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茶叶GAP促进贵州茶叶可持续发展.pdf

2021-02-23 21:07:16热度:179°C

茶叶GAP,即《GB/T20Ol4.12良好农业规范第l2部分:叶控制点与符合性规范》,于2008年4月1日起正式实施,是以维护生态平衡为基础,合理利用资源,对照茶叶食品质量安全要求,环境保护、员工福利基本要求,以及持续改善环境、员工福利的措施要求,对各控制点提出应对的符合性规范。实施茶叶GAP,就是强化预防优于纠偏原则,要求各关键控制点的操作程序有可追溯性,从而建立茶叶产品质量可追溯性体系,保证茶叶终端产品的食品质量安全。

茶产业是贵州省重要的传统优势产业。全省宜茶面积5O万hm2。,2008年种植面积6.36万hm2,遍布全省88个县(区、市、特区)盟。贵州省是国内唯一低纬度、高海拔、寡日照兼具的茶区,市场前景广阔。贵州茶叶在全国占有重要的位置,但商品优势、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不够明显,还停留在资源的初步开发上。茶叶种植、加工和经营严重脱节,茶叶生产经营分散、零乱,缺乏系统组织和管理。要实现贵州茶叶的可持续发展,实施茶叶GAP,以保护生态环境,保证农业可持续发展,开发生产安全优质的无公害茶叶,提升市场竞争力,增加出口创汇和茶农收入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简介了良好农业规范(GAP)的基本概念、国内外应用现状、茶叶GAP的主要技术要求以及实施茶叶GAP对贵州省茶业发展的影响。

1良好农业(GAP)规范的基本概念

良好农业规范(GoodAgriculturalPractices,简称GAP)是一套针对初级农产品生产的操作标准,它致力于种植、养殖、采收、清洗、包装、贮藏和运输过程中有害物质和有害生物的危害控制,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从源头上完善了食品链的安全控制。GAP是目前国际通行的从生产源头加强质量安全控制的有效措施,是确保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前提保障。从1997年由欧洲零售商协会(EL32EP)发起,并组织零售商、农产品供应商和生产者制定了EUREPGAP标准到现在,GAP在前后近10年的时间里,越来越多的国家认同了EUREPGAP标准并予以推广和实施。

2国内外GAP的应用现状

欧洲良好农业规范(EUREPGAP)自诞生以来,一直保持强劲的发展势头,到2005年12月,通过EUREPGAP认证的面积达到745,503hm2,已有62个国家和地区的34,586多家农产品生产者获得认证。到2006年12月,世界上有8O个国家的59,000多家农产品生产者获得GAP认证,EUREP—GAP认证的产品已经覆盖了欧洲约6O的市场份额。随后,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日本等国也相继以政府或非政府组织的形式推行GAP标准。目前,GAP认证证书正在逐渐成为一些国家进口商采购农产品的重要条件之一。

2003年4月,中国认监委首次提出了要在食品链源头建立“良好农业规范”体系,2005年12月《良好农业规范》系列前l1项国家标准(GB/T20014.1-11)正式发布并于2006年5月1日实施,2008年2月《良好农业规范》系列中后12项国家标准(GB/T20014.12~24)正式发布并于2008年4月1日起正式实施,其中GB/T20014.12即为GAP《茶叶控制点与符合性规范》。中国茶叶GAP是根据欧盟2007年3月发布的第三版EUREPGAP翻译而来的,由于欧盟国家、美洲国家等多数茶叶品种是红茶,欧盟GAP茶叶标准主要是参考红茶,而我国有绿茶、红茶、青茶黄茶黑茶白茶六大类,因此中国茶叶GAP在编写时既吸收了西方良好农业规范,又考虑了中国国情,适用于所有茶类。该规范的发布实施标志着我国茶叶生产管理进一步与欧盟等国际要求接轨,提高中国茶叶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必将对中国茶叶生产管理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3茶叶GAP的主要技术要求

根据《GB/T20014.12—2008良好农业规范第12部分:茶叶控制点与符合性规范》,茶叶GAP国家标准提出了三个方面的要求:食品安全危害的管理要求、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保护要求及员工的职业健康、安全和福利要求。标准的控制点分为一级、二级和三级,对其中一级控制点重要内容有:

1)可追溯性。产品可追溯到加工厂,进而追溯到种植农场或茶农组织,也可以从种植农场或茶农组织追踪到产品。

2)记录保存和内部审核。能提供全部记录并至少保存2年,茶场至少每12个月对照GAP进行1次内部审核(应有文件和记录),对不符合项采取有效的纠正措施,制定并整改二级不符合项。

