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的普洱茶饼

2022-11-04 14:10:17热度:37°C

可以喝

1、作为普洱茶2113,这个年份阶段的5261茶已经进入很好的4102适饮期。买来就可以喝。

2、买到1653真茶的机会很大很大。因为2000年之后,特别是2005年之后,普洱茶市场在国内才真正“发热”,也可理解成那个时候开始,受到市场形势大好的影响,大大小小的茶厂才敢大规模地生产茶叶留存,以后卖

拓展资料

普洱茶饼是指将普洱茶叶制成饼状,固称普洱茶饼。普洱茶在古代多为饼状压制的方式储藏以及运输,历史上一饼357克,七饼为一挑。方便计算以及骡马驮运。

保存方法

一、生饼、熟饼分开放,散茶比照生、熟制法,存放方法不同。

二、放放置地点以一楼接近地面为佳,目的是茶可以自然和空气接触,借湿度温度醇化。

三、普洱茶饼保存方法叵住公寓有品茗间,可放茶。辟茶室存放,不要放除湿机或是冷气机吸干茶的水分,应以自然温度存放最佳。

四、存放空间地点防止日晒或是阳光照射。这也是存放关健。光线对成茶破坏力强大,要小心!

五、茶饼若是一筒七片,不宜在外层再包上塑料袋,原来的竹叶片就是茶的守护神,存放靠她靠得住, 散茶或饼剥开了,要放入茶瓮。

六、茶瓮的材质要瓷器、陶器两大类。普洱茶饼保存方法可用瓷瓮置茶得留心,熟饼带酸气不宜放入这种容器,应入陶瓮较好。瓷瓮放生饼为宜;陶瓮还分上釉与不下釉。釉的瓮保湿度较佳,活性适中,可放入陈茶。不上釉的陶瓮转茶性更佳,宜放入新茶!但要注意:吸水性太强也不宜放茶。

饮用方法

熟饼:温度相对要高一些,最好100度。其他和生茶相似。但有些熟茶不揭盖反而更香。老茶:要求和熟普洱茶差不多,唯一不同的是他冲泡时可以留些根,即每次出汤不必倒得那么赶净,而是留一部分。因为老茶的茶气较弱。

青饼(生茶):水温在80–95度左右,水温太高容易烫伤茶叶,冲出苦涩味,但有利于发散香味和茶味快速浸出。先洗茶,一般洗一到两遍。一道茶冲泡的好不好,关键在洗茶这道工序,不能小看。主要决定于水温,和冲泡时间,出汤的速度,这些最好自己感觉。切记出汤后要打开壶盖或碗盖,否则容易损害其香气和品质。每次出汤力求干净。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 普洱茶老茶头

普洱生茶和熟茶能不能一起存储?

  虽说生茶与熟茶都属普洱种类,但两种不同类型的茶叶是否能一起保存呢?这个我们得先了解一下普洱生茶和熟茶制作工艺的不同之处。

  生茶是指新鲜的茶叶采摘后以自然的方式陈放,不经过人工“发酵”、“渥堆”处理,但经过加工整理、修饰形状的各种云南茶叶(饼茶、砖茶、沱茶)的统称。生茶茶性比熟茶烈、刺激,新制或陈放不久的生茶有苦涩味,汤色较浅或黄绿。长久储藏,香味越来越醇厚。

  熟茶是以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为原料,经过渥堆发酵等工艺加工而成的茶称为普洱熟茶。普洱熟茶色泽褐红,滋味纯和,具有独特的陈香。由于普洱熟茶茶性温和,保健功能较好,所以很受大众喜爱。

  普洱生茶和熟茶是品质风格截然不同的两种茶品,应避免将普洱生茶和熟茶混合存放在一起。

  主要原因如下:

  1、生茶和熟茶的香气类型不同,都有随着储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的特点。

  普洱生茶多为毫香、清香、栗香、陈香…普洱熟茶多为参香、陈香、荷香、枣香、樟香等,由于香气类型不同,如将普洱生茶和熟茶混合存放,香气物质必然被交叉吸附,相互掩盖或改变,难以获得纯正自然的香气,使茶品“四不象”而降低收藏价值。

  2、生茶和熟茶的叶底“茶渣”颜色不同。

  生茶叶底颜色,随储藏时间加深,发生由嫩绿→嫩黄→杏黄→暗黄→黄褐→红褐的变化,而发酵程度较好的普洱熟茶,叶底颜色一般都呈“猪肝色”,并随储藏年份增加逐渐向暗褐色转化。

  综合以上所述,这两种茶是不能一起存放的,需要分开存放。放在一起会影响储藏茶叶的价值,因此,应分类储藏。无论是哪种类型的茶,最好不要一起存放,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茶叶很容易吸收周围的香气等物质,这样会影响茶叶的品质。

  但条件受限的(随机推荐:白茶是绿茶吗,学习茶道文化和茶艺教程请访问:茶文化,:www.guniangcha.comm)情况下,生茶和熟茶是可以混存在一个大空间里的(家里的一个屋子),但确实是不可以密封在同一个容器里长期储存。如果不放心可以在同一个屋子里一边放生茶,一边放熟茶。

  还是那句话,储存普洱茶,品味它每年的变化是一种乐趣和享受。千万不要太拘泥!

我的普洱生茶观:藏生茶,一定弄明白的一个道理!

