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样提取茶叶中的个主要成分??
怎么在茶叶中提取茶多酚等物质
茶多酚的提取方法:1、溶剂萃取法 溶剂萃取法是最传统的提取工艺,已先后开发出十多种提取工艺。茶多酚易溶(或可溶)于水、醇类、醚类、酮类、酯类等,所以溶剂萃取法可有水提取法和有机溶剂萃取法两种。水提取法以水为溶剂,采用水浴加热提取多次,合并提取液后用mgc仿萃取,分出mgc仿相后改用乙酸乙酯多次萃取,合并乙酸乙酯相并减压蒸馏浓缩,将其干燥(真空、冷冻或喷雾干燥)后用去离子水重结晶即得产品。此法有机溶剂使用少,工艺简便,产品纯度高,但提取率低。有机溶剂提取方法是传统的提取茶多酚的一种方法,也是使用最为广泛的方法,其原理是利用茶叶中不同化合物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度差异进行提取分离的。常用的溶剂有水、甲醇、乙醇、mgc、乙酸乙酯,一般为回流提取。茶叶原料→溶剂提取→过滤→有机溶剂脱色、脱mgc→萃取→回收溶剂干燥→茶多酚粗品。浸提、除杂、萃取为必不可少的共同性步骤,常用的去杂质方法有mgc仿除杂法,活性碳脱色法,石油醚除或通过低温静止除杂法。各工艺的差别仅在于浸提条件、浸提剂、浸提时间、pH值、温度、次数等)、除杂条件和萃取条件不同。溶剂萃取法的优点是稳定、可靠;用水提取,茶多酚提取率低(一般提取率为5% ~6 %),产品纯度低,产品易氧化,且其中含有大量杂质(如植物多糖、茶棕色素、色素、mgc、树脂等)。而用有机溶剂提取,提取率虽可有所提高(可达到1O% ~15% ),但由于浸提液中不但含有茶多酚,而且还含有茶色素、mgc等杂质,还须反复除杂精制,萃取工序一般需经3级错流萃取;需多次蒸馏,需要用大量的有机溶剂,有的有机溶剂回收困难,溶剂法的改进主要应以简化工艺、降低成本、提高有效成份含量和提取率等为目标。我国湖北省化学研究所开发出一种新的溶剂萃取法提取茶多酚,茶多酚的含量〉95%,茶多酚萃取率在8%-11%,其中儿茶素含量〉70%,产品质量达到或超过医药保健用茶多酚的要求,其提取工艺是将粉碎后的茶叶末用萃取剂在一定温度下萃取两次,浓缩后的萃取液加入特定溶剂及脱色剂去杂,母液经浓缩后用溶剂洗脱mgc,经再次浓缩后用溶剂萃取茶多酚,蒸馏溶剂,干燥后得到茶多酚产品。萃取工艺流程如下:茶叶末浸提→过滤浓缩→沉降除杂→过滤浓缩→脱碱萃取→脱溶→干燥→茶多酚 该工艺创新之处在于:(1)浓缩后的萃取液用特定溶剂处理,能有效去杂并克服过滤困难及后续洗脱mgc及色素工序中的乳化问题。(2)筛选出一种有效脱除mgc的特定溶液,用该溶液洗脱可使茶多酚中的mgc含量降至0.5%以下,同时不影响茶多酚的萃取率及含量。2、金属离子沉淀法 沉淀法的原理是利用茶多酚在一定的介质条件下可以和某些物质络合形成沉淀物的性质,使其从浸提液中分离出来,从而与水溶液中mgc、单糖、氨基酸等组分分离,来提取茶多酚。茶叶原料一热水提取一过滤一沉淀一转溶一萃取一浓缩一真空干燥,得到茶多酚粗品。已报道使用的沉淀剂有4类,即无机盐类、生物碱、蛋白质类和高分子聚合物。