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粮百年木仓千两茶
2022-11-04 20:35:13热度:68°C
2022-11-04 20:35:13热度:68°C
千两茶系黑茶茶类中的一个品种, 创制于湖南省安化县江南一带,是安化的一个传统名茶,以每卷(支)的茶叶净含量合老秤一千两而得名,因其外表的篾篓包装成花格状。
2010年生产的经典长城干红94年珍藏品多少钱
您好,不好意思的告诉您,您的这支产品是中粮长城系列干红的一个擦边球产品。 因为中粮长城公司全称为:中粮酒业有限公司。 中粮长城旗下一共是分三个子品牌: 1。
千两茶品牌排名,千两茶品牌排行榜
好像是4千块钱左右。原来第一批茶发了花的好像买的贵些,大概6千把
中粮百年木仓千两茶
黑茶保质期,国家有规定黑茶保质期的长短,其实国家是有规定的。在黑茶的存放时… 一般认为砖茶存放10至15年,千两茶10至15年,散茶5至10年,其经济、品饮价值较。
中粮百年木仓
中粮集团徽商酒价格是:徽商八年42度窖藏酒(瓶装)500ml 市场价128元 会员价98元徽商八年42度窖藏酒礼盒(礼盒装 500ml 4瓶)市场价518元 会员价379元徽商十二。
这种茶很稀有,味道醇香浓厚~~~ 千两茶有“世界茶王”之称,何以享有如此美誉?分析起来,原因有三。 第一,踩制千两茶的原料是做工纯正的二、三级安化黑毛茶。。
从古代一直到明清时期,一斤的进制都为十六两,古时的一斤与现在的一斤在重量上… 安化花卷茶(俗称安化千两茶)是清.同治年间在百两茶的基础上创制的,按一斤为十。
十两茶百两茶千两茶的区别是什么
百两茶和千两茶的区别花卷茶始名“百两茶”,即一卷(支)茶,净重合老称一百两。后来发展成“千两茶”,即一卷(支)茶,每支净重为老称一千两。黑茶千两茶和黑。
今年2月,由北京德润生公司生产的CEB有机营养米在上海第一食品商店上架销售,每公斤售价96元,价格为国产大米之最。此米上架4天,就遭到职业打假人王海东投诉。
千两茶是20世纪50年代绝产的传统工艺商品,主要由于海外市场的征购,这一原产地在安化山区的奇珍才得以在21世纪之初璧现,并风靡广东及东南亚市场。其声誉之盛。
安化黑茶千两茶制作方法千两茶选用的安化优质散黑茶为原料;在外观上,将散茶筑成圆柱形,柱长五尺(1.665米),柱围1.7尺(0.56米);在外包装上,采用三层包装,茶质更优而卫生,又使外观更美;在加工工艺上,更注重踩压技术与功夫,将茶踩压得更紧密。下面,就给大家介绍下安化黑茶千两茶的制作方法。
安化黑茶千两茶制作方法
一、初制工艺
1、鲜叶采摘:千两茶生产原料一般采用大叶种,采摘标准为一芽四、五叶及成熟对夹叶,此类鲜叶制成的干毛茶一般为二级6等,三级7、8等。黑茶鲜叶采摘不忌讳雨水叶,不采虫叶、病叶。
摊放:鲜叶需要进行适当摊放。
2、洒浆:由于鲜叶的含水量一般较低,为保证杀青效果及后期的渥堆发酵,一般需要进行洒水,俗称洒浆。一般5千克鲜叶约洒水0.5千克,但雨水叶不需补浆。
3、杀青:采用滚筒杀青机作业,当筒体温度达230℃左右时,均匀投入鲜叶,杀青程度以叶片暗绿无光泽,有清香气,叶缘稍有鱼眼泡。
4、揉捻:采用50型揉茶机作业,杀青叶装到揉筒3/4位置时为宜,遵行“轻—重—轻”的原则进行揉捻,揉茶时间一般为15~20分钟,视细胞破碎情况而定,以茶汁附在叶表,无碎末为最佳。
