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为村里打造茶叶品牌 带领更多村民增收致富

2021-03-15 15:50:24热度:430°C


□本报记者汤世亮 通讯员康乔华 文/摄

1月16日中午时分,淅淅沥沥的冬雨下个不停。在灵川县公平乡四合村一间简陋的大棚里,46岁的农民龙富权正在晾干草珊瑚种子,一旁的桌上堆满了包装好的草珊瑚茶叶。

龙富权是土生土长的四合村委高江村人。由于山高路远,田地又少,高江村村民除了山上的竹子,几乎没有其他收入来源,大多外出打工为生。龙富权当初初中没毕业,就加入了村里的南下打工“大军”。“那时候家里太穷了,如果能多读点书,还是要好一些的。”回忆过去,龙富权显得有些遗憾。在广东打工那些年,龙富权做过工人,也自己开店卖过桂林米粉。2011年,由于妻子怀孕,龙富权不得不关掉米粉店,回到了公平老家。“我出去了20多年,老家除了公路硬化以外,村里还是没有自己的产业。”龙富权说。

为了维持自己的生计,同时也想着为村民寻找一条发家致富的路子,2011年,龙富权跟随着村委的干部外出到处考察取经。在一次外出考察学习中,他看到了一种新型的生态复合农业——— 以发展林下经济促农增收的模式,并且这种发展模式完全符合四合村的产业发展特点,那就是在毛竹林下种植草珊瑚。

“当时考察回来后,我和我家兄弟在山上林场试种了七八十亩草珊瑚,每亩投入了1000多元。”龙富权告诉记者,家乡山区的地势、气候完全适合草珊瑚生长,这种植物也不需要什么特别的管理技术。而且草珊瑚不愁卖,很多制药厂都收购草珊瑚,用来制作草珊瑚含片。“在毛竹林下种植草珊瑚基本上没什么病虫害,还能顺便管护毛竹林,不用修山。这也是当年村民们跟着我种植草珊瑚的原因。”龙富权回忆说,当年他种植的草珊瑚长势旺盛,亩产达3300斤左右,当年便收到了效益。第二年,村民们纷纷效仿,跟着在各自的山场上种起了草珊瑚。

记者跟着龙富权来到村子后山的四合村草珊瑚示范基地,看到在一片片茂密的竹林下,一茬茬草珊瑚长得旺盛,虽然已是深冬,依然郁郁葱葱的,有些甚至已经长到了1米多高,像城区里的绿化植物冬青。“草珊瑚一般是秋季收割,将植株从离地面5—10厘米处割下,洗净晒干即可入药。”龙富权介绍。到2014年,在龙富权的引领带动下,四合村成立了草珊瑚种植专业合作社,组织村民统一培训,统一种植,统一管理,构建村民长效增收机制,控制和降低经营风险。村民们因地制宜,通过调结构、优品质、建基地等方式,不断扩大林下草珊瑚药材种植。如今,四合村委高江村63户中已有19户村民投资入股加入合作社,40多户村民从合作社购苗种植草珊瑚,种植面积达到了近3000亩。

“新的一年,我希望能继续扩大草珊瑚的种植面积,让四合村更多的村民加入合作社,形成规模产业,帮助我们村的人增收致富。”谈到新年愿景,龙富权告诉记者,如今随着草珊瑚种植专业合作社的壮大,如何提升产品附加值成了他们重点考虑的问题。“草珊瑚虽然鲜货也不愁卖,但价格不高,如果我们自己来加工,产值就能成倍增长。”龙富权说。为充分利用当地独特的生态资源和气候条件,龙富权在引导农民种植草珊瑚的同时,还积极探索开发草珊瑚养生茶,发展草珊瑚保健茶的新路子,让“草”变为“金”,促进农民增收。“2016年,我们开始制茶。当时请永福县茶厂代为小批量加工草珊瑚茶,根据茶叶的不同品质,设计了不同的包装。我们没有料想到茶叶在市场上大受欢迎,每斤卖到了从100多元到1000多元不等的价钱。”龙富权高兴地说。

现在村里已经引入了制茶工艺生产链条,上级政府扶持了200多万元,帮助四合村新建了草珊瑚茶叶加工厂,生产线将在2019年春节后搬到新厂。“现在很多人来购买我们的茶叶,但我们要进超市、上网上销售,还需要有自己的品牌。”龙富权告诉记者,要想创建自己的草珊瑚茶品牌,首先必须通过药监部门的检测和认证,获得正规的生产加工资质。“希望新的一年我们的品牌申请能顺利通过,创建一个四合村自己的草珊瑚茶叶品牌,为村民发家致富提供一个稳定的收入来源。”龙富权满怀期待地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