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陆羽《茶经》中的"山南茶"及其他
2021-02-22 15:52:16热度:228°C
2021-02-22 15:52:16热度:228°C
唐朝的茶圣陆羽是否到过陕南茶乡?我们从现今的文献资料和历史的考证来说.至今没有发现任何蛛丝马迹。
我们从现今的文献资料和历史的考证来说. 至今没有发现任何蛛丝马迹。但是。这位先哲却在他的《茶经》“八之出(茶叶产区)”却有着以下的记载: “金州、梁州又下(金州生西城、安康二县山谷;梁州。生褒城、金牛二县山谷) ......就简明扼要的这几句话.却常让我们在思考中要寻根问底不已。
按照唐朝的茶产地, 《茶经》中的道名和道界.所谓“山南: 相当于今四川嘉陵江流域以东。陕西秦岭、甘肃蟠冢山以南,河南伏牛山西南,湖北郧水以西, 自四川重庆市至湖南岳阳间的长江以北地区。”再按《茶经述评》中的注释细分: “金州,相当于今陕西石泉以东、旬阳以西的汉水流域。
梁州,在今陕西城固以西的汉水流域。西城县,唐代的西城县由金川县改置,治所在今陕西省安康县。安康县,唐代的安康县与现在的陕西安康县的方位不同。唐至德二载(757)曾将安康县改名为汉阴县.这里所用的县名。还是未改为汉阴县以前的旧名。金牛县,唐县名,今已废。唐代县的辖境,约在今陕西宁强县东北。”
笔者为什么要提议这些,我就是想说在全国一提起陕西茶叶,大家误认为那是黄土高原,根本不产茶,对于陕西秦岭南部的江南水乡了解甚少。就在陕南茶乡,种茶、贩茶和加工茶叶的人不少.对于陆羽其人与《茶经》了解更少,不能不说这是茶文化知识的缺欠,倒让人有几分的寒心,吃茶叶饭和喝茶的人,不能忘记陆羽这个老祖宗的功劳。在此方面,素有我国“当代茶圣” 美称的吴觉农前辈主编的《茶经述评》,就起到了拾遗补缺的作用,他把陆羽《茶经》中的“山南茶” 阐述得淋漓尽致,相当的确切。
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我国饮茶文化逐步由混沌向文明嬗变。这种嬗变与繁荣,直到唐代才出现。中国唐朝,规模空前的统一和强盛,气派空前的宽容和摄取,造就了唐人烈烈腾腾的生活情调以及丰富浓烈的社会风采。唐代的茶业充满活力,气象万千;茶产日兴,名品纷呈;饮茶之风,大行朝野:茶叶贸易,十分活跃;封建茶法,应运而生。
时代呼唤着茶业的大发展、大提高、大普极,也呼唤着总结前人经验、引导茶业进一步发展的茶叶专著的尽快问世。唐代中叶,陆羽撰写了中国的、也是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才从根本上改变了自西周初期以来,关于茶的记载只是片言聊语、简简单单的零碎状况。陆羽,唐开元二十一年(773)出生于复州竞陵(今湖北天门市),贞元末年(804)去世,活了71岁。据载他有着苦难的身世,原是一个弃婴。从小就在寺庙长大,人生历尽了坎坷与多难。
但就是这位面貌丑陋口齿笨拙的凡人。却偏爱精于烹茶、种茶、品茶与鉴水,用其一生心血所著的《茶经》的出现,却成为茶史上最引人注目的事件,它开启了此后茶文化异彩焕发的新局面。
虽然《茶经》的成书时间众说纷纭,但大多学者认为刻印于唐建中元年(780)。它不过只有7000多字.却全面系统性的总结了唐代及其以前有关茶的知识与经验,生动具体的描述了茶的生产、品饮、茶事等,言之有理的深化和提高了饮茶的深层美学和文化层次。全书共三卷十章,展示出了一个琳琅满目的茶叶世界。简略话之,其中包括有: “一之源”.介绍茶树的起源、茶的性状、名称、品质和功效等; “二之具”,介绍各种采茶、制茶的用具; “三之造”,论述茶叶的种类以及采制方法; “四之器”,专门介绍煮茶、饮茶的器皿,说明各地茶具的优劣、使用规则和器皿对茶汤品质影响; “五之煮”,介绍煮茶方法和水的品第: “六之饮”,介绍饮茶风俗和饮茶方法。
