小,但相比两年前却有很大的起色,增长速度非常迅猛。中国黄茶该如何发展?不单是中国六大茶类的消费者长期以来此消彼长,普遍的商业规律也是如此,历史没有终结,繁华不会永恒,每个茶类都有它的消费群体和产业周期。根据茶行业的产业规律来看,黄茶产业未来的发展前景被许多专家和企业看好。

从黄茶的发展历史中我们看到,黄茶中的主要品种均为历史名茶,底蕴深厚,再加上其品性温和、口感鲜爽、保健功效独特,这是黄茶显著的优势,而不利优势是黄茶企业均势单力薄,无论在加工工艺、市场推广宣传方面显得力不从心。如果黄茶产地政府、所有黄茶企业能够联合起来,黄茶市场才有可能闯出一片天地。

版权敬告:茶叶网原创文章,谢绝一切形式的转载,注明出处也不行!否则您有可能承担法律责任!

天台黄茶的传说因产于帝苑而能解百毒

天台黄茶是茶树中的珍稀品种,因为遗传因素产生自然变异,其芽叶金黄透亮,茶汤鹅黄剔透,香气清新悠长,滋味鲜爽甘甜,叶底嫩黄鲜亮,呈现出了“三绿透三黄”的景象,极具饮用和欣赏价值。

关于天台黄茶有这样一个美丽而又动人的传说。

相传在秦末年间,琼台仙谷中的黄帝祭坛,受日月之精华,天地之灵气,孕育出奇花异草,天台黄茶正是其中的神异之物。时逢秦末乱世,谋士范增因为避世隐居于天台九遮山,范增日日与花草为伍,经常与附近散步。一日,范增闲来无事,照常出门游玩,他登上琼台山顶,在黄帝祭坛前发现了一株茶树,通体金黄,枝干挺拔,叶片鲜嫩,这是范增一生从未见过的。大惊之下,范增认为这是上天所赐予的神树,于是将它移植到了九遮山。

因为附近的居民常常因为生病而无钱医治,范增认为此茶树既然是天帝所赠,必定是为救世间苍灵,于是将茶树所长的叶子泡成茶,让居民们每日饮用。之后,居民们发现了这株美丽的茶树居然能够解百病,纷纷称奇。所有人都将这株来自帝苑之中的黄茶当做了药材救世济贫。

此后虽然有文人墨客在品尝完天台黄茶之余,大加赞叹,称之为“帝苑仙浆”,但随着光阴流逝,世事蹉跎,千余年后的天台黄茶,竟然默默无闻,以至失传,直至今日终被发现,成为了茶中佳品。

茶虽然陪伴人们上千年,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但从天台黄茶的发展历程来看,正是因为人们渐渐地忘记了天台黄茶才致使其失传多年。而如今,还是有些年轻人将茶当做是一种老年人悠闲生活的象征,若长此以往,只怕会再现天台黄茶从繁华到落寞的情景。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