  1、我认为普洱生茶,叶片必须有一定的揉捻度。

  为何?其实揉捻本身是一门很需要经验的技术,比如要茶汤浓酽,自然揉捻力度要大、揉捻时间要长。

  比如,以香气见长的茶,则不宜重度揉捻。但是,揉捻是必须以及必需的,也就是一定要和不可少的。适度的揉捻,可以刺激茶叶内含物质,使之适宜后续的转化。揉捻主要是要使叶片受到力的作用,使细胞壁破裂,部分茶汁渗出,同时增加茶叶的表面粘度,调节茶叶水溶性物质的浓度,从而影响茶叶最终冲泡时候的浓度。

  对于粗枝老叶,由于革质化程度高,所以即便使用重度揉捻,依旧无法使得茶叶形状得到很大改变,典型如2001年勐海茶厂出品的野生大叶青饼。对于中壮等级的茶青,则揉捻力度的控制就比较艺术化了,要香气高扬,则轻揉捻,要味道浓,则重揉捻。对于芽尖这种嫩叶,则本身就不适合怎么揉捻。

  揉捻的作用在于,挤破茶叶的细胞壁,使得茶多酚、儿茶素等等茶叶有效成分产生聚合,而后也使得茶叶有机会再日后的时间里产生后发酵作用。若未经适度揉捻的茶叶,由于细胞壁完整,其茶叶内部有效成分无法释出,不容易与空气中的氧及有益菌群接触,不利于后续转化。

  所以,适度揉捻对于普洱生茶的后续转化至关重要。

  2、紧压度

  机器压制的茶也有松紧之分。到底是机器压制(紧压度高)好,还是石磨压制(紧压度低)好呢?这其实很见仁见智。就我个人而言,我喜欢紧压度高的生饼。一则饼的边缘不容易掉茶沫、二则在漫长的存放过程中可以更好的保存茶之气味。

  估计有茶友会说,以前号级茶都是石磨压制的。这个问题我实在无法解释,因为个人没喝过号级茶,而且号级茶当年作为新茶时候的样子,我也没见过,也不知道他们紧压度如何。要知道,石磨压制也可以获得很高的紧压度,而机器压制同样可以压得很松。

  紧压度会随着年份的增长而慢慢变松,但也有一些茶,比如03年最后一批绿大树,简直压得比下关铁饼还铁饼,到现在都依然死性不改的紧!

  以我个人而言,即可以很好的保持茶之气味又不至于开片茶累得半死的那种紧压度就刚刚好。

  3、拼配

  其实不大敢说拼配。怕被人用板砖拍死或者被口水淹死。

  其实拼配,基本上很多茶都会用拼配。

  拼配,邹炳良先生有一篇叫做《浅论普洱茶拼配》里提到:普洱散茶的拼配技术要领可归纳为12个字:即“扬长避短,显优隐次,高低平衡。”

  关于上述12个字的解释,大家可以去参看原文,此不赘述。其实我真的不懂为什么有那么多人反感拼配。拼配的目的就是为了让茶更好喝。让茶更好喝的技术其实应该得到大家推崇才是。

  个人觉得拼配是两大厂的技术精髓,是大益和下关在几十年时间里慢慢摸索出来的,不是某天某个技术人员一拍脑袋就蹦出7542、甲沱的配方出来。里面有历史传承的意味。

  影响普洱生茶后期陈化的原因实在太多,比如采摘鲜叶当天的天气、炒青时候锅温的控制、晒青时候的天气、压制后干燥的方法以及后期的仓储等等。但是拼配,是一个最为关键的因素。

  个人认为,成功的拼配,不仅可以有效的提高茶本身的滋味,也能提高茶的性价比。而且,这么一路喝下了,被很多人所不屑的大益与下关的“拼配台地茶”之口感的丰富度,是其他厂所出产的茶所没有的。我个人喝茶,很喜欢一些领域宽广的茶,也就是层次感要丰富,要能满足我舌头上各个部位味蕾的需求。因此,我只能喝一些“台地拼配茶”。

  总结:

  其实想说的很多,只是付诸笔端时候,又觉得一切尽在不言中。所以,这只是一个不算总结的总结。

  我想说的是后期陈化。如果大家有机会、有条件、不妨各拿一片2000的易昌号、2000年的7542、2000年的中茶繁体字铁饼、2000年其他厂的生茶来对比看看。

  当然,以上各茶都必须是仓储良好的茶。

  一喝,勐海茶厂的茶有她自己的味道,下关也是。早期易昌号的茶也不错,但是总觉得欠缺点什么,至于中小厂的生茶也很多,大家可以随意一试。

  两大厂的茶,我觉得一喝,会有一种发酵的感觉出来,我无法形容是怎样一种味道,一闻叶底,一样是十分鲜明的特点。大益是大益,下关是下关,截然不同。

  而两大厂之外的茶,我喝过98年凤庆茶厂的生饼、99易昌号、00年易昌号、01年山寨版绿大树等等诸多两大厂之外的生茶,我觉得它们的味道都很像,很雷同。

  上述茶里,99易昌号表现最好,但是,就是甘度不够。我总觉得两大厂之外的有一定年份的生茶,其回甘度总是不够,滋味总是不够浓酽。

  所以,就我个人看来,很多生茶,放了一定年份,其实不一定有转化,充其量那是“氧化”而非后发酵。

  或许这么说会遭到很多人口水,但是,我心中真的这么认为,很多生茶,只是“氧化”而非转化。

  所以,藏生茶,要看自己藏的生茶是“氧化”了还是转化了。

  所以,藏生茶要看自己的茶是物理变化了,还是化学变化了。

  所以,藏生茶要看自己的茶,是苦涩味随着时间钝化了,还是苦涩味随着时间成为甘甜的一部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