渥堆:茶坯趁热渥堆,不需要解块直接码堆,成堆一般为圆堆或方堆,重量250千克以上,便于发酵起温。渥堆时间16~35小时,视发酵情况而定,当茶坯发出酒糟香,稍带酸辣味,茶叶手抓不粘手,叶表有水分,俗称“发汗”,即完成渥堆。
5、干燥:将完成渥堆的茶叶采用烘干机或日晒进行干燥。烘干机干燥的黑毛茶清香味明显,叶张卷曲,色泽黄绿,汤色金黄,日晒干燥的黑毛茶有日晒味,色泽乌黑油润,叶张微卷,汤色橙黄浑,以烘干机干燥为佳。
二、半成品加工
1、补发酵:将黑毛茶放置在干燥的地方进行渥堆,按照拼堆的茶叶数量要求,按比例淋上热茶汁,使茶叶含水量在28%~35%,温度80℃以下,渥堆24小时后,进行茶叶翻堆,翻堆后保持堆温60℃左右,再堆放24小时,即渥堆完成。
2、烘焙:完成发酵的毛茶需经过七星灶进行烘焙,这是安化千两茶加工工艺的特别所在,当茶叶全部烘干,略微变色时,即可下焙,下焙后进行加水补浆,水分控制在12%左右,打包放好。
3、筛分:烘焙后的茶和未烘焙的茶叶分批分等级进行筛分,除去非茶类物质(即砂石等杂物)、粗老梗和黄叶、飘叶等,筛出来的茶叶分等级打包放入拼堆车间。
4、拼配:筛分完成后的不同等级的黑毛茶,根据千两茶制作加工要求,按照比例进行拼配,普通千两茶的黑毛茶原料为二级茶、三级火焙茶及一定下身茶,拼配比例依据毛茶不同的产地、年份、等级和季节等进行调整,以达到成品品质稳定的目的。
三、成型工艺
1、司称汽蒸:分5次称茶,每次称7.25千克,称好后用布装好,用蒸气气蒸4分钟左右,使茶叶含水量在20%以下。
2、装篓:装篓前先把篾篓半成品编好,最外层用三年以上的楠竹编制成花格篾篓,中间一层为棕片,最里层为蓼叶。茶叶蒸好后,马上提包将茶叶放入篾篓中,动作必须迅速,勿使蒸气散失。
3、踩压整形:把装好茶叶的篾篓及时锁口,抬至踩场,然后将篾篓踩匀,抽篾,进行踩制,用绞杠紧身,压杠压实,绞杠压杠交替进行。每支花卷茶必须压重杠4~5次,每杠压牢压实,使茶体外观匀称笔直,如果压完轻杠还有“鼓包”、“弯曲”等现象,用木锤敲平敲直,因敲打松动的捆箍,必须绞杠锁紧。
4、锁篾:踩制好的花卷茶冷却定型后,才允许开始锁篾。一般要求冷却12小时以上。锁篾必须紧结、匀称、集中,发现露茶的地方必须补篾修复。
5、凉置:千两茶的干燥,采取日晒夜露自然干燥,时间一般为49天左右,翻边两次,倒头1次,注意每天的天气变化,做到晴晒雨遮。茶叶在自然凉置下,散发水分,茶叶再次发酵,形成千两茶独特品质特点。
安化黑茶千两茶特点
第一,踩制千两茶的原料是做工纯正的二三级安化黑毛茶。茶树长于阳崖阴林,安化崇山峻岭,山脉延绵,云雾缭绕,拥有非常适宜于茶叶生长的自然气候条件。境内广布的云台山大叶种是中国有名的优良茶树品种之一,叶片柔软肥厚,可塑性大,极利于加工。另外,安化境地资江两岸的山体往往覆盖着厚厚一层由板页岩风化而来的土壤,这种土壤对植物生长最为有益。
第二,千两茶的加工工艺在所有食品中具有独一无二的奇特性,它的包装和加工同时完成,包装是最重要的加工工具。它用篾片捆压,篾片在捆压紧缩的过程中逐渐缩小,至最后形成定型的竹篓。甚至用篾都有讲究,要一丈九尺二至一丈九尺八之新竹,韧性弹性俱佳方可。千两茶的茶胎用经过特殊处理的蓼叶包裹,能保持其独特的茶香和色泽。蓼叶以外衬以棕叶,可防水防潮,保护品质。