“七之事”,引述古代有关饮茶的故事、药方等; “八之出”,论述全国各地名茶产地茶叶品质的高与低: “九之略”,论述在一定条件下怎样省略茶叶采制工具和饮茶用具; “十之图”,传教人用绢写《茶经》悬挂, 以使全书一目了然。陆羽《茶经》堪称首部茶学百科全书.也是我国十分独具权威的茶文化著作,标志着中国茶道文化的正式形成。正如唐朝诗人卢仝所言: “三碗搜枯肠.惟有文字五千卷”。宋朝诗人梅尧臣也有诗云: “自从陆羽生人间。人间相学事春茶”。从以上可以看出,正是陆羽的《茶经》打开了中国一直尘封的茶文化大门.一时震动了朝野和国外。
根据以上史料,我研习茶文化已经20多年了,跑遍了陕南汉中、安康、商洛产茶地的所有县份,还对大秦岭自然状态下的文化现象屡次考证,未能寻找到陆羽撰写《茶经》时, 到达过陕南茶乡的遗踪和传说,但从种种迹象表明,陆羽当年有可能沿长江而上到达汉水流域,用现在时髦的话说,可能采风调研过紫阳、平利、石泉、西乡、汉中、宁强等地原生态茶园,然后还去了四川和云贵等茶区. 这正如他在“一之源(茶的源)” 开篇写道:“茶者,南方嘉木也。”其巴山峡有两人合抱者”这与他游走的路线是一致的,陆羽是在奔波与耳闻目睹中完成了茶事考录。一年四季,餐风宿露,煎茶品饮,掌握了第一手资料。然后就在寺庙或茶草棚中,孤灯一盏,一边品尝,奋笔草书,是行走了万里路、踏遍万座茶山的结果啊!那时,绝对不是今天这样方便快捷,可以说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而陆羽面对的是交通不便,信息资讯闭塞,没有任何文献资料,更不是现在的人想怎么走捷径都可以, 网上、古籍资料书俱全,抄录成书或成为一篇论文是相当容易的事情.而陆羽就是在长期实践中积累出了真知,磨练增长了才干,是一位壮游的先行者!
思想者天马行空,准茶人孤帆远航。陆羽《茶经》的问世,具有划时代意义。正是流芳百世的《茶经》,把中国茶文化发展推到一个空前的高度。在《茶经》“六之饮(茶的饮用)” 中载道:“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 “盛时国都,两都并荆、渝间, 以为比屋之饮。” “七之事(茶事的历史记载)” 中载道: “三皇,炎帝神农氏。周,鲁周公旦。”等,都与陕西这块华夏文明的发祥地有关联。据《茶经》注释可知:“茶”字出自唐玄宗时的《开元文字音义》,但茶字的形、音、义的确立,应是在中唐以后。唐朝陆羽的《茶经》撰写影响极大,此后. “茶” 开始成为通用名称。
千百年来.历代茶人对茶文化的各个方面进行了无数次尝试和探索,直到陆羽《茶经》的问世后,茶方大行其道。但是。陆羽活着的时候,也没有享受到这些荣耀,因为他是一个淡薄明志的人。他曾写过一首《六羡歌》, 诗日:“不羡黄金,不羡白玉杯,不羡朝入省,不羡暮登台,千羡万羡西江水,曾向竞陵城下来”。此诗表明了自己不图高官厚禄,不贪荣华富贵,甘于淡雅宁静,追求人生洒脱,专心致志于饮茶艺术和茶学的研究,这就是陆羽殚精竭虑的内心世界。若没有这种胸怀和境界, 也许不可能有《茶经》的出现。
重温经典.让人茅塞顿开.感慨万千。文章写到这里,让我十分欣慰的就在陕西产茶第一大县—— 西乡秦巴茶叶市场广场上,也雕塑起了茶神陆羽的雕像,是的.种茶、卖茶和喝茶人别忘陆羽啊,没有他与《茶经》的出现,我们不知还在野草中的荼与茶的迷茫与朦胧中徘徊多久?在古城西安大雁塔广场,雕塑起了一批文化名流先贤,其中也有陆羽的雕像, 是的,大唐茶都在长安,陆羽也永远的活在了三秦儿女的心目中,我们无时不在每天感悟茶中之乐,收获着人生智慧,这其中也包括着陆羽的人文精神。
上一篇 : 海峡两岸茶文化茶经贸
下一篇 : 扁形名优茶的机制工艺