3)茶园历史。GAP生效后新茶园不应是毁林开垦的。

4)茶园管理。应建立茶园或苗圃的记录档案。

5)施肥。应记录所有肥料施用量、茶园或苗圃的施肥信息,化肥应以适当方式储存,降低污染环境的风险,肥料应与茶叶、繁殖材料或其他食物产品分开储存。

6)有机肥。不允许使用人类生活的污水污泥和城市垃圾。施用叶面肥之后应采取适当措施防止有机物质在叶面上残留。

7)灌溉。禁止使用未经处理的污水进行灌溉或施肥。

8)植物保护。应使用最低限量植保产品防治病、虫、草害。应使用有害生物综合管理(IPM)技术。发布明确的指令,距河流i0in内禁止使用肥料和植保产品。

9)植保产品。应按照标签标明的用途和有效期使用植保产品,产品应经国家登记许可使用,不使用禁用的植保产品。

10)植保产品质量、类型的建议。负责选择植保产品的农技人员应能胜任相应的工作,茶场自己选择植保产品的技术人员其能力和水平应符合要求。

11)植保产品使用记录。记录使用地点、日期、使用人员、植保产品的商品名和有效成份、施用器械,使用后采摘间隔期,记录使用后人员再次进入喷药区的时间,采取了确保人员知晓再次进入喷药区时间的措施,应明确标示田块已经喷洒了农药。

12)植保产品的残留分析。茶场和经销商应能提供产品的农药残留检测报告,检测结果可以追溯到使用植保产品的茶园;同时能够证实已获得产品销售地的信息和该市场的最高残留限量(MRL)的要求;应采取措施使其销售的产品满足予期销售地MRL的要求,如果超过应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农残检测报告应由通过国家权威认可机构依据GB/T15481实施的认可的实验室出具。

13)植保产品储存和处置。应符合当地法律法规的要求,应能提供使用产品中毒症状和急救信息,应遵守国家或地方有关处理和销毁植保产品容器的规定。

14)鲜叶。应建立采收过程卫生程序,包括采收容器、工具、设备和处理区域,卫生程序应包括运输工具、鲜叶运输过程、采茶工个人物品引起的污染,采茶工应能在采茶区域就近找到洗手设备。鲜叶计量器具至少间隔12个月校准一次。

15)茶叶加工。委托加工其产品应具有可追溯性。加工厂区应与生活区分开,从事加工的员工应接受岗前卫生培训。有全程加工操作手册,机器应清洁、操作员工应得到清洁操作培训。所有接触茶叶的设施应定期清洁,禁止使用消毒剂直接接触茶叶的设备设施。蒸汽用水及清洁用水和发酵用水应符合饮用水要求。避免机械润滑剂污染茶叶,控制物理危害,加工场所保持良好环境,采取措施避免物理和化学危害。茶叶审评应由专业人员定期进行,有产品质量检测制度、有产品质量检验的设备和专业人员。

16)包装与储存。设施应保持清洁,防止污染并有措施,禁止家畜家禽进入厂区。产品有储存管理制度。

17)员工健康与安全。所有处理和使用植保产品的员工应受过培训,接触植保产品的员工应备有合适的防护服,应按说明书的要求正确使用防护服和防护设备且应与植保产品分别存放。生活区适于居住,并有相应的配套设施。

18)野生动植物保护。禁止采伐原生森林和次生森林。

19)抱怨。针对符合性问题应有抱怨表格,抱怨程序能确保这些抱怨内容被充分记录、研究和跟踪(包括采取措施的记录)。制定保存茶叶样品的制度,以便在产生抱怨时分析。

4贵州茶叶生产实施GAP的必要性

贵州省目前的茶叶生产状况是以茶农分散加工或以“公司十农户”的生产模式为主,茶农在栽培技术、田问管理、植保技术、鲜叶采摘等方面缺乏培训和指导,生产的鲜叶难以达到要求的标准,有的鲜叶,检验出农残和重金属严重超标等问题。然而,随着农产品国际化进程的加快和中国“人世”,世界茶叶市场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和趋势。欧盟茶叶委员会从2002年7月1日起对进入欧盟地区的茶叶,实施农残最高限量,增加了许多新的检测项目,制定最高农药残留限量指标的参数已达l18种。2007年,欧盟国家又提高了茶叶的农药残留限量标准,设置农药残留限量指标的参数增加到185种。日本2006年5月起,也修订、实施了《食品残留农业化学品肯定列表制度》,对茶叶设限残留农药由89种增加到276种,设限以外的农药残留量全部按“一律标准”,即0.01mg/kg的限量,超标视为违法行为。因此,贵州茶叶产品要保持强劲的市场优势和竞争力,从根本上突破进口国在质量安全等方面的技术贸易壁垒,满足国内外市场对茶叶质量安全更高的要求,必须进一步加强管理,实施生产全程监管,以提升茶叶生产的标准化水平,提高茶产品的内在品质和安全水平,成为茶产品突破绿色壁垒、促进外销的重要途径。在实施GAP的过程中,可以组织有关专家对茶农及员工进行GAP技术培训和指导,在生产过程中建立正式的生产技术规程及操作程序,让每个生产环节都能按标准进行生产,努力做到茶叶生产全程质量管理。

5结语

GAP认证是与国际接轨的认证制度,有益于茶叶生产全程质量管理,达到更安全更健康,其理念符合国家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全程监管、源头治理”的产业政策。在贵州省茶叶行业引入国外良好农业规范(GAP)的先进理念,大力推广和实施GAP,有望从根本上改变贵州省目前茶叶生产规模小、缺乏技术、产品质量差、价格低,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的状况,提高产品在国内外的市场竞争力,实现贵州省茶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安徽茶叶公司茶叶的果实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