第三,千两茶压制工艺独特,可以说是集数百年黑茶加工工艺之大成。粗制形成黑毛茶,有杀青、揉捻、渥堆、烘干等多道工序。精制过程更具技术含量,蒸、装、勒、踩、凉置,水分的高低、温度湿度的控制,都有极其精确的物理化学指标。其中有一项处理工序,毛茶要在七星灶上用松木烘烤,造成独有的[推荐阅读::日本绿茶,学习茶道文化和茶艺教程请访问:茶文化,:www.guniangcha.com)高香。
性状:陈年千两茶茶胎色泽如铁而隐隐泛红,开泡后陈香醇和绵厚,汤色透亮如琥珀,滋味圆润柔和令人回味,同一壶茶泡上数十道汤色无改,饮之通体舒泰。新制千两茶味浓烈有霸气,涩后回甘是其典型特征。其香有樟香、兰香、枣香之别,前者为上,后者为下,梯次以降。
走进神奇的千两茶世界千两茶是20世纪50年代绝产的传统工艺商品,主要由于海外市场的征购,这一原产地在安化山区的奇珍才得以在21世纪之初璧现,并风靡广东及东南亚市场。其声誉之盛,已不亚于当今大行其道的普洱,被权威的台湾茶书誉为“茶文化的经典,茶叶历史的浓缩,茶中的极品”。探索千两茶的今昔,我们可以发现:在一种奇特的事物身上,经济、文化、历史怎样令人惊奇地交织在一起。
千两茶之缘起
安化在明代前期(15世纪)参照四川乌茶的制造方法,加以改进,制成黑茶。乌茶是蒸青(水煮)茶,黑茶是杀青(锅炒)茶,相比之下,黑茶除掉了青叶气,滋味醇和,有松烟香,更受西北各少数民族的欢迎。当时,西藏喇嘛常至京师礼佛朝贡,邀请赏赐。回藏时,明朝廷赏给许多礼物,其中茶叶是大宗,指定由四川官仓拨给,但喇嘛们却绕道湖广收卖私茶。湖广黑茶最合他们的口味,而黑茶主产于安化一带。
安化黑茶至晚产于15世纪后期,通常经由湖北运销北方和西北。由于安化茶滋味浓厚醇和,且量多价廉,西北那些领取官茶引票的茶商,都越境至湖南采购私贩。从明至清,茶叶都属于朝廷的“计划供应商品”,而四川茶、汉中茶在有明一代是朝廷的“定点生产商品”,利厚畅销的安化黑茶很快让汉茶和川茶市场冷落,产销萧条。明朝万历23年(1595年),御史李楠和徐侨为湖南茶叶在奏本中打架,一个要求朝廷颁令禁运,免妨茶法马政;另一个认为湖南茶对西北游牧民族有利,不宜禁止。后经户部裁定,报请皇帝批准:自后销西北的引茶,以汉、川茶为主,湖南茶为辅。至此,安化黑茶才算成了官茶。
经过茶商和市场的长期甄选,安化黑茶逐渐兴盛起来。晋、陕、甘、鄂、湘等省籍商人,各成一行帮,来安化采购和制作黑茶。资本雄厚的晋、陕、甘茶商,还在安化建有楼阁,设立行帮组织和商业铺面。资江沿岸各处,都有因此而人丁旺盛商业繁荣的市井,如黄沙坪、酉州、苞芷园、小淹、边江、唐家观、雅雀坪、东坪、桥口等地。
道光元年(1820年)以前,陕西商人驻益阳委托行栈汇款到安化定购黑茶,或以羊毛、皮袄换购,因资金较少进货不多,人称“滚包商”。受托栈行雇人下乡采买茶叶原料,踩捆成包,以利运输。最初大小形状和重量不一,后来逐渐统一为小圆柱形,重约老秤10斤,称为“百两茶”。清同治年间,晋商“三和公”茶号在“百两茶”的基础上选用较佳原料,增加重量,用棕与篾捆压成圆柱形,每支净重1000两(16两老秤合37.27公斤),称为“千两茶”,圆柱长约5尺(166.5公分),圆周1.7尺(56公分)。这种茶主要是晋商经营,又以籍贯不同分为“祁州卷”和“绛州卷”。祁州卷系山西祁县、榆次等地茶商经营,每支重1000两,产量较多;“绛州卷”为绛州茶商经营,每支重1100两,数量较少。