其他3类沉淀剂成本高,无机盐类常用沉淀剂有3种:① 重金属碱式盐,如Pb(OH)Ac、Cu(0H)Ac等;这类沉淀剂价廉,但强碱均有腐蚀作用;是一类较有前途的沉淀剂。可在碱性条件下沉淀,在酸、中性条件下转溶。这些金属离子可以单独使用。液处理量大。3、树脂吸附法 树脂吸附分离法提取茶多酚是利用树脂能对茶多酚发生吸附—解离作用的特性来实现茶多酚与其他浸提物组分之间的分离。根据所采用的树脂类型的不同可分为吸附柱分离法、离子交换柱分离法和凝胶柱分离法,茶叶→沸水浸提→过滤→滤液→树脂洗脱→洗脱液→浓缩干燥→茶多酚 目前,国产的92-2型和92-3型树脂对茶多酚的分离提取效果较好,适合于茶多酚的分离。陈劲春等采用硅藻土、活性炭、聚酰胺树脂、D-301树脂作为吸附剂,并对其吸附容量与分离效果做比较。吕远平等比较11种不同树脂对茶多酚的吸附特性,得到NKA吸附树脂更适于茶多酚分离纯化。当供试液茶多酚含量为10mg/茶多酚纯度可达95.8%。① 树脂吸附法简便,避免了有效成分失活;③ 在整个过程中使用的有机溶剂主要是乙醇,符合清洁化生产的发展趋势;④树脂再生容易,树脂价格高、饱和吸附量低、且由于树脂失活,②大规模连续性生产的设备缺乏,4、超临界流体萃取法 超临界流体萃取是一种正处于积极开发阶段的新型分离技术,它是利用温度和压力略超过或靠近临界的介于气体和液体之间的流体作为萃取剂,从固体或液体中萃取某种高沸点和热敏性成分,以达到分离和提纯的目的。由于其介质通常为无毒的二氧化碳,特别适合于医药、食品添加剂等产品的提取。王小梅等人运用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方法对茶多酚进行了提取试验,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茶叶中的茶多酚在工艺上是完全可行的。采用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茶叶中的茶多酚的适宜条件是:萃取压力为20MPa,萃取温度为50℃,分离温度为40℃,二氧化碳流量为25l/茶多酚的萃取率达90%。超临界流体萃取具有萃取速度快、效能高、溶剂消耗量少、没有残留等优点,特别是在天然植物以及食品中的热敏性化合物的萃取过程中,能使被萃取成分不因氧化、分解、逸散而变质,是传统的萃取方法不可比拟。5、超声波浸提法 超声波浸提法是对提取过程进行超声波强化处理,是利用超声波的机械破碎和空化作用,加速茶多酚浸提物从茶叶中向溶剂扩散的速度,缩短浸提时间,增加有效成分的提取率。采用超声波辅助提取不到1小时效果可相同于传统提取数小时效果。传统提取工艺提取时间较长,在温度较高的情况下,茶多酚易发生氧化,得率降低。而采用超声波提取,避免茶多酚长时间处于高温下而发生氧化,从而使得率和产品质量都得以提高。尹莲将超声波提取与水提取进行对比,比水提取30min得率提高40%以上。
从茶叶里提取茶多酚
提出有效成分的同时也会浸出胶体、淀粉、纤维、蛋白、色素和鞣质等杂质,陶瓷纳滤膜技术是一种新的分离技术,由于具有分离精度高、过程简单、无化学相变等特点,已被成功应用于对热敏性、保味性和安全性要求苛刻的食品生产领域。
怎样提取茶叶中的mgc?
