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超:宅女学壶
2021-02-26 12:50:18热度:165°C
2021-02-26 12:50:18热度:165°C
明代张岱说过,“人无癖不可与交。”本是痴迷于茶的人,因为品茗,顺带爱上了紫砂壶。最早的了解紫砂壶便是三点一线,密封性,出水力度这些,当时学到这些还自以为专业,到处好为人师,现在想来羞愧不已,那时就是看到紫砂的面纱,就矫情的以为看到了真实的面容。
现在的我才只是刚刚掀开紫砂壶的面纱,需要慢慢的去探索紫砂壶的真容。
师傅曾说过,泥料只是基础,实用性并不是最关键的,紫砂壶的使用,并不单纯是用作器用。也蕴含着人们对形体审美和对理趣的感受。所以最关键的还是其具有的艺术价值。真要去了解紫砂壶的每个壶型,还要去了解每个壶型产生的背景与文化知识。
于是我去学习,看了一些书,最值得看的是顾景舟版的《宜兴紫砂珍赏》,这书被我奉为紫砂圣经,看到这书我才知道原来紫砂壶有这么多的经典壶型。后来师傅说,学习这些经典壶型,不仅仅要看其产生的背景与文化,还要看到每个细节的法度。法度是什么呢,师傅说法度其实就是和谐,和者,发而皆中节谓之和。紫砂壶的造型是和谐的统一,是局部与整体的和谐以及局部的可考究性。紫砂壶要求制作者有极其熟练的技术和掌握控制的能力以及丰富的经验,更重要的应该是对制作壶理解与感情的投入。
师傅说了这么多,书也看了不少,但是这紫砂壶的法度跟艺术感还是难以捉摸透,究竟怎么样的才是好的呢?师傅说对壶的理解因人而异,多看壶、多比较、多捉摸自然有收获。师傅还说学壶有三个境界,第一阶段是看壶是壶,这个阶段拿到壶怎么看觉得好看,泥料也是泥料,壶型怎么看都好,看着壶感觉那里面都是满满的爱,也不懂太多,反正就是喜欢,这是基本阶段。;第二阶段是看壶不是壶。看到的是泥料,看到的是做工,眼神就像手术刀一般,一把壶送到面前,立即就被拉上手术台剖开来把问题逐一分析,这个阶段看到壶时怎么都觉得有问题,无论多经典的壶都觉得有点瑕疵,这属于挑刺阶段,开始建立了自己的喜恶,喜欢哪种壶型,质疑哪种壶型,心中默默画出一个完美的形状,俨然是一个紫砂厂监工的气派。;第三阶段是看壶仍是壶,虽然也看得到一把好壶的问题,但更多时候却会去欣赏“破”壶的优点,。看到瑕疵也多半包容,出水不好,多甩一甩而已,甩一桌子自己也开开心心找准角度去用,没有不好的壶,只有不会用壶的泡茶者。不管贵壶贱壶,每一把壶都我看来都是可爱的是心爱之物,所以时不时的拿出来欣赏把玩,去揣摩一把壶它们的法度与美其具有的艺术性。
每天都喝茶,每天都用紫砂壶,每天都认真的去清洗紫砂壶,周而复始,就像某位哲人说的“这是一种循环”,这就是每天必行的一个过程,每天都与茶与壶相伴,我想幸福生活大概如此吧。
上一篇 : 每日一禅:宽窄都是路
下一篇 : 父母不要做孩子的老师,而要做孩子的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