把茶叶制作成立柱的形状,经过炒、渥、蒸、踩等数道工序,一方面增加了有限体积内茶叶的重量;另一方面是黑茶品质形成之必需。“百两茶”、“千两茶”系列有一个总的称呼——花卷。有三重含义:一是用竹篾捆束成花格篓包装;二是黑茶原料含花白梗,特征明显;三是成茶身上有经捆压形成的花纹。茶呈圆柱,像一本卷起来的书,故称“花卷”。另外,在“祁州卷”和“绛州卷”之外,有老牌本号加料绛州卷,品质最高,号称“卷王”,历史上产量极少。
茶叶重镇黄沙坪
资江在平口由新化进入安化,途经百十里高山峡谷,到东坪一带湖面开阔,风光大霁。黄沙坪在东坪以下,是历史上资江下游第一个商埠重镇。明末清初期间,此地制茶业兴起,其声誉响遍全国。在清朝后期,黄沙坪已有了“黄市”之称,南至广州,北上汉口,船舶来往,络绎不绝。
据可靠的记载,清末民初,“茶市斯为盛,人烟两岸稠”的黄沙坪,已聚集了至少50家茶行。茶行的兴隆又带动了其他产业的发展,钱庄、绸店、当铺、药房、米店以及各类作坊、曲艺、唐班,街市繁荣,经济发达。当时黄沙坪年产红茶十多万箱,引茶2万余包。加工花卷3万支左右,几乎集中了安化全部的“千两茶”销售,是最大的花卷茶集散地。这里商铺百余家,茶号52家,差不多全国所有的大茶号都有分庄(子公司或办事处)设在此处,仅仅1平方多公里的面积里聚集了4万多常驻人口,民国时期有“小南京”之称。
据80岁以上的老茶农回忆,黄沙坪资江沿岸不到约1.5公里沿线就有13个船码头,其中9个主要用来装运茶叶,有源生昌码头、三德玉码头、梅蓝货运码头、永泰福码头、福音堂码头、谦益盛码头、琦公码头……专门从事搬运的工人成立脚帮,帮众120人,常年靠此营生。
许多大的茶号,如三德玉、晋记、宝聚昌、宝聚庆、天顺长、天一香、阮远长、裕通永、大拥裕、兴隆茂、竹巴松茂、大昌川等,都踩制千两茶。当时一个踩卷师的工价是一天4个银洋,一个银洋时可购一担白米,薪酬之高,不输今日的高级白领。由于千两茶是安化茶传统的也是主打的产品之一,市场从来不成问题,许多人靠薄本微利起家,做成了大老板。一个茶号的资本金多则几万十万光洋,少则几千元,都做得热气腾腾。山西人、陕西人、甘肃人,久已到此生根发芽,福建人、广州人也越过南岭北上,由湘江入资江沿水而溯到黄沙坪开铺立肆,经营茶叶。这些茶号在发展过程互相渗透和融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好的年份,你出一份资金,我入一个股份,雇请人工做几千支千两茶,然后按成本摊分支数,各自经销。“老抠儿”的山西人、操着福建官话的闽南人,与宝庆人、安化人一道,共兴公益,建立带有家乡色彩的庙宇、楼阁,福建印迹的天后宫、山西风格的关帝庙、江浙倾向的洞宾楼……妆饰了一个盛大的茶市。
黄沙坪依山傍水,狭窄而修长,沿街全是青石板,修建于雍正三年(1717年)。街道两旁屋接屋,檐连檐,街中心开挖了一条1米深1米宽的下水道,上用1米长、50公分宽、15公分厚的青石板盖住。一到雨季,两边檐水一直流下来,汇聚到各家各户台阶前的石孔,流入下水道,再通过涵孔注入资江。不管雨有多大,都不会积水。这些青石板共有4万余块,3千多立方,全部从远处运来。工程之浩大,所费之不菲,没有雄厚的民间财力,根本无从想象。街道两旁飞阁连檐,有的店铺楼上楼道相连,鳞次栉比,景象壮观。每到收购季节,处处门户大开,茶香满街,连茶商会馆、吉安公馆、山西公馆也会敞开中门。街上摩肩接踵,只能从人缝里挤,那是黄沙坪最繁忙的季节。
