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那么多马鞍山人不喜欢合肥?
越穷越喜欢讨论这些东西,以点带面、甚至靠想象和传闻带面,这就跟一些loser凡事都喜欢舔欧美,贬低中国一个道理。只不过格局从国与国变成了省与省之间。作为对苏皖还算有点了解的人,白完一些地方对合肥的恶评,说白了根本就不是什么理性的评价,图一时嘴巴爽的踩高捧低行为,绝大部分这些地市的人可能根本没去过合肥。但一定夹在合肥和另一个大城市——南京之间。其实这点也能看得出苏沪皖这片地区人民的性格特征——小家子气、心胸狭隘。这些年长三角大有小人得志的味道,某些白完人对合肥有吸血霸道的说法,但其实一省的行政和经济中心,天然就有汇聚和辐射做用,就好像北上广辐射全国,也吸引了全国人才和教育医疗资源,但你怨声载道的说北上广搞的你家门口医院没好医生,小卖部买不到进口货就很奇怪了,有脑子的人不会这么说,尤其是中国这么高度行政化的发展方式,其实根本谈不上谁吸谁血,大城市的区域中心化基本是天经地义的事情,真正的矛盾在于马鞍山之类的城市被另一个更强大的中心吸引而已,其实这就是穷省/穷国的天然劣势,就算本来团结起来还有做大的希望,在家里却窝里横,看不起天看不起地,可是你要知道地缘关系是天然屏障,要么你就移民出去自己打拼,后面二者没有人格,你想活得更好,你只能期待这个被你看不起的老大哥能快快进步带你混,至于去南京游玩消费,只要你在当地不交税没落户,说白了只不过是把辛辛苦苦家里赚来的钱再给给别人赚去罢了。白完省内只有真的把一些产业做大,才会对这些小虾米有大规模的辐射做用,才会像打开水龙头灌到省内,而且几乎无悬念的会往南流(南方人口素质高于北方,资源配置必然倾向于往高效的地方流动)。这不是皖南景区那点可怜的苏州老板开发的项目可以比的,你几乎可以闭着眼睛靠倒卖假鞋发财,为什么义务那么多人批发小商品,为什么徐州周边的农村那么多卖家具的,甚至周边的农村人在镇上租个台锯,只是把尺寸规模稳定的集成板材切小,在网上卖搁板,使因为莆田有大规模的运动鞋代工厂,给义乌第三产业形成小商品集散中心创造了条件,徐州周边的沙集睢宁这些地方,是因为徐州宿迁一代大量的工厂,奠定了物流和低成本获取基本材料的基础,甚至是什么都不会的农民,这种东西我们可以卖、可以发货,地缘资源流淌在血液里的天然资源,才会比生在中国过的好,而是地缘的资源浸泡着你。这些地方并不高大上,这些地方是劣质鞋、地摊货、劣质家具的代名词,就像中国是山寨大国一样。赚的钱并不会因此变得劣质,甚至不会有半点打折。那么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来了,徽州人可能还流着商人的血液,还懂得卖卖茶叶。安徽省的长江上这几个小兄弟除了会到处骂人,靠着政府搞点第二产业,还会做什么?
马鞍山商业综合体有多少 发展前景如何 从经济层面来说 有什么利弊?
泻药————nn这个说来话长。nn我就说说为什么商业综合体多吧,利弊我就不好说了。nn好!我的理解是是因为经济基础和人民需求。nn那么先来说说这是个什么样的城市。nn马鞍山发家的基础在当年皇军留下的钢铁冶炼设施。移民城市的结果是民风不错,后来太祖巡游,遂大力发展钢铁,经济底子不错。nn至改革开放,自身区位(长江口岸,比邻南京)因素使其起步尚可。nn可惜被抽税过多,比起原来有整整十年并没有多大发展。(亲戚去深圳发展,客观的感受。)nn如今的发展在2010年前后到现在,直观的表现是各种建筑的改变(小城市,建个啥没不知道的,那段时间很多新建项目,如长江大桥)和商业的发展(万达,nn潜力并不看好,真心没什么特别机遇。大学毕业的马鞍山学生,大多不会首选回家,即使回去也回去南京。(反正开车也就30来分钟就到了)nn原始的工业资源也快告罄,两大支柱企业都在转型(马钢,对于新颖事物接受能力尚可,但毕竟城市小,发展空间并不大。nn马鞍山算是个悠闲养老城市,对于未来发展很多人没有去想,还是能大致了解到,有希望进入南京的意愿。毕竟发展机遇会好很多。(文化相近,方言大致相同。)nn以上综合,这是个比较富饶,且没什么压力的城市。市民对于新鲜事物,高品质商品的接受力,购买力都还不错,这是能建这些商业综合体的原因。人们抽烟基本都是苏烟中华。玩上不算小气。城市小,于是散步和逛超市经常绑定,人们乐于消费。nn而且,且对于南京有异乎寻常的信任。苏果(南京来的)这些个超市一直很火,沃尔玛这些进入后,反响反而不好,有的宣布死亡(三家分店全倒)。
开茶叶店的这些错误经营方式要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