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坑指南】如何辨别六堡茶老茶是否作假

2020-12-10 09:24:56热度:175°C

买六堡茶容易吗?容易。茶叶批发市场里的各种专卖店,茶企的体验店、直营店,随便进去,你可以坐上一整天在试茶(只要你脸皮够厚);在网上,各种电商平台,生茶熟茶,新茶老茶应有尽有,任君选择。

买六堡茶难吗?难。品种这么多,不懂如何选择;市场上充斥各种乱状,时常见于新闻媒体,新茶做旧、虚报年份、茶青冒充、概念茶等等,让人难辨真伪。

一句话,买茶容易是在便捷的渠道上,买茶难是在知识积累和市场乱状上。

本期的六堡茶防坑知识,我们来说说比较常见的深坑——老茶。

(本文约2000字,阅读需3分钟)

六堡茶最大的魅力在于四个字——越陈越香,说的是品质优良的六堡茶,以恰当的存储方式,在合理的存储期限内,价值会随着时间的增加而逐步提升,凭借独特的品饮价值和可观的收藏价值,一些六堡老茶引众多茶人趋之若鹜,并逐渐发展为一个细分市场,在行业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有市场就会有需求,只要你仔细留意,不管是线下门店还是线上的网店,都能见到很多不同年份的老六堡,价格从几十至数百元不等,除此之外,商家还附赠精心编纂的老茶专属故事,难免会有不知所以的消费者掉入这些不肖业者所挖下的坑里。

难道没有真正的老茶吗?有!但存世的量并不会太多,这一点只要多了解六堡茶的历史就能大概明白其中的缘由。

自古以来,六堡茶更多是以一种消暑祛湿的保健茶来供两广地区的劳苦大众饮用,直到晚清后期,随着下南洋华工的带动而流行于东南亚各国,尤以马来西亚最为盛行,经香港中转出口的六堡茶此时也跟着深入港澳的茶楼酒肆,慢慢形成了以东南亚、香港为主的外销市场,六堡茶终于从一个默默无闻的无忌少年变成一个华茶精品,侨销茶因此而来。

随后,受复杂动荡的战争影响,六堡茶出口被断绝,产销一落千丈,许多茶庄被迫关闭,茶园荒芜。新中国成立后,六堡茶从传统的手工作坊转向工业化生产,中茶公司负责出口贸易,梧州茶厂负责生产加工,伴随着马来西亚锡矿业的再度兴起以及香港茶楼酒肆的兴旺,20世纪5、60年代再次造就了六堡茶的出口高潮。

然而这个时期虽出口需求巨大,但六堡茶园却因种种历史原因大部分遭砍伐,种上了其他农作物,据记载1989年六堡茶的产量只有区区14吨,而到了90年代仅有中茶公司和梧州茶厂两家企业生产,维持最基本的大宗生产和出口量,六堡茶几乎是湮没无闻。进入21世纪,在普洱老茶品饮之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利用茶叶的国家旌德县山上的茶叶叫什么茶风的带动下,当年被封存的六堡老茶才重新开启,成为流动的茶品。近几年,随着市场的炒作,消耗掉了一部分老茶。

由此,我们大体就能够捋清六堡老茶主要的来源途径:

第一,旧时茶农们自家保存下来的农家茶,这些茶见证着历史的变迁;

第二,中茶公司和梧州茶厂生产的六堡熟茶;

第三,早年出口香港或马来西亚的回流茶。

▲中茶公司的外贸三君子

▲当年的六堡茶

▲茶友“太极五行*春秋禅”供图

老茶价高、难寻,因此受人追捧,而仿品也很多,还愈来愈逼真。那么,这些个扛着“越陈越香”大旗的“年份老茶”到底从哪里来? 我总结了以下几种老茶的作假方法,咱一起涨知识,可不能轻易再掉坑了。

1、夸大年份

最简单直接的作假方式,且较为常见。做法是将有一定年份的茶在时间上做文章,例如把10年茶说成20年的,毕竟有年份的茶消费者不好分辨,对于没有太多经验的新手来说,不管是汤色还是滋味口感,10年和20年的茶喝着感觉都差不太多。

2、过度湿仓

做法是将六堡茶放在非常潮湿的环境里,让它在短时间里大量吸收水分,茶叶潮化后里面的内质改变、融化。

就好比夏天的时候,没时间洗衣服,把衣服泡在一桶水里,衣服闷着,两天过后拿出来洗了,结果发出一种发酸又闷又不健康的味道,而过度湿仓茶就等于将茶放在这种环境中,空气不流通不见光,然后又闷着,就产生了霉变,这种湿仓茶,即便放上个五六年,都有一股发霉的味道,但不是陈味。

一些甚为无良的商家,会将这些劣变的茶仍旧以老茶的名义出售给消费者,并忽悠消费者将“霉味”“杂味”等,当作“陈香”“老味”。不仅误导消费者对六堡茶的正确认知,而且变质的六堡茶中含有的黄曲霉菌对人体是有害。

3、高湿密闭环境洒水做旧

高湿密闭环境洒水做旧可以说是过度湿仓的升级版,其恶劣程度远在过度湿仓冒充老茶之上。

做法是将六堡茶存储在地窖、防空洞、土房等密闭空间里,在墙壁四周洒水使其非常潮湿,然后门一关就是两三个月,湿度能达到95%以上,就像一直在下雨,这种情况下,茶叶最敏感,会一直吸水,从表面吸收到内心都是水,又因为空气不流通,霉味都出来,菌也越来越多。所以有人喝到这种湿仓茶会锁喉,严重点的就是肚子一直不舒服。

4、湿仓后退仓

这类茶通常是仓储异常导致的,茶叶表面或夹层多数会产生霉菌,但是经过退仓处理干茶霉丝会消失,刺鼻的霉味也会散去,条索黑褐发暗,看起来就像是二三十年的样子,凭肉眼根本无法分辨。

一旦涉及实物开汤,这类茶就会露馅,口感的表现是:喝着有滑感,但是滋味淡寡,几泡过后滋味断崖式下降,叶底也发硬发黑,没有弹性。

以上所列举的是市场常见的老茶造假方法,可谓是让人防不胜防,真正想要了解老茶,还是需要完整地从茶品的历史、仓储条件和最本质的品饮去认识,有的老茶即便名副其实,但是仓储不好,导致变味、变质,影响身体健康,反而失去实际的品饮价值,说到底喝茶还是得务实,要以茶汤为准,外表可以作为参考,而故事则可以不听。

当然,我说的不一定全面,也不一定准确,不过也能说明一些问题,如您有建议或者意见,可以在后台留言,我们一起交流讨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