1920年,湖南茶叶讲习所由长沙岳麓山迁往安化小淹、再迁黄沙坪;1938年,湖南私立修业高级农业职业学校(湖南农业大学的前身之一)因日本侵略者侵略长沙,迁往黄沙坪附近的褒家村,为当地培养了大量茶叶人材。中国当代的茶叶史,从此留下了黄沙坪的印迹。
老茶今日得新生
千两茶恢复生产,是市场的牵引。安化白沙溪茶厂1983年生产过300支,1997年开始批量生产。目前安化较大的千两茶生产商有两三家,估计年产量在3-5千支。在销售上,由传统的边销,已逐渐扩大为内销和外销,北京市场、广东市场也比较火。在价格上,一般新卷买到1200-1800元一支。
千两茶的踩制全是手工,工艺十分复杂,技术要求高,劳动强度大,全程有23道工序。其干燥定型则采取日晒夜露的办法,晾置50多天,使其具有特殊的香气、滋味,经久耐泡。因为工艺和原料讲究,“卷王”即老牌本号加料绛州卷不易制作,每年最多能产100余支。这种茶要有纯高马二溪茶(全安化品质最好的原茶)火焙一级黑茶做原料,要选取十米长的老竹用于加工和包装。千两茶制成后,愈陈愈香,年代愈久远价值愈高,一支50年代的千两茶,价值已达100万元;1983年白沙溪茶厂生产的那一批千两茶,每支售值在8万元以上。
茶叶市场是个风云变幻的市场,东边日出西边,何处晴阴说不清。前几年盛极一时的乌龙茶,如今被普洱茶取代,乌龙茶厂商经营亏本,十不存九。这几年普洱茶大盛,和普洱茶同属二道发酵茶的千两茶也是时人最欢迎和拥戴的藏品。千两茶独特的成茶机理形成自身独特的口感和风味,很受一些茶道中人的追捧。和过去主要西北牧民不同,如今千两茶四处开花,一些厂商根据南北气候的不同,在工艺处理上也采用了不同的方法,适合不同地方的营销。
广州坊间饮用千两茶,是因其消滞去腻,久放不溲。新鲜的千两茶有一种“霸气”,涤烦闷,扫腥膻,非凡茶可比。陈年的千两茶醇酽隽永,善饮者将其开卷敞放一段时间,待其“睡醒”再畅饮,有琼浆玉液不易之妙。陈年千两茶对付一般的肠胃毛病,可以说手到病除,这和益阳民间用老砖茶治腹胀腹痛如出一辙,可能这种茶对肠胃内不同菌种的平衡有特殊的作用。
跟砖茶相比,千两茶有自身独特的地方。它独特的历史造就了自身的魅力,引起了世人的关注。它一度被花砖所替代,但“重出江湖”之后,并不是试图夺回自己的“旧河山”,而是另辟蹊径开创新天地,这是安化茶和益阳茶可喜可贺可以自豪的地方。一些更利于开拓和占领市场,并稳固市场的制造方法和营销战略,使千两茶在茶叶市场、饮料市场攻城略地,创生财富的做法,也值得我们传统的茶业加以借鉴和吸收。
诚然,千两茶要恢复到历史的鼎盛和辉煌,恐怕为时过早。甚至,就像京剧一样,不可能再有梅兰芳、杨小楼和余叔岩的时代,能够有一个健康而长远的生态环境,能够长久地葆有这块民间智慧和历代能工巧匠心血铸成的玉璧,将是千两茶之大幸。相比于当时4万人口的黄沙坪,如今这里常居居民不过2000人,千两茶的今天是值得我们珍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