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中茶野韵乌金云南红茶:一杯来自澜沧江畔的温暖秋天

2020-12-31 11:39:59热度:261°C

  中茶是中粮集团旗下的大茶企,很早被认证为第一批“中华老字号”。大茶企的优势,在于原料、做工品质的稳定性,很少误坑,但可能也是因为中规中矩而缺一点惊喜。

  此前曾经喝到过中茶的几款经典的熟普,也喝过中茶在福建收购的“海堤”的水仙、肉桂等等武夷乌龙。但还没有尝试过中茶的红茶。

  喝茶久了,会越来约挑剔。收到这次的茶叶之后,便决定要多尝试几次,让它得以有综合的表现,也更好地认识它、记得它。所以先后用紫砂、盖碗、玻璃杯冲泡。

  而这款茶温润的口感、前后几泡间的平衡和稳定,确实让人觉得惊喜。

  外包装:

  两盒,120g,还有一只小小的手提袋

  封面是一头描着民族纹饰的大象,“野韵乌金”在表面烙凸,乌金品质、雅丽清新

  “春季采摘、大理茶种、鲜爽甘甜”

  野韵乌金是臻选自云南澜沧江流域高海拔原生态小乔木型的大理茶种茶树春季的鲜叶嫩芽,一年只采摘一次,经手工揉捻,传统工艺发酵,干燥后再经筛分、风选、拣剔、拼配、色选、复火等多道繁复的工艺精制而成。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封面选用了大象的纹饰。澜沧江,在傣族古语中为南澜掌,意为“百万大象繁衍的河流”。这款红茶孕育在这大象繁衍的河流边。

  曾经去过凤庆,坐落在澜沧江畔,古树连绵,绿荫如盖,枝繁虬曲。居住区隐约在古树的环绕中。

  外包装上还印着确认“身份”的二维码

  古茶树们从过去走向现在

  第一次查询会显示“恭喜”,第二次查询就显示“悲剧”啦。

  打开盒子,里面是60g的塑封包装。

  其实,方便携带和存储,还是觉得独立的3-4g小包装是更好的。

  比如在家用盖碗、紫砂尝试后,为了带到单位,我又单独收拾出来一只小茶叶罐。略略麻烦。

  而且,红茶存放两三年没有问题,如没有独立包装,南方的空气湿度下很可能受潮。

  不过人在北京就无所谓了,天气,比茶叶都要干燥。叹气。

  干茶:

  打开包装。滇红的那股蜜糖香气悠悠钻进来,身同心一起被唤醒。


  干茶条索肥壮、紧结,色泽乌黑油润,隐隐披着毫毛。

  粗壮条索是古树料的粗放野味。

  冲泡:

  80ml紫砂壶

  110ml白瓷盖碗

  拿回茶叶的第一天晚上,迫不及待用紫砂泡了。

  但是因为太累,没有一泡一泡地记录感受。

  入口甜润,第一泡与六七泡几乎没差的滋味,让疲惫的人瞬间满足。

  当时用了柴烧的杯子,一口闷上一杯,留在杯子里的冷香,味道是深秋的熟果。香甜。

  第二次用了小白瓷盖碗

<施南府茶叶p>

  用来伺候全发酵的滇红,多透、少闷,最合适不过。

  110ml盖碗,大概取茶4g,占三分之一盖碗。

  为了鲜爽度,水温不宜过高。大概90-95度之间。沿着出水口小股注下,随即快速出汤。

  滇红内质物通常都比较丰富,建议冲泡时水注满后即刻出汤,以免茶汤久浸过浓,会影响后续口感。

  当然,每一泡之间可以通过口感上的变化,用水温、注水速度和力度来控制下一泡,找到最适合这款茶也最适合自己的点。

  第一泡先润润茶。茶底看起来还是抱紧蜷曲。

  但喝起来,已经是充分的茶滋味了。

  第二泡茶底、光泽厚实

  第三泡茶底、已经基本松弛、大叶披毫、脉络清晰

  肉眼可见茶叶内质从碗底析出、层次渐染

  汤感似果冻般胶质感,茶汤琥珀明亮

  如花似果的一泡茶,所以选了葵口的青瓷小杯,像是一只盛满茶汤的小花儿。

  从第一泡淡淡的香甜,到优雅温和的第二泡、第三泡,再到体现古树沧桑的第四泡。

  滋味上,茶汤匀称,没有忽高忽低,没有俗气的薯味,而是干净的蜜糖、熟果香。

  第四泡出水稍微缓慢,只是茶味浓了些、一点点梅子酸,没有苦涩。

  它真的是太稳定了。到第八泡才开始出现木质香气,也就是所谓的枞味。

  中间坐杯时间加长,直到沸水久泡的十二、十三泡,还是没有苦涩。

  汤色从橙黄色,转向似酒浓郁的琥珀色,慢慢转回金黄色。在光下的金圈闪耀。

  每次饮毕,总耐不住要多嗅一下温柔的香。


  叶底在十几次的冲泡中完全舒展开。

  发酵得当,没有斑斑的焦或青。掐断茶梗,若有似无的粘纤,表达自己的苍老。

  整体感受:

  这是一杯属于秋天甜而不腻的暖茶。从始至终的山野气息,缓而不断的花果香甜,淡然而无杂味的尾水。

  太适合秋日的午后,窝在窗边,自饮自酌。举一杯给日光,饮一杯给秋叶。

  作者/小步舞曲;来源/新茶网

  原文链接:https://www.xincha.com/paicha/reports/2655/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