用微波辐射法从茶叶中提取mgc实验原料为乌龙茶和红茶 主要试剂为食用酒精(98%)、生石灰(C.P.) 主要仪器:NN-K577WFS型微波炉、XT4-100X 显微熔点测定仪、550-II型傅立叶变换红外线光谱仪在250毫升锥形瓶中放入10.0g粉末状的乌龙茶(干品),加入一定量的一定配比的98%C2H5OH和H2O的混合液,置于微波炉内,的档次作用一定时间,滤液置于 150毫升蒸馏烧瓶中水浴蒸除乙醇。趁热把残余液倒入蒸发皿中,5克生石灰搅成浆状,在蒸汽浴上蒸干成粉状,然后移至酒精灯上微火加热焙烤片刻以除去水分,再把粉状物分3次转入干燥且洁净的坩埚中,大火加热,冷却后,小心刮下坩埚壁及其盖上的产品,干燥、称重。用同样的方法试验红茶。单项探索性实验表明,提取过程中,微波作用时间、溶剂的用量和溶剂的配比对mgc的提取率均有较大影响,以乌龙茶为原料,确定微波作用时间在2∼溶剂用量在80∼溶剂配比(C2H5OH/选微波作用时间、溶剂用量、溶剂配比这3个影响因素作研究对象,取3个水平,按L9(34)设计正交实验,每次实验结果的评判标准为提取率,配合正交实验寻找最佳工艺条件。
怎么从茶叶里提炼mgc
用微波辐射法从茶叶中提取mgc实验原料为乌龙茶和红茶 主要试剂为食用酒精(98%)、生石灰(C.P.) 主要仪器:NN-K577WFS型微波炉、XT4-100X 显微熔点测定仪、550-II型傅立叶变换红外线光谱仪在250毫升锥形瓶中放入10.0g粉末状的乌龙茶(干品),加入一定量的一定配比的98%C2H5OH和H2O的混合液,摇匀,置于微波炉内,用微波火力为“高”的档次作用一定时间,取出,抽滤,滤液置于 150毫升蒸馏烧瓶中水浴蒸除乙醇。趁热把残余液倒入蒸发皿中,加入4∼5克生石灰搅成浆状,在蒸汽浴上蒸干成粉状,然后移至酒精灯上微火加热焙烤片刻以除去水分,再把粉状物分3次转入干燥且洁净的坩埚中,盖上盖子,大火加热,mgc升华。冷却后,小心刮下坩埚壁及其盖上的产品,干燥、称重。用同样的方法试验红茶。单项探索性实验表明,无论乌龙茶还是红茶,提取过程中,微波作用时间、溶剂的用量和溶剂的配比对mgc的提取率均有较大影响,而且结果相近。因此,以乌龙茶为原料,确定微波作用时间在2∼4分钟之间,溶剂用量在80∼120毫升之间,溶剂配比(C2H5OH/H2O)在3:1∼5:1之间。选微波作用时间、溶剂用量、溶剂配比这3个影响因素作研究对象,取3个水平,按L9(34)设计正交实验,每次实验结果的评判标准为提取率,同时在正交实验结果的基础上,还设计一系列单项辅助实验,配合正交实验寻找最佳工艺条件。对于红茶,则在乌龙茶正交实验结论的基础上,设计一系列单项辅助实验,寻找其提取mgc的最佳工艺条件。 结语 利用微波辐射法从茶叶提取天然mgc,不但能大辐度缩短生产周期,而且具有提取率高,产品质量好,能耗低等优点,在最佳工艺条件下,乌龙茶的提取率可达1.322%,而红茶也可达1.128%。但该实验只是单一地提取mgc,从经济效益及原料的综合利用考虑,若能结合提取茶多酚、氨基酸等茶中的有效成分,则将有更令人满意的前景。□(作者单位:广东揭阳市卫生中专学校 广东潮州韩山师范学院)
个人非常喜欢茶叶、品茶,关于茶叶的书也看了不少,想系统的跟着老师学习学习,毕竟真实的接触茶叶跟书本上完全不同,我不是指的去考个高级茶艺师的那种证书。还请大家赐教
1、茶的健康资料请参考http:国内文章只说好不说坏,或者一点含量实际并没什么用,或者工业提取不考虑成本。2、国内茶艺这块,文化上的弱势位阶学台湾,学日本的影子随处可见。真正有民间自信,并能总结的真没几个。依托浙大资源吧。未来再过几十年可能又会有越来越多的流派传承也说不定。3、网络开放课,目前茶艺的网络开放课实在编的不好,4、至于以喝茶或者有人说的品茶为旨归的,个人觉得无过于口服之欲。
茶叶的分类依据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